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新书发布的重要时刻,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让我作为作者的代表来发言,我感到非常地荣幸!这一套书115种煌煌之作,是在王文章院长的领导和主编下,以及全体作者和出版社的全体编辑的共同努力下出现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日期:08/26/2016 12:51:03
作者: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远在南宁的老友过伟老兄频频驰书,命我写一篇学术自述,我一直不敢从命。蓦然回首,真有一种日月如梭、历史无情、生命短暂、人生如梦之慨!原来到了可以和应该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和学术事业的年纪了!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日期:11/28/2013 13:08:52
作者:
最近火了的一部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它勾起了国人对饮食文化中的民族记忆。这种舌尖上的美食控源自于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乡愁,也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乡土集体记忆。在非虚构的散文写作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乡土社会的表述。也...
11月份在玉溪开艺术人类学会议时,玉溪师范学院的额瑜婷老师送给我一本书,名为《扇舞哀牢:云南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族棕扇舞文化历史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是她的硕士论文。在目下高歌猛进的学术生产中,硕士论文的写作大多逸笔草草,简率从事,
日期:12/27/2011 15:18:46
作者:
首先,我不是艺术人类学科班出身,顶多算是一个对民俗艺术多少有点观察的人。不过,民俗艺术与人类学对艺术的界定相契合,两者关注的艺术,其范畴都是那些原始的、原住民的艺术类别,在整体上显现出艺术的民间性、集体性和模式化特点。所以艺术民俗学与艺术人类学,事实上学科间的交叉性是比较明显的。读过一些人类学...
日期:12/01/2011 21:20:12
作者:
日期:06/21/2011 12:26:13
作者:
■ 李修建
传为陶渊明所撰的《搜神后记》中,有一条唤作“武昌山毛人”: 晋孝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尝入武昌山中采茗。忽见一人,身长一丈,通体皆毛,从山北来。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示以大丛茗处,放之便去。精因留采。须臾复来,乃探怀中橘二十枚与精,甘美异常。精甚怖,负茗急归。 秦精所碰到的是一个野人。这...
本来以为日本的灾难已经快过去了,但现在看来不但没有过去,未来的前途更未卜。不仅是日本的许多火山都处于活跃期,说不定什么时候还有地震的可能。而是这次地震和海啸带给人类的后遗征会是什么样的,真是谁也说不清楚。昨天在网上看到,日本地震以后,大量倒坍的房屋和尸体都成为垃圾,漂流在太平洋中,一年之后可能会...
日期:04/15/2011 09:49:50
作者:
我想把我以前写的论文陆续地放在这里共大家参考,看许多年过去了,论文里提到的问题是否有所解决。这是一篇1999年写的文章,曾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当时提出的是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问题,那个时候并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样的说法,看到这篇文章,觉得自己当时还是有点先知先觉。
|
内容分类
Digg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