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rss订阅 手机访问 
理论研究
国外艺术学:前史、诞生与发展 李心峰 【原文出处】《浙江社会科学》(杭州)1999年04期第139~146页 【作者简介】李心峰,男,1958 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艺术学在国外的历史发展基本过程,将它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艺术学诞生之前的“前史阶段”;艺术学的诞生时期;“一般艺术学”的提出及其国际化阶段;二战以...
日期:01/10/2012 16:40:29 作者:
目前,国外民俗学的教学,由于学科建立历史悠久,相应地其民俗学教育教学比较成熟。因学生人数较少,加之教育教学资源相对丰富,各种技术条件成熟,强调与研究性田野调查相结合而进行,重在培养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国内民俗学专业因面临就业等现实问题,目前还没有本科阶段教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教学
日期:12/01/2011 21:19:02 作者:黄龙光
摘要:西藏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仅选取1990年代以来国外西藏艺术理论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以方法论为分类依据,根据图像学、社会学、考古学及宗教学等不同的方法论归类述评,反映20年来西藏艺术理论研究的进展和成...
日期:11/30/2011 08:54:47 作者:罗易扉
摘要:《流通中的非洲艺术》是美国艺术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斯坦纳关于非洲艺术的杰作。展现了流通中的非洲艺术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详细描述了资本通过艺术物品流通渗透的过程,并提出了原真性的问题。其隐形的文本中透出西方对于非洲的...
日期:10/08/2011 22:36:49 作者:罗易扉
马林诺夫斯基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其著作包括《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1922),还有《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1927)、《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Sex and Reperssion in Savage Society)(1927)、《西北美拉尼西亚野蛮人的性生活》(T...
日期:10/08/2011 22:29:53 作者:李修建
民族艺术与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与物质遗产 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 罗伯特·莱顿,关祎译 李修建校 摘要: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相关的。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个重要元素: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理念或信仰;有效表达它们的技艺。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物质或形象;以及艺术家们诉诸于物质媒介的技艺。 ...
日期:08/10/2011 19:49:25 作者:
摘要:艺术是一种行为方式,艺术生产融入于意义创造过程的整体之中。艺术提供了进行跨文化交往和理解的平台,在许多社会中,艺术与价值创造过程是一个整体。艺术应该成为一种证据资源,也应成为交流价值、知识和跨文化观念的一个...
日期:08/10/2011 19:31:36 作者:霍华德·墨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表达和文法 麻国庆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广州 510275 导言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摩洛哥国家委员会于6月在马拉喀什(Marrakesh )组织“保护大众文化空间”的国际咨询会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作为一个遗产概念正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的文献资料,经过时间的推移,几经推敲和斟酌,被相关国家和地区所采纳...
日期:07/16/2011 21:28:51 作者:麻国庆
1966年5月,巴特应东京法日学院院长潘盖(M.Pinguet)之邀,到日本主持一个 “叙事结构分析”的研讨班。1966年至1967年,巴特先后三次赴东京,对日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拍了大量照片,积累了对...
日期:06/27/2011 22:51:35 作者:刘涛
摘要:雷蒙德·弗思是艺术人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位学者,他不仅以异域艺术为研究对象写作了大量论著,还自觉地对艺术人类学本身进行反思,探讨了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的定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历史等问题,他还对社会变迁对异域艺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以...
日期:06/13/2011 21:06:46 作者:李修建
本文在指出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阐释主义两种研究方法的逻辑起点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史研究的生活史与田野考察方法的转向,进一步指出这一转向的主要动因及方法论意义,并通过中国油纸伞与四轮车的田野工作实例说明田野考察方法在设计史研究中运用的可能性及其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日期:06/07/2011 11:08:59 作者:李立新
摘要:对戏剧的人类学研究把戏剧这种人类行为还原到活生生的人类生活场景中去,让我们从人类生活的多维联系中把握它的意义。戏剧人类学把展演及功能放在重要位置,着重研究人类用戏剧这种活动来“干什么”,之后才确定戏剧这种艺术“是什么”。这展演,不单单指剧本内容的舞台呈示,也不单单指台上演员的肢体表演,而是指台上和台下、演员和观众之间互动交流的情境化实践...
日期:06/02/2011 17:54:08 作者:李祥林
内容提要:艺术人类学研究在国内渐成热点,从学科发展进程中对于学科的认知、学科基本定义、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构成等方面,认识和分析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科定位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科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中,应当秉承人类学立场的艺术人类学研究,明确学科定位,不断深化理论思考,与此同时又需要...
日期:05/23/2011 17:03:48 作者:王建民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88 期 9 版“艺术学”文章之一。近几十年来,人类学界开始关注艺术,艺术人类学成为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领域。艺术的定义是艺术人类学家探讨的一大主题,他们的观点与美学界对艺术的定义不无关系,同时显示出“人类学”的色彩。概言之,这些观点可归结为四种。
日期:05/18/2011 23:03:45 作者:李修建
近几年来,美学与艺术领域的生活论转向端倪初现,生活美学日益受到关注。以往的中国美学史研究,举其大端,可分为审美思想(意识)史、审美范畴史与审美文化史三种范式,本文认为,生活美学可以为中国美学史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值得指出的是,前三种范式与生活美学自有相关互渗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李泽厚的中国美学研究进行简要评述,探讨其中涵摄的生活论倾向,
日期:05/14/2011 21:19:31 作者:李修建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