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莉:“非遗”保护新高度: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在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等,到处都能看到民众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新胡同文化,服饰、家具、首饰等设计,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今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包括国家形象塑造密切关联。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将其提到一个新高度,同中国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联系起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上来探讨。

“非遗”保护缘起“文化自觉”>

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最初都是从物质文化遗产开始。欧洲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发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出现了新博物馆的理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生态博物馆,其与传统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就是由文物保护转变到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保护,关注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关系。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在人类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后,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反思和寻根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寻找失去的文化,出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呼声。

这种保护实际上是“文化自觉”的开始。“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国家文化有深刻认识,能够讲清楚本国文化的历史,并能将其放在全球化的时代空间中来认识。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正在走一条现代化的路,不是学外国,而要自己找出来。我为找这条路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觉’这篇文章。”当前,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百年来,中国一直在学习西方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许多年轻人对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的了解多于对本国的了解,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能看懂文言文的人越来越少。近年来,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需要与中国频繁交往,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中国不应满足于成为世界加工厂,还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并寻找民族文化新的创造力,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思想、输出设计和输出时尚的转向,引领世界新潮流。

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不但要向世界清楚表述民族文化,还要与其他文化作比较,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来反观、反省,在尊重自己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这就是“文化自觉”。全球化时代,国家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如何认识民族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并恰当定位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文化自信”是重中之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一个形而下的、具体的文物,而是一种观念或认识,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观念和意识形态是流动的、变化的、活态的,严格来讲它不是遗产,也不是已逝的产物,而是还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传统文化。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地加以传承、发展、研究、认识,使其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创新的资源,成为一种教育方式,那么文化复兴也能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新增长点。

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Mashell Salins)认为,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整个世界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可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的力量。如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都成了世界各国建构新的文化、新的政治、新的经济的重要资源,“文化自觉”就是要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局限于保护传统文化,会更加注重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

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要走向“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相信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值得重新发掘的思想。对于这个问题,不仅要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还要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融入到世界文化中去。对此,我们不仅要关注精英文化,还要关注大众文化,关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要重视民众的参与和推动,形成保护的社会潮流,并融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在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等,到处都能看到民众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新胡同文化,服饰、家具、首饰等设计,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中国只有从西方搬来的时尚文化,没有自己品牌的时尚文化,中国文化就不可能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靠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宣传,而是靠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其中文化产品的输出、时尚的流行非常重要。任何文化都要有物质载体,如果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时尚产品能在世界各国流行,中国文化就真正地“走出去”了,就像我们接受西方的文化和时尚一样。

只有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化成当今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内化成新时代潮流的一部分来推动中国文化和经济向前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会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2-02-14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