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杰、刘红娜:近代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的特色与文化价值

近代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的特色与文化价值

李松杰1刘红娜2

(1,2.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景德镇是著名的瓷业手工业城市,近代以来,在民族工业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景德镇瓷业也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建立了近代工业化生产体系与模式。但随着城市产业发展转型与困境,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景德镇城市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认清近代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并就其保护路径提出卓有成效的措施。

关键词:工业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分类;策略

文化遗产成为近年来最受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词汇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展示其自身独特文化的仪式符号。文化遗产热起源在于19世纪欧美各国保护团体提出的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迈克尔·瑞克斯教授提出的保护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建筑物与机械设备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考古学”理念,主张对英国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英国泰晤士河畔热电厂厂房的改造、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均是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个案。从工业遗产理论提出到英国、德国等具体实践,实现了“从遗产”到“资源”的转化。这一模式不仅仅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合理路径,而且还有效的解决的当地产业工人再就业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效仿。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并引起地方对工业遗产的重视,世界各国保护工业遗产协会纷纷成立。在此基础上,1978年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遗产保护的推广与实施,工业遗产,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作为世界性共有的历史财富受到重视。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通过了《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就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资源,在概念上进行界定:工业遗产是由工业文化遗存组成,包括建筑物、构筑物、机器设备、车间、工厂、矿山、仓库和储藏室等与工业生产相联系的场所也包含在内。2000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各国自身工业保护协会的推动下,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同欧美各国工业遗产理论与保护理念提出相比,中国工业遗产研究兴起是近年的事情。其代表性的事件是2006年4月,在无锡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以及大会通过的《无锡建议》认为工业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以及自身独特的稀缺性与审美性。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工业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上而下的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工业出现的时间并没有欧美国家早,且仍然处于工业发展时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国大工业结束的比较晚,在认知方面和社会现实方面无法和发达国家对比。二是相比较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并没有得到各界真正的关注和研究,且在许多关键性概念方面还存在着不清晰的认识,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工业遗产并不是文化遗产。但近年来,对于工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国家层面而言,对工业区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著名代表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及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而在民间与国家互动方面,最为典型的个案是北京798以及上海苏州河沿岸仓库的艺术区开发,现代艺术区建设结合传统工业遗产利用是目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有效路径。在学术研究层面,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著名的代表有李蕾蕾、冯春萍、吴相利,这些学者分别就德国、英国等国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各种问题及成果经验进行论述,并针对中国在保护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梳理,为我国相关保护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而对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近年来,许多博士、硕士论文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义,著名的代表有王雪的《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丁俊的《无锡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及其再生现状》,许东风的《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张彩莲的《中国近代工业遗产旅游发展路径研究》等,均是这方面积极的研究和有益尝试。

一、近代景德镇工业发展历程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业手工业城市,其制瓷业历史已逾千年之久。自16世纪开始,景德镇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瓷业工业城市。通过全球性的瓷器贸易带动了景德镇工业发展与繁荣。但近代以来,由于欧洲和日本工业制瓷的成功,给景德镇瓷业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近年风气渐开,奢侈日甚,人民喜购外货,如中狂迷。即如瓷器一宗,凡京、津、沪、汉以及各繁荣商埠,无不为东洋瓷之尾闾。如蓝边式之餐具杯盘及桶杯式之茶盏,自茶楼酒馆以及社会交际场,几非此不为美观,以至穷乡僻壤,贩卖小商,无不陈列灿烂之舶来品瓷,可知其普及已至日常用品,为珐琅瓷(亦系东洋产,于中国独占霸权,每年出口额约六七百万元)所独占者,则如澡堂之浴具,旅行之食盒,家中之面洗漱盂,此品之来,不过数十年,而昔日之瓷盆遂绝迹也。”[1]日本瓷器的在中国的畅销甚至引起了景德镇生产者的模仿,江西巡抚德寿在上奏中提到景德镇仿造瓷器的情形。“向问日本人常至景德镇为之取料范模运归本国,加彩绘之功,得利不啻数倍。……该镇窑厂向有广东及宁绍天津诸帮华商仿造西洋外国瓷器,贩运出口历有年所,为数甚多”[2]依托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的历史背景和工业文明强势话语的渲染,使得西洋器物在中国开始流行,进而推动了中国工业生产的转向。作为中国器物代表的瓷器首当其冲,在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向现代化的转型,这种转变在中国巨变的独特背景下,引发了景德镇传统力量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型。光绪三十二年,景德镇对外开放,在提出瓷业改革后的两年内,对于西方世界最为神秘的城镇之一,景德镇打开了自己的大门。“清国政府,定如英国之请,开放吴城镇,同时并开放景德镇。”[3]

为了提升景德镇瓷器的竞争力,1903年7月,江西巡抚柯逢时提出景德镇瓷业改革的路径,奏请在景德镇设立新型瓷业公司。“今既设立公司,精求新制,以后当可大开风气,广濬利源,与其振兴他项工艺艰期,不若因其固有者而扩充之为事半而功倍也。”[4](133-135)由于瓷器是中国的国粹,又同时由于当时清政府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因此,柯逢时主张由政府主导创办官督商办的新型公司。“除咨外务部督办,政务处、户部外合将江西创设磁器公司。”[4](133-135)在奏折中,柯逢时针对社会上流传的景德镇制瓷方法和原料方面的落后导致瓷业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并非景德镇瓷业衰落的原因,且认为景德镇瓷器生产不比东西洋各国落后。“江西浮梁之景德镇,制造瓷器,已历数朝,曩年售价约值五百万金,乃近岁不及半。论者以为制法不精,税厘太重之故,臣初亦信以为然。自来豫章悉心考察,乃知此项制作,实胜列邦。其选料也,则合数处之土以成坯,故其质坚,而其声清越;其上釉也,则取各省之物配色,故其光泽,而其彩鲜明,又复讲求火候,考验天时,备极精微,遂成绝艺。……往者该镇工匠,曾赴东瀛,见其诣力求深,爽然若失,即外洋各国,亦以为弗如也。”[4](133-135)在对瓷器制作方面和用料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后,柯认为景德镇瓷器生产无论是制作方法还是材料方面均不比日本和欧洲各国差。到底什么导致景德镇瓷器销售近年来减少过半,在失去国际市场的趋势下,国内市场也被日本瓷所蚕食呢?许多人认为是税收重的因素,但柯逢时也对此问题进行了批驳。“江西瓷厘不及原价十分之一,而洋关纳税,则全其轻重,别其精粗,辨其花色,几逾十倍。……然中国之销数日绌,而外洋之漫灌日多。揆厥所由,实缘窑厂资本未充,不能与之相竞。盖该镇自军兴以后,元气未复,又一僭于火,再论于水,资产久已荡然,勉力支持,益多苟简。”在柯逢时看来,瓷器的质量和税厘均不是景德镇瓷器衰落和洋瓷行销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瓷业生产资金的缺乏。因此建立新式瓷业公司,维护景德镇瓷业利益是恢复瓷业辉煌的主要渠道。“臣查外人游历江西,于该镇无不迂道往观,多购粗瓷,归贻亲友。……日本且岁购白坯回国,加以绘饰,转运西洋。盖西洋富人所用器物,以手制者为良,非以机器所制为珍重也。……今计设立公司,精求新制,以后当可大开风气,广浚利源,与其振兴他项工艺,收效难其,不若因其固有者而扩充之,

为事半功倍也。”[4](133-135)

柯逢时的奏请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景德镇瓷业振兴的兴趣,且认为只有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将国粹发扬光大。“从前每岁所入不下五百万金,现虽渐不如前,而贸易犹称极大。所慨者外人自来中国,初见有佳瓷不惜重金购去精美者一瓶一盂,贵至数千金。既而自募良工,刻意仿照,虽其式样之古雅终不殆中华,而彩画鲜明泥质洁白转觉过之。近来日本又仿西制物多价廉,侵淫入我内地,置身五都之市,花罇茗碗几于触目皆然。夫中华瓷器之精良,久已驰名海外,为他国所艳称。徒以业此者皆微贱之流,旧法相安,不思振作。而东西洋诸国不惜糜厥巨款,刻意揣摩。讫乎今日非特中土所造不能售入外洋,抑且他国所成将遍乎内地。……今得江西大吏创设公司,并虑银根紧迫,百物腾贵,为之分设官银钱号以利转输,似此借力扩充,尽心辅助,将见大开风气,瓷业必日上蒸蒸,曩时之每岁售得五百万金者,此后或不难突过之。谓非大宪倡导之功哉。”[5]自1903年提出创办的瓷业公司的设想,景德镇也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与江西瓷业公司相配套的是新式学校的建立,并相应的设立的新型的陶瓷改革机构,著名的代表有陶业试验所和江西陶业管理局等机构。以公司为主导,以学校和新型试验机构为配套的近代景德镇工业发展体系建立起来。

1949年,景德镇解放以后,新政权没收了江西瓷业公司等相关瓷业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筹建国有公司,进行国有瓷业生产改革的尝试。1951年,在市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分散的瓷业个体经营者采取私私联营的形式,先后组建了国光瓷业产销股份有限公司、裕民陶瓷生产股份有限公司和建中瓷厂。随后从1952年开始,在前期合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不伤害商户的基础上,扩大了联营的范围,到1956年,先后出现20余家大的陶瓷联营瓷业,并再此基础上,进行了全行业的调整,将原来组建的13个老合营瓷厂和6个新合营瓷厂合并,组建了裕民瓷厂、国光瓷厂、华光瓷厂、民光瓷厂、新合瓷厂等十个瓷厂,同年2月,又将上述10家瓷厂更名为第一至第九瓷厂和美术瓷厂。到了1958年7月,在公私合营的基础上,把10个公私合营瓷厂和十个瓷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0个大型瓷厂。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景德镇瓷业瓷业工厂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大类近30家陶瓷相关企业,共瓷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再次进入了整个城市瓷业迅速发展与振兴时期。形成了日用瓷、艺术瓷、电瓷、电子陶瓷、工业陶瓷与特种陶瓷等全面配合与发展的陶瓷生产格局。在瓷业发展的辉煌期,景德镇外汇收入超过3000万美金,在国家外汇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各种复杂的现实原因,景德镇国有瓷业生产陷入困境,各大瓷厂先后停产,为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也成为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近代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分类

根据文化遗产的性质来看,可以把景德镇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性文化遗产、技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会性文化遗产。在近代一百余年瓷业发展过程中,尽管景德镇瓷业经过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的发展时期,但这正好反映了完整的近代中国瓷业发展体系模式,是近代中国不断探究自身现代化发展模式,且实现自我蜕变的过程。

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等。依据历时性来探究近代景德镇文化遗产分为两个时段,一个是近代至民国景德镇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江西瓷业公司、江西陶业专科学校、陶业管理局等文化遗址;更为值得珍视的是,近代以来留下了大量著名的陶瓷器物等历史文物,著名的代表有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景德镇瓷器获得两个一等大奖章,仍然意味着景德镇瓷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瓷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15年受袁世凯委托,郭葆昌在景德镇监制的洪宪瓷以及江西瓷业公司生产的大量精美瓷器。1946年,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托,江西陶业学校生产了赠送英国女王、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及驻华大使马歇尔等人的瓷器。“主席对景德镇瓷业现况,备极关怀,谓国家欣逢胜利,应有名瓷分送盟邦,以志庆典。此次名瓷须仿乾隆时代作品之风格,瓷质力求细薄,色调务须高雅。”[6]此外,在民国瓷器遗产中,从浅绛彩瓷器到珠山八友的粉彩瓷器均是近代景德镇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也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为工业文化遗址,新中国建立以后,景德镇新型瓷业公司的建筑风格多为苏式建筑风格,高大的建筑模式与内部空间合理格局形成了中国当代瓷业公司的格局。目前,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址,著名代表有雕塑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光明瓷厂等瓷业工厂遗址,是现代工业建筑风格代表和体现。近年来,雕塑瓷厂在进行工业旅游与瓷厂建筑风格改造过程中起到了现行的作用。采取徽派建筑风格的明清园及其文化创意集市均成为工业旅游的范式代表。在宇宙瓷厂基础上进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始也在进行之中。在厂房内部,标准化的瓷业生产设备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动辄几十米的隧道窑在近代工业文化遗产中就比较罕见。同窑炉相配套的是整个工业生产体系与流程,均能在景德镇大型瓷业工厂遗址中完整明晰的展示出来。大量精美的瓷器产品也是大工业化时期景德镇留下的宝贵财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世界日用瓷之都,1949年以后,景德镇日用陶瓷生产进一步发展,且品种更为丰富。按照种类与用途而言,景德镇日用陶瓷分为日用瓷和陈设瓷。日用瓷主要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和烟具等;其中人民瓷厂的青花梧桐餐具与青花玲珑餐具不仅获得了国家金质奖章,还在莱比锡、布尔诺、波尔滋三届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陈设瓷主要有瓶、罐、瓷雕、壁画、灯具等工艺瓷。宇宙瓷厂的生产的代表性产品《红楼十二金钗》,从1985年进入美国市场,连续六年获得美国消费者满意奖,仅一项产品就创汇达200多万美元。根据其装饰风格而言,在继承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现了装饰装饰艺术的发展,并创作出一片反映时代特色的雕塑作品。而在陶瓷材料方面,也在传统瓷土基础上,实现了滑石瓷、稀土瓷与骨灰瓷研究的突破,生产出了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需要的产品。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1991年,景德镇日用陶瓷共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奖励就达到264项,科技进步奖100项以上。[7](443)

技艺性文化遗产是瓷业工业城市景德镇标志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明朝时期,传统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分工已经非常明确,就有“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的说法。这种高度精细化的分工模式在近代以来继续发展,但近代以来景德镇瓷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变迁在于机械化生产方法融入到传统精细分工模式中来。就窑炉烧造技艺变迁而言,从民国尝试煤窑、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煤气窑、重油隧道窑的变迁。不同窑炉烧造有着不同的技术和时间上的要求,这种非物质技艺文化遗产是景德镇近代工艺发展变迁的反映。即便出现了精密的温控技术,窑炉烧造艺术仍然是瓷器烧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就饰瓷技术而言,从近代以来的浅绛彩到洋彩技术与传统的融合反映了近代景德镇艺术瓷的发展。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业艺术将景德镇日用陈设瓷艺术发展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推动了景德镇瓷上绘画艺术的发展。此外,颜色釉方面,在基础传统的基础上,国有十大瓷厂还创造掌握了桃红、粉红、李子红、玉青、茶青、乌金釉等百余中生产技艺,丰富了景德镇釉上装饰的效果。在各种装饰技艺中,青花釉里红在上世纪50年代经过景德镇制瓷艺人的不断努力,成功烧造,丰富了景德镇瓷器装饰的宝库。生产技艺的提升也成为景德镇瓷业水平的重要路径。就瓷板画艺术发展来看,瓷板制作工艺的提升直接促使了近代瓷器文人画装饰的兴起。新中国成立以后,瓷板生产技艺的提高使得景德镇能够生产超过两米长的瓷板,使得大型室外瓷器装饰艺术开始出现,并引领公共艺术的发展。总体而言,在千年瓷业发展历程中,景德镇陶瓷生产一直处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但近代以来,现代性技术的影响,带来了景德镇瓷器生产方式的变化,也为景德镇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生产技艺。这种技艺既是景德镇瓷业生产传统的延续,更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性文化遗产是指在近代瓷业发展变迁过程中留下的大量关于瓷业发展的文物遗存与生产方式,既有物质层面,也包括非物质层面。相比较前者而言,社会性文化遗产更为复杂,且多不为社会各界所重视,甚至也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以江西瓷业公司的发展变迁而言,从清末提出改良以后,先后在鄱阳、景德镇建立公司进行实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不同时期,公司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和机遇,也和国内外许多个人与公司发生联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西瓷业公司又经过改革,被纳入到新型国有瓷业公司之中,且一直延续至今。剥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研究瓷业公司的本身及其遗留的文化遗产,就无法让人们意识到新型公司在当时中国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更无法体会到近代中国艰难改变的历程,尤其是在后现代个性消费理念下,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机械化大生产的尝试。这些遗产既包括在档案馆以及报纸上关于瓷业公司成立与发展的报道,也包括各种口述史的民间传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型瓷业公司的建立也是如此。在面临艰难抉择的情况下,以国有和集体生产方式解决了生产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几千人共同生产的瓷业工厂如何调适各方利益,在面临复杂的文化遗产中又是如何进行整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口述史和瓷业工人日记等,均是近代瓷业发展中社会性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三、近代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现状及其文化价值

由于整个社会层面关注近代工业文化遗产,也引起了景德镇社会各界对近代以来景德镇工业遗产的重视。近年来,学术界也展开了相关的调研活动,就近代以来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加强对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政府部门也进行了自觉保护,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景德镇雕塑瓷厂通过工业旅游开发的形式,将整个工厂以出租形式进行开发,既实现了工厂遗产的保护,也有利于收入增长,雕塑瓷厂也成为景德镇著名的文化创意园区和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景德镇市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同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展开对工业遗产的整理与评估,针对宇宙瓷厂文化遗产旧址进行了专门的规划,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体上对近代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还仅限于开发性的保护,就保护程度而言,远远不及对古代瓷业文化遗产。就景德镇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名单来看,几乎看不到近代工业文化遗产的影子,也没有提出整体性的保护理念。但作为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的文化遗产,景德镇工业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首先,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完整的表达了近代景德镇工业发展历程,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景德镇瓷器代表了世界瓷器工艺最大水平,也是世界上独特的瓷业工业城市。从宋朝到清末,景德镇瓷业生产一直采取手工模板化的生产体系。如果从长时段的角度去探析景德镇瓷业生产,以清末为标志,景德镇瓷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瓷业新的品种、技术手段和生产理念。这种不同于传统生产模式的生产体系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宝贵遗产。我们不能以后现代理念下手工再次复兴为标准来认定近代瓷业发展,并否定其成就。

其次,近代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制瓷理念与模式,造就了新型景德镇瓷业生产体系,且影响至今。在近代景德镇日用瓷相对衰落的情况下,以文人画为特征的艺术瓷迅速出现,给景德镇带来繁荣,成为景德镇瓷器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生产模式方面,从窑炉技术革新到制瓷工艺的改变均为景德镇瓷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也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最后,以教育、研究机构和瓷业工厂三位一体的瓷业生产模式改变了景德镇传统瓷业生产制度,既是世界瓷业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模式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型瓷业工厂的建立,精细化的分工模式使得整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大工业时代独特现象,也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难得的个案。

参考文献:

[1]向焯.景德镇陶业纪事[A].上篇第八章,瓷业销场之情状[C].景德镇:景德镇开智印刷局,影印本,1920.

[2]赣抚柯大中丞奏请振工艺以保利权折.申报[N].1903/7/8.

[3]台湾日日新(汉文)[N].1906/4/1.

[4]熊寥,熊微.开办江西瓷器公司折[A].光绪二十九年,中国陶瓷古籍集成[C].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5]书赣抚大中丞奏请振工艺以保利权折后.申报[N].1903/7/22.

[6]民国日报(上海),1946年7月25日。

[7]汪宗达、尹承国主编.现代景德镇陶瓷经济史[J].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4.

Modern Jingdezhe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Value

Li Songjie1 Liu hongna2

(1,2.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Jiangxi,333403 ) 

Abstract: Jingdezhen is a famous industry city of ceramics handicraft.Since modern tim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vival of national industry, traditional Jingdezhen also actively learn from western countries, modern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system and model is established.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dilemma,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s become problems urgently needing to sol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How to realize the modern jingdezhen industrial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economic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on the protection . 

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Cultural value,Classification strategy

日期:2016-01-29
阅读:
作者:李松杰、刘红娜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