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清明怎么过?阎崇年:祭祀的内涵可丰富

如何让过节不只是放假,而是成为广大群众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享受文化大餐的机遇?3月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举办“清明节文化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挖掘忠义孝道等清明节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与创新祭祀、踏青等各种传统礼仪形式,探索新的节日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等问题建言献策。

著名学者阎崇年认为,祭祀仍然是清明活动的主要内容,只是祭祀的内涵可以更丰富,由单纯的“祭先祖”拓展为“祭先祖、祭先烈、祭先贤”。家族祖先需要祭奠,这是孝道。先烈为民族的解放和正义抛头颅、洒热血,更值得后人敬仰。

民俗专家赵书建议,在纪念先烈先贤时,首先应重视纪念北京的历史文化名人。每隔一年或两年,应在清明节期间重点宣传介绍一位北京历史文化名人,为他们竖立雕像,方便市民瞻仰。市民在祭奠自己的亲人时,也可以选择“家训堂”等途径,让父辈的训诫、家庭的传统美德能够代代相传。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沈望舒认为,清明节除了扫墓追思,还可举办放风筝、拔河、植树等活动。很多学校考虑到安全问题不主张春游,但如果选择空旷安全的平原,清明时节组织学生春游,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好处。有的专家建议,踏青、出游也需要有更多的文化指引,让节日出游比平时更有文化味儿。 (实习记者刘婵)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期:2010-03-11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