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产业与中国和谐崛起的全球经济博弈力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皇甫晓涛
摘要:本文阐述了非物质经济在人与自然、人与工业技术第二自然及人与信息文化第三自然的产业演化深度进向中的生产力结构、资本形态与文化博弈力特征,在资本主义道德与经济、资源与产业、文化与工业的三次世界性危机与发展中,探索了9.11后全球非物质经济在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持续增长与引领世界财富中心大转移的产业革命特征,并揭示其由生产与积累的物质资本向信息、媒介与符号非物质资本转型中随着社会需求的满足边际效益递增的“逆戈森规律”与非领土扩张的增长方式变革。非物质产业,包括符号制造业的符号产业、都市制造业的都市产业、数字制造业的信息产业、传播制造业的媒体产业等,在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知识化的生产力经济博弈力中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与国家战略产业的优势资本,从物质经济到非物质经济,形成都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和谐崛起新的发展空间与低资源消耗、高资本效益的国家创新新体系。中国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交汇的社会转型与战略机遇期,不能按三次产业顺序等比递增,而应在错综复杂跨越中走向和谐崛起的创新之路。从科学哲学到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产业哲学,还要有文化哲学、社会哲学与人本哲学的非物质产业财富灵魂与和谐发展的文化博弈力创新体系。
关建词:非物质经济 和谐崛起 逆戈森规律 全球经济博弈力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把产业文明当做人类社会本质力量的展现,来探究人与自然、社会与文明的基石与深度进向①,从这一点来看,如果说农业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生产关系与依存关系,工业文明反映的是人与工业技术第二自然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二者皆是物质文明的产业形态与经济结构,那么信息文明反映的则是人与文化的非物质产业关系与联结形式,是非物质财富的产业形态与经济结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力量是与文明生机,形成生态文明、信息文明、知识社会、生物工程与文化产业、休闲产业自然回归的“第三自然”非物质产业的全球化生产力经济博弈力。人类社会在体现着其本质力量的产业文明每前进一步时,遇见的社会矛盾与文明难题也更深刻。资本主义在其现代化发展中经历了三次世界性的危机与三个时代的文明难题,第一次是大工业时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道德与经济的矛盾,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亚当斯密将其归结为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难题,人们又叫“斯密难题”②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第二次是大商业时代都市化的资本主义世贸体系中资源与产业的矛盾与危机,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地区冲突、能源危机与金融危机,人们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③,发展的空间与极限、能源与危机的文明难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三次是知识化的知识经济发展中文化与工业的矛盾,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异化与人文文化危机,产生了向自然回归、人文回归的诸多文化研究理论与产业、技术、工程、科学创新体系。法兰福克学派的文化研究预言文化与工业的矛盾将带来资本主义结构性的崩溃④,结果在全球化信息社会发展中,文化工业与非物质产业,不仅没带来资本主义结构性的崩溃,反而在非领土的意识形态扩张、非物质的文化扩张与资本扩张中,带来了资本主义持续性的增长,它不仅在意识形态的媒体文化构筑与信息社会沟通中消解了经济与道德的难题,而且也在非物质产业的低能源消耗中消解了资源与产业的矛盾,同时又在符号制造业、都市制造业、数字制造业、传播制造业、生态制造业、形象制造业、竞技制造业(体育产业)、休闲制造业、人文制造业(教育)等知识服务业的发展中将知识经济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非工业化领域,在知识服务业的非物质财富创造中消解了文化与工业的难题,并以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为主,创造了非物质产业的资本形态、财富中心与经济结构。庞巴维克的资本实证论为大工业资本体系找到的理论基石与逻辑依据⑤,就是资本随着需求的满足边际效应递减的戈森规律。然而随着非物质产业的发展,非物质资本却表现出随着社会需求的满足,不断刺激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使资本的边际效应递增的逆戈森规律生产力博弈经济增长特点,这就是非物质产业非领土扩张带来的资本主义持续性增长的一个经济秘密,也是其使世界财富中心转移的一个历史秘密。资本不再是生产和积蓄的社会物质形态,而是媒介与信息的非物质形态,它随着社会需求的满足,在市场创新与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的组合中,不断做非领土扩张与持续性增长的财富增殖与拓展,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形态与非物质产业的社会财富价值体系。
非物质经济与文化产业,做为知识经济第二个阶段的全球化产物,先是9.11前后世纪之交在美国迅速崛起,造成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世界财富中心的大转移,中国在城市化、现代化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中,先是大连以会展、旅游、商贸、体育、环境与IT行业组合的都市产业非物质经济文化神话般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崛起一方⑥,同时北京中关村的知识服务业主题社区又打造了中国文化硅谷的巨人神姿,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不到10%,然而知识服务业已超过40%以上;而上海浦东非物质经济与国际大商都的崛起,珠江三角洲文化经济的新开拓,都在城市化、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中不时失机地抓住了非物质产业发展中世界财富中心大转移的战略机遇期,抓住了产业重构与都市再造的非物质经济两翼实现生产力经济博弈力跨跃式发展与突破的,这为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崛起创造了先决的历史条件与社会文明的基础。人类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有深刻的技术条件,也都有巨大的观念变革,都引领世界财富中心的转移,都有从科技、文化到体制、机制与产业王国的创新体系⑦,也都引领着世界财富之源与财富中心的转移。如以农业为主的古代文明,是以东方中国的汉唐文明为世界财富中心的,直到鸦片战争之前的1820年,中国GDP仍是欧洲的1.22倍,即使在鸦片战争之后的1890年,中国GDP还是日本的5.28倍。但英国工业革命后,从资源配置到资本结构,都变为世界性的市场容量,创造了大工业时代的财富王国。而后美国又以大工业带动的城市化商业经济的发展,通商贸易的世贸框架与规则,服务产业的新兴业态与科技产业的创新体系,引领更深刻的产业革命,迅速在走向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与资本结构拓展中,成为世界财富的新大陆。一个更深刻的产业革命在全球化的信息社会中正在发生,那就是以全球资源配置的世贸框架为产业条件,以全球化多元互动的文化重构为人文条件,以信息技术与网络联结为科技条件,以传统的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为物质基础,以知识服务业为核心产业,在城市化、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与全球化浪潮与产业创新体系中,正在形成非物质产业、非物质资本的新财富之源与世界财富中心的集结地。包括数字制造业的信息产业,形象制造业的文化产业,都市制造业的环境产业,生态制造业的生态产业,符号制造业的符号产业,竞技制造业的体育产业,传播制造业的媒体产业,人才制造业的教育产业,旅游制造业的休闲产业,娱乐制造业的娱乐产业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建筑工业向都市产业的转型,服装工业向形象制造业的转型,印刷工业向媒体产业的转型,医疗产业向健康产业的转型,电影工业向传播制造业的转型,电信工业向数字制造业的转型,物质财富、物质资本、物质产业向非物质资源、非物质文化、非物质产业的转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9.11 之后采取了由高新技术的新型工业转向文化产业的非物质财富的新知识经济之路,以遏制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中由于能源的枯竭、资源的消耗所带来的财富安全问题与经济危机。这是美国在知识经济的第二阶段⑧得以低代价增长与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在全球化的新经济浪潮中,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建设中,在城市化的商业文明与都市产业拓展中,在生态化的环境经济发展中,在知识化的产业发展、整合中,在全球化的开放经济成长中,走出了自己持续增长的财富创造之路。但要跟上世界财富中心转移的产业创新体系,在全球化发展中立稳脚跟,由富变强,走出一条低代价、高成效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就要在非物质产业开拓中,在文化产业创新中,在都市产业整合中,在知识服务业拓展中,走出自己的战略资源配置之路与战略产业开拓之路。这也是中央将文化产业作为政治纲领、经济核心工作写进十六大报告的根源所在,是近年文化产业学科与研发机构在各高校迅速崛起的原因,是非物质经济与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优势资本成长与核心竞争力体系构筑的根本原因,也是和谐崛起的科学之路。
非物质产业,如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生态产业、都市产业,都具有非领土扩张的超本土产业辐射性与全球资源整合性,这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全球化时代安全领土体系的延伸与和谐崛起的战略对策,由富到强的战略资源整合与战略产业开拓,也是极其重要的。由非物质经济文化引领的社会结构变化,如工业化、现代化大工业时代引领的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全球化、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信息引领的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一样,正进入知识化、城市化的大文化时代文化引领的产业革命。文化运作与资本运作,文化产业与非物质产业,非物质经济文化与知识服务业,正在进行人类前所未有的城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财富中心的大转移与大转型,创意城市与非物质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与社区设施一样成为城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软、硬件要素及软力量与硬力量组成的核心竞争力,并由大工业时代的现代化科技博弈力到信息经济时代的全球化信息博弈力,发展到知识化、城市化的文化结构力,科技生产力、信息传播力、文化创造力成为当今之世非物质经济发展的三个最活跃的革命性要素,它对非物质产业的符号制造业、形象制造业、都市制造业、传播制造业、健康制造业、人才制造业、竞技制造业、数字制造业形成新的基础设施形态、产业资本形态与核心竞争力体系。非物质经济文化,对于城市形态、产业形态、资源形态、资本形态的改变都是深刻与巨大的,对于社会结构的改变也将与工业技术对大工业社会结构的改观、全球信息对数字地球社会结构的改观一样,产生从未有过的文化伟力与人文整合力,因而高校的学科建设,再不能走文、理、工分明的单一体系与物质技术的单向构型,而要与人文、文化整合为新经济的综合原创力与文化生产力、信息传播力与知识创造力体系,才能最好地发挥产业革命的科学母机与文化运营的领航作用,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新经济浪潮与驾驭好中国现代化跨越的城市化财富创新之路与产业革命的财富中心转移之路,在产业革命新对策中跟上财富中心大转移的步伐,实现和谐崛起的伟大民族复兴使命与从富变强、变富为强的文化兴国新战略。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与改革开放20余年的探索中,由和平崛起的经济增长跨越与赶超到和谐崛起跟上世界非物质财富中心大转移步伐的历史腾飞,由高新技术的新工业体系重构,到文化产业的创意工业重构,正经历着从和平崛起的工业化、市场化、技术化增长模式到和谐崛起的全球化、知识化、城市化、信息化文化力结构扩展增长方式的转型,并由此发生了资本形态的变化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由资源比较优势到科技竞争优势再到文化博弈优势的变革,这是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到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变革也是从物质资源生产力到科技创新竞争力再到文化博弈传播力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变革。生产力、竞争力与文化力的转型与重构,可以见出从物质财富打造的经济增长与和谐崛起的向世界非物质财富中心跨跃的增长方式的变革与中国战略崛起的新发展。
中国应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基础上配合城市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再设立创意工业园、创意商业园、创意文化园、创意数字园、创意生态园区等先导区系的都市创新平台与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全球经济博弈力。高校应在设立文化产业的学科、研发机构同时设立非物质产业发展研究机构,搞好相关学科建设,有关部委 应与核心学术机构、第三机构应创办非物质产业国家论坛,城市开办非物质经济文化博览会,评选非物质财富的明星企业与城市,推进非物质财富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与优势资本发展。商务部、文化部应规划、促进国家商业文化建设,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应配合高校与学术机构一道搞好中国城市的文化测绘与资源规划,变资源为财富,在和谐崛起中搞好国家文化博弈力建设与全球经济博弈力的发展。新的社会财富观也是基于从文化哲学到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产业哲学、资本哲学再还原为文化哲学的文化运作与资本运作的产业体系的认知系统,非物质经济为打开这一人类本质力量战略升级的密码提供了新的生产力与文化力经济认知体系与财富领航方向。北京新定位于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文化产业与非物财富中心,广州定位于文化经济与文化大省,上海向世界文化名城与财富中心的集结,可以看做中国和谐崛起的全球化新对策与产业革命新浪潮在实践层面的展开。
注释: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三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9。
2、亚当斯密.国富论。
3、皇甫晓涛.城市革命:都市产业新浪潮.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5.北京
4、霍克海默.文化工业,欺满群众的启蒙精神.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25.天津.
5、[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商务印书馆.1997.北京。
6、皇甫晓涛.城市革命:环境经济新战略.中国物质出版社.2003.5.北京。
7、冯之浚、张永谦、曾国屏等(主编).世界各国创新系统—知识的生产.扩散与利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济南。
8、皇甫晓涛.知识经济与人文创新.中国软科学.2000.1.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