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捐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

5月11日, 26位著名写实画派艺术家向四川茂县、北川和绵竹3县(市)捐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重点项目暨绵竹年画博物馆新馆奠基仪式,在四川省绵竹市城东新区景观大道举行。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及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等出席。

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26位写实画派艺术家开始集体创作,用14个日夜创作完成了高2米、长20多米的大型写实油画《热血五月·2008》。当年6月20日,他们将这幅作品拍卖所得的3350万元人民币通过文化部捐赠给了四川灾区。在文化部的组织领导和四川省有关方面的积极协调下,艺术家们的捐建最终落实到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重点项目――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茂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和绵竹年画博物馆。其中,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茂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规划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绵竹年画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王文章在启动仪式上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震灾区的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恢复重建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个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化部按照中央的有关指示要求迅速对地震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文化部还动员全国各地的文化工作者行动起来,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26位画家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精神,是广大艺术工作者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他们堪称人民艺术家。

王文章希望捐建项目的有关责任单位,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本着对26位艺术家高尚精神的尊重,妥善用好这笔捐款,精心组织好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高质量地建设好3个工程,尽早发挥其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和展示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捐赠者的美好心愿。同时,希望通过这项义举,推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灾区重建工作。
  
启动仪式上,艾轩等代表艺术家向茂县、北川和绵竹3县(市)进行了捐赠,并参加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奠基仪式,3个受援县(市)政府向艺术家颁发了捐建证书。
  
启动仪式后,著名画家王沂东激动地回忆了创作的过程。他说,地震第二天,“一定要做点什么”的念头始终萦绕。当有人提议集体创作时,竟然一呼百应。这些画家迅速集结北京,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徐芒耀、何多苓、刘孔喜、尚丁、袁正阳、王宏剑、朝戈、夏星、张利、龙力游、李士进、徐唯辛、郑艺、翁伟、忻东旺、庞茂琨、冷军、殷雄、石良、李贵君、张义波、朱春林、王少伦,26个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用了14个日夜创作了《热血5月·2008》。对于把捐赠的钱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沂东也表示,画家们都十分满意。

(本网综合光明网、文化传播网信息,原作者 李韵 林瑞华)

日期:2009-05-15
阅读:
作者:王路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