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之所以有魅力,其原因在于它就是知识。它之所以是知识,其原因首先在于所有这些荒诞形象实际上都是构成某种神秘玄奥的学术的因素
黑格尔曾说:“……全面适用的戏剧形式是对话,只有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能互相传达自己的性格和目的,既谈到各自的特殊状况,也谈到各自的情致所依据的实体性因素。”[1]如果将对话理解为剧中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话语,黑格尔的论断就具有一...
内容提要:东南亚十国至少有五国具有悠久深厚的华语戏剧传统,它展开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既是世界华语戏剧研究又是比较戏剧或外国戏剧研究的一部分。本文试图描述东南亚不同国家华语戏剧发展的历史,提出各自的艺术特色与理论问题、主要概念,诸如泰语潮剧、南洋色彩、中华性与西方化、传统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困境等,并尝试提出一些基本的研究设想与前提。
作为象征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特纳(Victor Turner)在国内鲜为人知,对其作品的翻译与解读可谓凤毛麟角。社会与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个体心灵,个体心灵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社会与文化。这是伊甸园陷落以来人文视野中的一大命题。
一个希腊学者,当然对希腊神话了若指掌。不过当他不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希腊神话,而是让他作为一个说故事者来讲述希腊神话,那情况又会怎样呢?希腊神话有众多的版本,他该如何挑选、组合,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述出来呢?《众神飞飏——希腊诸神的起源》正是这样的一部作...
“口述传统”(oral traditions)是文化人类学格外重视的对象,尤其是研究像中国羌族这种迄今依然是有语言无文字的古老民族。的确,作为非己莫属的“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文化遗产,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
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刘文峰 摘要:跳戏是流行于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其表演以吟诵、拳术舞蹈动作、锣鼓伴奏为特征,与河东山西临猗、新绛等地流行的“锣鼓杂戏”同源异流,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流行的赛戏和晋东南流行的队戏同属宋、金时期流传的吟诵类戏剧形态。对跳戏的...
本文以艺术人类学视角探索麦西莱甫文化传统的艺术与文化属性<span>,探究人类学的艺术视界问题。本文持此观点,即在人类学的研究视野里,艺术与人类,文化,社会,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观察存在的全景图式。人类学不限于从哲学的认识论
被征用的艺术:黔西长角苗跳花坡习俗调查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 杨秀 [摘要] 本文是在黔西长角苗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写就的调查报告。1990年代中期以前,长角苗人正月里的跳坡习俗一直以相对散在的“民间状态”存在着,是专属于青年男女纵情欢娱的节日;199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等有关部门着力张显民族特色文化,将当地“跳场”习俗中的部分...
“呼图克沁”:世俗化的人类学田野考察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董波 摘要:“呼图克沁”是蒙古村落的仪式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神圣性与世俗化的矛盾冲突与博弈,同时还存在着二者的整合倾向。但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和市场经济的推动,“呼图克沁”世俗化的倾向日益突出和彰显,出现了随意化、功利化、娱乐化和商品化的特征。...
摘要:“格萨尔”藏戏在青海果洛地区各寺院表演中,形式多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广场马背藏戏,一种是广场藏戏,各具审美风格。本文通过对青海果洛地区“格萨尔”藏戏的考察,发现格萨尔藏戏仍然保留着说唱艺术输入戏曲的初始形态。我们知道,中国戏曲与...
摘要: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及方法引入艺术研究的必要性,取决于后者正是极其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从“人学”层面看,戏剧艺术表现人性本质,性别理论探讨两性关系,二者有顺理成章的联系。因此,把性别批评理论引入中华戏剧研究领域,也就成为当今中国方兴未艾又极富学术魅力的艺...
面具是一种遍及全球、横贯古今的文化现象,以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态丰富、内涵深邃在原始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又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奇特的魅力融会于现代民俗文化之中。作为思维观念的物化形态和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面具是特定民族信仰观念、禁忌观念、...
[摘要] 小章竹马是山东昌邑地区西小章村马氏家族内部代代传承的一种仪式活动。本文在比较细致的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对其现存状况予以描述,并通过解答“小章为何选择了竹马”这一问题,试图在广泛意义上探讨近现代华北地区社会变迁中村落艺术传统的形成与保持的问题。
摘要:在当下戏曲研究中,回归民间逐渐成为一种学术现象。认识民间有许多向度,理论的,实际田野的,宏观的,具体的,不一而足。其中,民俗视角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民俗文化、民俗活动与戏曲的联结,决定了前者是我们今天探讨戏曲生存与发展不可忽略的门径和方向。 ...
|
Digg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