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间文学是什么,以及它的历史地位
“民间文学是什么?”这是学习民间文学学科(课程)和从事民间文学工作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在讲述民间文学的系统知识之前,我们先给出一个简单扼要的界说: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广大民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创作和世代相传的口头创作,由于...
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研究凡40余年,作为理论家和探索者,近年在原始艺术和文化模式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其《中国原始艺术》和《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等著作在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断层的文明古国,更应该保护好我们的文化,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兼论刘锡诚对于民间信仰的文化思考 邢 莉 作者简介:邢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民间信仰研究是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领域所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民俗学领域内它成为研究的重要核心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五四以来在认识上要区分科学与“迷信” 的经纬分明的...
据考古发掘,枣在中华大地上的历史,可溯源于7000/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栽培历史至少也有3000年了。早期的栽培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一带,渐及河南、河北、山东,即主要是北部地区。到汉代,枣的栽培地区逐渐扩大。到近代,除上述地区外,东北三省、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也都有出产。但无论从文献...
“我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永远在劳作中的农民,靠毅力、靠勤奋支持着我的理想,靠汗水浇灌着我的土地。” 刘锡诚,男,1935年2月21日出生,山东昌乐人。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1957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