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rss订阅 手机访问 
田野调查
眼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它给我们展示得太多,我们能接受的又太少,所以世上大部分的事物,我们都只能屏蔽掉,而剩下的,我们也尽可能简练、有效地去观察它们。但如果我们停下来,更仔细地观看,又会发现什么呢?这个世界就会像花苞一样,慢慢地在你眼前绽放,充满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色彩和形状。
日期:03/29/2013 10:46:55 作者:
钱锺书先生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中认为,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不必就是中国所特有或独有的东西。钱先生列举了一些看似中国特有,但是中外相同的问题,比如道家历史悠久,未受过西洋任何影响。钱先生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很清楚,道家讨论的既是形而上学,就不是中国所独有的问题,因为中西讨论的问题对象相同;即使中西对象不同,理论因而差异,我们不该冒失...
日期:03/29/2013 10:44:39 作者:尚杰
(一) 说起来,“凭栏”,该是古代文学中出现最频繁,也是最经典的意象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人之所以能够经常地在文学中“凭栏”,是因为在那时的实际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栏杆确实非常之多。这一点,通过宋代绘画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来。  欣赏宋画,会让人感觉到,当时的生活环境中,像水边,桥上,殿堂的台基周匝,楼阁的廊檐下,处处都有栏杆。一些作品对于栏杆的表现...
日期:03/29/2013 10:42:40 作者:孟晖
三国的故事说不完。绘画史上最有趣的一个,见于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故事说,吴兴(今浙江吴兴)人曹不兴为孙权绘制屏风,不小心将墨笔掉落在了洁白的屏风上。他急中生智,将墨点改画为一只苍蝇。孙权看画时信以为真,竟以手指弹之。
日期:03/29/2013 10:40:56 作者:郑岩
摘要:民间生活是民俗的源泉活水,而民俗的陋雅之辨,随时代变迁而不同,最终决定民俗发生嬗变的是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代有一代之民俗,民俗随时代而变迁,官方应顺应民众心理需求,引导大众,移风易俗,塑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新民俗。
日期:02/21/2013 15:43:06 作者:顾春军
摘要:德榜村是湘西凤凰知名度颇高的苗族银饰集中加工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集中传承地之一。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当地流传的相关传说出发,对德榜苗族银饰品的种类、锻制技艺的传承谱系、锻制工艺、生...
日期:02/12/2013 23:15:40 作者:陈剑等
本文内容不涉及三弦的起源问题,也不涉及蒙古三弦的分布问题,只是对蒙古三弦作一初步考证。方法是将蒙古文和汉文史料中有关蒙古三弦的记载,按照年代顺序排列起来,并作些必要的说明。
日期:02/12/2013 23:13:19 作者:乌兰杰
摘要:2007年6月,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首届国际蒙古三弦艺术研讨会”上,呼格吉勒图在《三弦源流考》一文中,对三弦的源流又提出了源于蒙古人的生活器具——木勺子的观点。最近的一个意外发现,似乎给我们展...
日期:02/12/2013 23:03:39 作者:阎定文、聂新荣
摘要:宗教性作为西藏艺术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深刻影响着西藏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借助艺术人类学的考察,探讨西藏艺术中特有的文化精神,认为对西藏艺术的考察以及创作都不应仅仅关注形而下的本体知识,而应深刻理解西藏...
日期:02/12/2013 22:58:36 作者:刘明亮
摘要:对于蒙古族音乐来说,叙事民歌的出现较为晚近,是一种新兴体裁,清朝中末叶产生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东土默特一带广大的半农半牧区蒙古族民众当中。科尔沁叙事民歌在蒙古族叙事民歌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往往是一段曲调的反复叠唱,带有鲜明...
日期:02/12/2013 22:54:50 作者:萨仁图雅
摘要: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载体,是民族索引的标记。在社会的现代化和转型过程中,福建霞浦畲族服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濒临服饰失传的危机。切实采取措施,做好畲族传统服饰的发掘性保护工作...
日期:02/12/2013 22:54:10 作者:龚任界
摘要: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刺绣习俗既有传统蒙古族刺绣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以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刺绣习俗中的过渡色调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美学及民俗学的角度,探析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刺绣工艺中颜...
日期:02/12/2013 22:53:24 作者:明兰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美]柯律格著  刘宇珍等译 三联书店 2012年4月第一版 297页,45.00元 英国艺术史家柯律格所著《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一书自2004年出版英文版后,反响热烈。与国内常见的书画研究与交游研究不同的是,本书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
日期:01/31/2013 18:15:47 作者:张长虹
最近,读了好几本上海文化史,几乎对上海酒事与酒俗很少提及,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提及。研究上海民俗文化史,不可不研究上海酒文化史,中国传统酒礼和酒俗,同样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酒类产品日益宏富、酒的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研究上海酒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意前景,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题目。
日期:01/31/2013 17:09:21 作者:仲富兰
20世纪初叶,中国“五四”运动,直接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一夜之间“科学”一词变得非常时髦。人们往往直接用西方人的观念来衡量或解释中国画,结果驴唇不对马嘴:明明是一个佛教信徒,却硬要用基督教的教义来评判。结果以误传误,直到今天仍有许多美术上学术词汇误用,导致概念上的混乱。比如:散点透视和白描等于素描说,即是其中的两对。透过现象,我们看到的,...
日期:01/31/2013 17:08:32 作者:蒋跃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