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 ———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个案
2019年12月28日下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与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二次筹备会议在北京798乐耕艺术空间召开。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教授、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朱乐耕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傅祎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传习家具品牌创始人彭文晖先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张磊副教授、乐耕艺术空间艺术总监朱阳先生、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朵朵副教授、乐耕艺术空间行政主管张潇琳女士、恒源祥集团张奕娴女士等人出席了会议。
一 民间文学是什么,以及它的历史地位
“民间文学是什么?”这是学习民间文学学科(课程)和从事民间文学工作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在讲述民间文学的系统知识之前,我们先给出一个简单扼要的界说: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广大民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创作和世代相传的口头创作,由于...
刘锡诚先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研究凡40余年,作为理论家和探索者,近年在原始艺术和文化模式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其《中国原始艺术》和《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等著作在理论探索、实证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断层的文明古国,更应该保护好我们的文化,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兼论刘锡诚对于民间信仰的文化思考 邢 莉 作者简介:邢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民间信仰研究是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领域所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民俗学领域内它成为研究的重要核心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五四以来在认识上要区分科学与“迷信” 的经纬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