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阿卜杜拉耶夫等:《乌兹别克-捷克联合考古队的考古发掘》

乌兹别克-捷克联合考古队的考古发掘

——在舍拉巴德古城剑达伏拉特遗址和大夏北部苏尔罕河流域

(乌兹别克)K·阿卜杜拉耶夫 (捷克)L·斯坦科张国伟 李 迪 译 毛 铭 校

摘 要:2002年10月,乌兹别克-捷克联合考古队开始了在舍拉巴德古城剑达伏拉特遗址和大夏北部苏尔罕河流域的首次实地考察工作。2003年的考古调查清楚地表明,如能对剑达伏拉特遗址进行进一步地考古工作,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剑达伏拉特遗址显然是舍拉巴德河流域中段最重要的考古区域之一。

关键词:艺术考古;舍拉巴德古城;剑达伏拉特遗址;古建筑;墓葬

分类号:J209.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838(2011)04-0132-5

2002年10月,乌兹别克-捷克联合考古队开始了首次实地考察工作。考古队由来自考古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查尔斯大学考古研究所(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剑达伏拉特遗址及周边考古区域。

剑达伏拉特遗址位于舍拉巴德河右岸一个名叫Seitabad村庄的南部。考古队之所以选中这个地点,主要出于以下理由:它的地理位置和规模。毫无疑问,这里是舍拉巴德绿洲中最大的考古区域。该地点正位于从粟特地区(索格蒂亚),到铁尔梅兹,以及大夏巴尔赫等地的主要丝绸之路干道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这座古城曾经在丝绸之路途径的舍拉巴德山谷地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丰富的文化积淀层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古城在贵霜帝国之前曾有过一段长期的存在历史。

剑达伏拉特遗址,在考古界重要遗址表上和历史地图上久负盛名。20世纪70年代初,即有学者对该遗址面积以及一些土丘遗址进行了考察。可惜的是,后来其中一些土丘因灌溉工程建设所破坏。例如,根据皮达耶夫先生发掘考证,Pachmak遗址很可能是建于阿契美尼德国王时期的一座小型文化建筑。

1993年,一支乌兹别克-德国联合考古队对这里进行了实地考察。其成果由Huff(1995年)和Huff、Pidaev、Shaydullaev(2001年)分别陆续发表。他们在山沟东侧的南向斜坡上发现的一段城墙遗址,显现出贵霜-萨珊、贵霜时期以及希腊-大夏(译者注:即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的文化积累特征以及从阿契美尼德时代以来的制陶文化。2002年度对这段沟渠的发掘工作尚未完全完成,但其中发现了不少陶器制品,都体现出大夏北部众多贵霜遗址的共同特点。

贵霜、贵霜-萨珊时期遗址表层的出土物多为铜器。这些考古遗址坑中的钱币,传达出丰富的年代信息,包括希腊-巴克特里亚(欧西德莫斯一世)、赫利奥克勒斯一世(仿四德拉克马钱币)、索特尔·麦格斯、贵霜大王阎膏珍、迦腻色伽一世、胡维色迦,以及华苏德瓦等多位国王的钱币。在出土的陶俑中,有一尊男性形象身着波斯式束腰长袍,而其他陶俑则是裸体胸像,胸前带有花环项圈之类装饰,后者从外形上看具有明显的印度人特征

联合考古队选择了几个地点作为重点发掘区域。4号区位于剑达伏拉特遗址的东南角,可能是该遗址古城门所在地;6号区位于大地测量点的东南部,在城墙遗址的顶部呈现出大片的土丘地貌;7号区位于测量点以南7、8米左右的中央高地脚下;8号区位于6号区以东20米相对平坦的区域,这里可能是古城的住宅区。通过这个阶段的考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这几处考古地点。

在清理4号区表层之后,考古队发现了城墙的轮廓与城门的相关建筑。目前可以确定,古城的入口指向南方,也就是对应着现代撒马尔罕至铁尔梅兹的丝绸之路驿道的方向。这说明该古城门的朝向,很可能与当时商队的行进路线相一致。

考古队在6号区距地表80厘米深处,发现了一些住宅墙壁的碎片(高约70厘米)。墙壁由泥砖(32×32×12厘米)筑成。这里发现的陶器体现出贵霜后期和贵霜-萨珊时期(公元3至4世纪)的类型特点。古城墙之所以失去了自身的防御功用,很可能是由于后期的住宅建筑取代了它们的缘故。当然,到目前为止它还只是一种猜测,这关乎于这座古城的最终生存样态究竟是什么样的。

考古队在7号区出土了一座巨大建筑群的硕大的墙体。它由泥砖(32×32×10-12厘米)建成,矗立在一个由类似砖块建成的人工平台之上。目前很难说清其建筑用途,但可以判断这绝非一般性的民用建筑,很可能是当时的行政或宗教仪式中心。此外,这里还出土了一些中世纪墓葬,其中并未发现随葬品,死者的头部均正对北方而面向西方。更有趣的是,7号区出土了多样式的象牙头针头饰与新月状的扣饰,罗马考古时有出土类似物品。在一座墙体的砖石中发现了一枚大夏时期的硬币,它的正面是一位统治者的半身像,面向右侧,头戴一顶大象头式的头盔,这很像是德米特利奥斯国王的肖像形象。

与我们所预想的一样,8号区只有其他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这里的住宅建筑所用泥砖与前文提到的泥砖尺寸相同。在8号区发掘的贵霜时期文明层中,出土了两枚铜币,其中一枚的图案是胡维色迦国王双腿交叉的坐姿像;另一枚则是“无名王”索特尔·麦格斯像。

这些发掘区出土的陶器都体现出共同的、典型的大夏北部文明特征。从出土的圆状陶器制作台可以看出,当时对罐、碗、盘、盆等锥形器皿的高超制作水准,它们大多被打上棕榈、花环等纹饰作为装饰。还有一种常见的图案是同轴对称的之字形线条。这里的浅层文明可以追溯至大约公元三四世纪。

2003年度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7号区和4号区,同时也开始发掘一个新的区域——2A区(图1)。在2A区的东北部发现一个考古地层沟壑,距离1993年在2号区发现的考古地层沟很近。其地貌特征体现为沟壑的斜坡,这是由城中流出的雨水冲刷而成。与1993年发现的沟壑不同的是,其宽度扩大至5米。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还原修建在旧沟壑之上城墙的内面,并由此推测该城市内部的文化累积情况。

阿卜杜拉耶夫图1

图1. 剑达伏拉特遗址考古沟2A区

沟壑中发现的一个贵霜、贵霜——萨珊时期文明层,深约250厘米。它的下层是月氏和萨卡层,再往下是希腊化时期和阿契美尼德晚期(深约55-100厘米)。目前对该地点的发掘工作尚未完成,由于这一期的考古工作接近尾声,发掘工作暂告一段落。考古队在已发掘的部分中收获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包括上文提到的各个时期文明遗址坑、陶器(大部分是完整的容器)、硬币、石器、陶俑、箭头、黏土砝码、项链珠子等。

在出土的物品中有一尊陶制女神像(图2)格外引人注目。不幸的是,只有其上半部分被保存下来,而且由于黏土的长年损耗已经很难分辨出神像的细节。好在从一些重要的元素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应是娜娜女神的典型形象——倾斜的眼睛与眉毛、拉长的脸型、丰唇小嘴等,这些都是大夏北部女性普遍的面部特征。该神像的发型是很短的直发。头顶有一个新月形状的物件,在月牙角的中心有一个圆形的浮雕图形,从它的四周分散出多条射线,可能是太阳的象征。神像的胸部位置也有类似的图形,但无法确认其右手姿态有着什么意义。

阿卜杜拉耶夫图2.

图2. 女性陶俑像(剑达伏拉特遗址2A号考古区)另一个陶俑碎片(图3)则显现出一些与前者不同的头部特征:首先,这个女像的眼睛是横向且较大的形式;其次,她的头发更短,并且头上没有装饰。此外,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相同的特征。例如延伸到下巴处的直发、相同的椭圆脸型以及小巧的嘴形。有趣的是,在其前额部位也有一个新月形的雕饰,这很可能是一个坠饰或纹身图案。可以确信,这两个陶俑形象同属于一个人物,也就是娜娜女神。至于它们的断代问题,第一座神像可能为公元前1世纪后期产物;另一陶俑头部被发现于贵霜王阎膏珍(威玛·卡德菲希斯)与迦腻色伽大王硬币之中,也就是说它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1-2世纪。

阿卜杜拉耶夫图3.

图3. 女性陶俑像碎片 (剑达伏拉特遗址2A号区 )

2A区出土的一枚铜扣(图4)也很引人关注,它有草原游牧民族的装饰风格。在同一层还出土了一个骑手陶俑(图5),可以看出其原始的建模手法。发掘过程中收集到一系列由次等宝石、玻璃和金属制成的装饰品。同时出土的还有被涂上多种颜色的玻璃珠子、一枚青金石制的甲虫形珠子、有小平面的紫水晶等多种饰物。

阿卜杜拉耶夫图4.

图4. 草原游牧风格铜扣(剑达伏拉特遗址2A区)

阿卜杜拉耶夫图5.

图5. 骑手陶俑(剑达伏拉特遗址2A区)

不同于贵霜钱币,有一枚欧克拉提德斯钱币的材料是方形铜币。它的正面是一个头戴帽盔的侧面头像,反面是模糊不清的迪奥斯库里形象。另外出土的两枚赫利奥克勒斯铜币(仿制四德拉克马钱币),其中一枚的正面是清晰的国王肖像,头戴王冠,面朝右侧;反面则是宙斯站姿像,旁边写着两竖行文字:ΒΑΣΙΛΕΟΣ ΗΛΙΟΚΛΙΟΥΣ;横向文字只能看清Al两个字母(图6)。从已知的制作手法和“sigma”字母的呈现形式来看,这种模仿手法属于较早期的类型。其他出土的还包括迦腻色伽、胡维色迦以及华苏德瓦钱币。

阿卜杜拉耶夫图6.

图6. 仿四德拉克马币的赫利奥克勒斯铜币反面 (剑达伏拉特遗址2A号区)

出土陶器的数量占据所有出土物品的大部分,它们能够反映出这座古城的历代居住时期。已发掘的陶器种类十分丰富,从小型碟盘到大型储物罐,大多为转轮制成。这些陶器在装饰上运用了多种方法,比如长时间雕刻,这种方法在贵霜之前与贵霜时期非常普遍。贵霜后期开始呈现出了新的雕刻特点,常见于狮子头部的造型之中。在贵霜时期以及贵霜晚期(公元3至4世纪),多种植物或几何图案的加盖纹饰的使用非常普遍。萨卡、月氏时期的陶器以灰色和黑色陶壶为特征,这个风格沿袭于希腊化时期晚期。通常认为,该形式产生于希腊-巴克特里亚和希腊化时期早期,这个阶段的产品以其风格之独特、品质之高而闻名于世。

与此同时,七号区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其发掘范围在原定地点的东、南两个方向进行了扩大。在对中世纪晚期坟冢进行了修复工作之后,考古队更进一步发掘到了更深的考古层。该层发现的一个平台,由土砖(32×32×10厘米)构成,与上一年度考古工作发现的平台相连。之前对7A、7B区出土平台的研究工作还很有限,在进行了清理工作之后,一段向西面倒下的紧凑墙体呈现在我们面前,墙砖还都完好无损。考古队员清理掉7B区的表层堆积物后,发现了该处建筑的石灰乳地板(部分留存)。这一层并没有什么文物出土,但有一些储物罐的碎片,边缘上印有小型鹿状宝石装饰。奇怪的是,这个陶罐的另一个碎片被发现于同一水平地点却高出一米左右的地层。另一个能印证该地区地层混淆的证据是,去年在贵霜晚期地层出土了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的德米特利奥斯国王钱币。上一年度在7号区的考古工作中出土的若干有多种图案装饰的头针,保存完好;从其泛黄的哑光成色来看,这些头针应该是由象牙制成。

我们之前关于这座庞大建筑属性的猜测也在此得到了证实。这段保存完好的墙壁与巨大平台,应该是一座大型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当时的行政中心或宗教仪式中心。

前文提到,早前对4号区的考古工作发现了该古城正门所在的地点。这座正门以独特的表面雕饰为特征,并且正对南方,朝向现代的撒马尔罕至铁尔梅兹路线。2003年的考古工作集中于城墙的顶层,因为这里的浮雕与城门部分相连。城墙的外部表层被清理后,发现了矩形塔式建筑。目前,由于这些建筑尚未得到充分的考古学研究,任何与之有关的论断都言之尚早。

乌兹别克-捷克联合考古队于2003年的考古调查清楚地表明,如能对剑达伏拉特遗址进行进一步地考古工作,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剑达伏拉特遗址显然是舍拉巴德河流域中段最重要的考古区域之一。

本文选自《Circle of Inner Asian Art》(伦敦大学中亚艺术学报)2004年第6期

 

注释:

①瑞德维拉扎, 哈基莫夫. 1973. P14-14. 图3.3

②皮达耶夫. 1973.

③Huff、Pidaev,Shaydullaev. 2011. P220.

④Huff. 1995, p269-273, 图1.

⑤区域编号是根据以往的考古地点编号来确定的。

⑥阿卜杜拉耶夫. 2003.

 

参考文献:

[1]阿卜杜拉耶夫. 贵霜陶俑艺术中君主的表现形式[J]. 古代历史杂志, 2002.(2).

[2]阿卜杜拉耶夫. 大夏艺术中的娜娜女神[J]. 丝绸之路考古与艺术, 镰仓,2003.(9).

[3]阿卜杜拉耶夫, 斯坦科. 剑达伏拉特遗址2002考古季初步报告. 海西研究. 布拉格,2002,(7).

[4]Huff,Pidaev,Shaydoullae. 乌兹别克-德国联合考古队在苏尔罕河流域的考古研究. 大夏文明与交汇

[M].巴黎,2001.p219-233.

[5]Huff. 大夏北部陶俑人物的独特类型. 神兽格里芬的土地:古中亚考古学论文集. 1995,p269-274

[6]Pidaev. 一座公元前1000年遗址的新发现. 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 1973.(11). P77-82.

[7]Pugachenkova, Rtveladze, Turgunov. 座落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贵霜古城—维尔津遗址[M]. 1978.

[8]Rtveladze EV. 乌兹别克斯坦南部遗址的考古勘探. 古代大夏[M].列宁格勒,1974. P74-85.

[9]Rtveladze EV, ZA Hakimov. 大夏北部遗址的初步考察. 乌兹别克斯坦的古老历史与文化[M], 1973.

P10-34.

 

收稿日期:2011-06-15

作者简介:K·阿卜杜拉耶夫,联合考古队之乌兹别克队长。L·斯坦科,联合考古队之捷克队长。

译者简介:张国伟(1986-),男,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李迪(1986-),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徐英】

 

Uzbekistan - CzechRepublic joint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team

——Sword of V in Shelabade ancient ruins and big lats Suer Han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summer

(Uzbekistan) K · Abdullayev (Czech) L · Stanco

Zhang Guowei Li Mao Ming Di translation school

Abstract: In October 2002, Uzbekistan - CzechRepublic joint archaeological team began in Shelabade sword of the ancient city of ruins and a large V Lats Suer Han River in the northern summer and the first fieldwork. Archaeological survey in 2003 clearly shows that if the sword of V Lats archaeological site for further work, there will be more discoveries. Sword of the site is clearly Shelabade V Lats river segment doma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areas.

Key words: Shelabade city; sword of V LVL sites; ancient buildings; tombs

日期:2012-02-17
阅读:
作者:K·阿卜杜拉耶夫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