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生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公众民俗学,源于解决民俗传统的现代性适应问题,它指民俗传统在其社区内外新框架、语境下的表征和运用,这种表征和运用通常通过传统承载者和民俗学家或其他文化专家的通力协作来完成。一贯强调“经世致用”的中国民俗学明显带...
自从2004年中国政府签署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动已十年有余。十年的时间,不论是学术界对非遗概念的阐释和对非遗的调研,还是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推动,我们基本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国际...
作为一位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者,在面对研究对象时,会坚持一种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考察研究态度。因为,学术研究不是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否则就背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与诚信原则,也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甚至会对研究对象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带来误导,同时也...
当代中国,现代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改变着传统的中国。尤其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席卷全国的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中国农村的传统格局,传统聚族而居的村落逐渐凋敝,取而代之的是以街道为轴心的城镇化居住模式。村落格局的改变,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改变。
01-0001王安江男1935.1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民间文学01-0002刘永洪男1936.10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民间文学01-0003龙通珍女1936.04苗族古歌贵州省黄平县民间文学01-0004王明芝女1939.06苗族古歌贵州省黄平县民间文学01-0005曹明宽男1943.10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民间文学01-0006...
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6月9日将在北京西藏大厦举办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0周年论坛——《公约》精神与中国的保护实践,国内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将深入探讨国际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措施,系统总结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天津北方网讯: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出席嘉宾包括住建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天津大学等人类学、民俗学、建筑学、遗产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摘要:中国境内蒙古地区蒙古三弦艺术有科尔沁、锡林郭勒—察哈尔、鄂尔多斯三种地方性风格。蒙古三弦的传承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合奏乐器,是东蒙合奏、阿斯尔、鄂尔多斯乃日等乐种中的主要乐器;二是作为伴奏乐器,在东蒙...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日本国,兵库县西宫市 622-8501) 摘要:我们制造自己的风俗文化遗产,只是为了满足被神圣化的欲望。一切皆可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目前需要反思这一概念。我试图诉诸身体和时间两个概念对其重新加...
摘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丽江古城纳西民间木雕与绘画发展线索。从云南旅游艺术品市场的形成,讨论了近十年来丽江古城旅游纪念品(包括艺术品)的概况,木雕绘画旅游艺术品的类型特点和发展阶段以及艺人们的发展困境等,以期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 常山战鼓艺术是流行于河北省正定县一带乡村的鼓乐艺术形式。通过对其的田野调查,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对常山战鼓的基本概况与文化生态、历史变迁与现代性语境下的重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艺术传承...
作者简介:项江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北京,100026) 通讯地址:100026 北京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泰达时代中心1号楼1103文学部 中文摘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媒介的参与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更根本的是媒介参与的“主动性”。我们把媒介参与的“主动性”有的放矢为深入挖掘、真实呈现...
演讲者简介:周和平1949年出生,河北沙河市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2001年3月起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任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3月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兼秘书长,2007年4月任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2009年12月起...
刘锡诚 男,1935年2月生。山东昌乐人。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退休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现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等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