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文科 一 曲艺是非常重要和典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这是因为,传统的口头创作和口头表演包括口头传承方式,使得这类艺术形式,具有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秉持的极强的“精神智慧”属性和“活态传承”特点。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以及由此而来的典籍文献极其缺乏的资料留存状况,面对曲艺艺术主要基于口头“说唱”的表演特...
大体上可以说,我这一生经历了二十世纪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各个时期。这段历史里,先后出现了三种社会形态,就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这里边包含着两个大的跳跃,就是从农业社会跳跃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跳跃到信息社会。我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两大变化,并把它比作“三级两跳”。第一个变化是我国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开始变为一个引进机器生产的工业化社会。一般...
内容提要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都面临新的挑战。“文化自觉”是向中华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和而不同”、“多元互补”是中华文化融合力的表现。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也应当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交融,各舒所长,共同发展。
学术反思是这几年来我为自己定下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要求自己对过去发表过的学术思想回头多想想,我的思想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这样想,现在看来是否还有点道理,是否要修正,甚至改动。这可以说是我个人的“文化自觉”。学术反思是对个人而说的,文化自觉是学术反思的扩大和发展。从个人扩大到自己所属的文化,从个人的学术发展扩大到一门学科的演变。学术反思是个人要求了解自...
编者语丝:
一个名人一直关注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从莘莘学子到学界泰斗,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近70年来,他对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研究着、考察着、思索着,并且著之成文、译之成书,向国内外介绍、宣扬,这种精神何等了得!这股热情化成一股暖流悄悄流进了这个民族20万人民的心中,变成了巨大的鼓舞力量。这就是我们读了当代学界泰斗、...
提要 一个地域中的民间美术,往往是这一地域人们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有意义的符号储备,在传统社区中,人们依从这些符号化的系统表达自己的生活、梦想和情感。所谓民间艺术,正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是深埋在人的生命感与地缘环境中的一种文化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在传统民间美术面临转型时,如何使其发自文化内部的原创力不过多失去,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方李莉,女,博士,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邮编:100029 从我的本意来说,这次出来只想到陕北考察民间艺术。但和我同行的刘文峰是研究戏曲方面的专家,他想去陕南看看,那里的戏曲特别发达。我们坐火车回到西安,再从西安坐火车到陕南的安康地区。
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就是纠缠于这些联系之中,它们在一起结成一个混沌的文化整体,我们只有将其放在这样的整体中我们才会真正清楚地认识它们。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
内容提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遗产,正在作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活用成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全新建构方式,这不仅重新塑造了当地文化,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西部的开发中,许多传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乃至传统的民间工艺,都被提取出来成为一种可以作为文化商品出售的民间工...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艺术人类学只是一门研究原始艺术或少数民族艺术的学问,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导。作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来说,其研究视野和眼光相对于一般的艺术学研究来说,更关注的是艺术的全球性和全人类性。如果用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艺术人类学的话,它对艺术的研究视野就更加开阔,开阔到超越我们以往世界艺术史中所描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范围。也就是说,在艺术人类...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民间文化考察的诸多案例分析,展示出所谓的自然,所谓的原生态文化已经消失,世界上再也不存在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过的净土了,即使在许多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的中国西部。在这个人文化了的世界里,人们每天要面对的,要较量的不再是自然,而是文化。以往人们是通过自然来创造文化
二十一世纪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将面临着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必须使自己的国民经济加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同时也必须使自己传统的地方性文化适应新的世界性文化的发展。
在这里,文章中提到的“文化生态”的概念,和美国人类学中的“文化生态”学派中提到的“文化生态”的概念是不完全一样的。以斯图尔德为首的美国文化生态学派中所提到的“文化生态”,其含义是指人类的文化和行为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而文章中所提到的“文化生态”,除了有这一层含义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以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的概念,来把...
费孝通(以下简称费):你写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这篇文章,我昨天反复发展中所遭遇的文化困境地看了两遍,并在上面写了不少我的意见,有些地方还用铅笔作了记号,你可以回去慢慢的看看。
日期:04/07/2009 14:16:57
作者:
费孝通(以下简称:费):我给你的那本《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的书看完了吗?有什么体会,谈谈看。方李莉(以下简称:方):这本书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梅欧写的,是1945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所出版,六十年代由费先生翻译成中文的,书中主要是描绘了当时西方工业文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日期:04/07/2009 14:12:10
作者:
|
内容分类
Digg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