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敦:故事歌手“江格尔奇”

故事歌手“江格尔奇”

额尔敦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根据调查报告和采访记录,探讨了故事歌手“江格尔奇”的学艺过程、创作轨迹和表演传统。勾勒出史诗《江格尔》的传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关键词: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江格尔奇;学艺;创作;表演传统

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838(2010)02-0036-08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是口头流传于中国新疆、蒙古国西部及俄国伏尔加河下游卡尔梅克草原的故事歌。最早由德国人贝格曼(Bergmann)发现于俄国阿斯塔拉罕地区。1802~1803年间,当时在俄国工作的贝格曼旅行于伏尔加河下游卡尔梅克草原时,有幸听到卡尔梅克民间艺人演唱的史诗歌《江格尔》,并依据印象记载下来。1804年他在用德文发表的历史人类学短文中介绍了两部史诗内容,由此揭开了史诗《江格尔》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的序幕。1](1-86) [2](53-64)

演唱《江格尔》的歌手,蒙古语叫做“江格尔奇”。“江格尔奇”是富有才华的民间艺人,是史诗《江格尔》的保护者、传播者和创作者。按照传统,歌手要获得“江格尔奇”称号必须在挑剔的观众面前演唱5部以上《江格尔》。[3](45)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唱《江格尔》的歌手多达近百位,而能演唱5部以上的歌手并不多。例如在卡尔梅克获得江格尔奇称号的歌手有鄂利扬·奥夫拉(1857~1920)、穆克宾·巴桑克夫(1878~1944)、达·沙瓦利耶夫(1884~1959)、巴德明·孟克那生(1929~1944);在新疆有西西那·布拉尔、胡里巴尔·巴雅尔、夏拉·那生、阿乃·尼开、额尔赫太、加甫、达西·浩吉郭尔、柯克·滚尊、冉皮勒(1923~1994)、朱乃(1926~)等。到了20世纪末,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江格尔奇朱乃主导培养出了十几位新一代江格尔奇。例如普尔布加甫(1987~)、泰丰、巴图纳森、那木达格、道尔吉冉哈和拉哈苏荣等,是上世纪90代末由朱乃主导培养出的《江格尔》歌手。

本文根据加·巴图那生、特·贾木查、Н·Б·桑嘎杰耶娃、A·保尔曼什诺夫《江格尔》调查报告以及笔者采访录,从三个方面探讨故事歌手江格尔奇的学艺过程、创作轨迹和表演传统,勾勒出史诗歌《江格尔》的传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故事歌手的学艺过程

1.聆听。学习演唱《江格尔》是在小小的年纪(7岁或8、9岁)就开始,到12至14岁时,已学会师傅唱本的相当一部分。例如卡尔梅克最伟大的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不满1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师傅的唱本;江格尔奇穆克宾·巴桑克夫,9岁那年已经掌握了两个较长的音节内容(唱词),并向同龄人讲述。年轻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从小学四年级(10岁)开始背诵《江格尔》歌词,到小学毕业时已经完整的背诵5部《江格尔》。

而学习演唱《江格尔》的第一步是端坐在一旁聆听老一辈江格尔奇的演唱。据加·巴图那生调查报告,著名江格尔奇冉皮勒出生在新疆和布克赛尔中旗一个贫苦牧民波尔来家。波尔来为王爷当使者,家住在王 府附近。他们家邻居是王爷专属江格尔奇兼王爷宿营卡尔梅克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官、著名的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家。因为波尔来和胡里巴尔·巴雅尔是好朋友,所以经常带冉皮勒到他家去听《江格尔》演唱,胡里巴尔也常到他们家来聊天或者演唱《江格尔》。当胡里巴尔·巴雅尔在王府演唱的时候,冉皮勒在外面倾听。江格尔奇朱乃7岁时便被送到王爷的文书那里学习文化,直到他14岁,而且胡里巴尔·巴雅尔、夏拉·那生等著名的江格尔奇又常来演唱,少年朱乃得到了其他人难以获得的学习演唱《江格尔》的机会。江格尔奇穆克宾·巴桑克夫出生于哈拉胡索州乌塔牧村的一位贫苦牧人家里,他“很早就有了演唱《江格尔》的心愿”。江格尔奇尼·铁尔特1906年出生于贫苦家庭里,童年时父母双亡,开始当雇工。赶巧雇用他的财主巴德明诺夫是一位以“艺术爱好者”著称的人物,常常会见优秀歌手。在这些会见中,尼·铁尔特也在场。借着这种环境,未来的故事歌手见到了天才的《江格尔》表演艺术家巴德明·奥孔。尼·铁尔特听巴德明·奥孔的演唱总共几次,就记住了他的唱本的全部十音节的唱词,而且能运用自如地在记忆里再现它们。[4](23)

刚开始时,歌手通常选择某一位江格尔奇,紧紧跟随着他听歌。这位江格尔奇可能是他的父亲,要好的叔叔,或附近地区有名的江格尔奇。当然学歌的人也常听别的歌手的演唱。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13岁前就从两位叔父戴尔特尔和玛尔嘎什那里学会了《江格尔》10部长诗的演唱;江格尔奇冉皮勒,立志要成为像王爷专属江格尔奇兼王爷宿营官、著名的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那样的人,故拜他为师,和他的孩子一起学唱《江格尔》。冉皮勒演唱的21部史诗歌,绝大多数就是跟这位江格尔奇学的。而至今健在的新疆和布克赛尔“功勋江格尔奇”朱乃,出生在江格尔奇世家,祖父叫额尔赫太,是个很有名望的江格尔奇,王爷非常赏识他的演唱。父亲加甫继承了父辈演唱《江格尔》的技艺,也成为一名优秀的《江格尔》歌手。家庭给予朱乃机遇,他凭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掌握了史诗《江格尔》的26部长诗。年轻的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拜朱乃为师学唱《江格尔》(偶尔也接受其他江格尔奇的指点),现在能演唱7部史诗。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跟随师傅聆听其演唱对未来的歌手起着关键作用。据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讲,聆听使年少的他熟悉故事,熟悉英雄和英雄的名字,英雄上路前的准备、打扮战马和给战马备鞍,记住勇士的摔跤场面以及远古的、遥远的地方的习俗;让他对史诗的故事很熟悉,再听到人们议论时,对这些故事的感受变得更加敏锐;还有史诗演唱的韵律和曲调。

2.掌握韵律和曲调。学习演唱《江格尔》的第二步是歌手开始建立形式上的主要成分——学会运用乐器演唱《江格尔》或熟练掌握史诗韵律和曲调。演唱《江格尔》时,一部分江格尔奇会弹奏叫做陶布舒尔(或东不拉,一种可调四度音程的三弦琴)的一种三弦弹奏乐器来伴奏,而另一些江格尔奇则不会弹唱。因此,歌手不仅要学会无伴奏演唱技巧,而且还要学会乐器伴奏下吟唱的技术。

在卡尔梅克,歌手的表演伴之以东不拉弹奏,被认为是正统的。而当今在新疆会弹奏乐器演唱《江格尔》的歌手并不多。在过去,这样的史诗艺人非常普遍。例如,博尔塔拉的宾拜、道尔巴,和布克赛尔的阿乃·尼开、额尔赫太、加甫,尼勒克县的达瓦,他们都会弹着陶布舒尔琴演唱《江格尔》。尤其江格尔奇额尔赫太、加甫是会在马头琴、四胡和陶布舒尔伴奏下说唱《江格尔》的歌手。而现在除了朱乃、巴桑—哈尔、普尔布加甫等江格尔奇外很少有人会弹着乐器演唱《江格尔》。5](125)

在史诗表达中,韵律和曲调是歌手表达思想的基本框架。因此歌手的演唱必须在这种基本框架限定之下完成。换句话说,歌手要学会如何使其思想和表达契合于这一固定形式的技巧。在新疆和布克赛尔地区的演唱传统中,曲调或韵律模式就是七音节的诗行,伴随着段落后的停顿。歌手普尔布加甫演唱的《江格尔》序曲是模仿了和布克赛尔老江格尔奇李普尔拜的曲调和韵律模式,不断重复七音节的诗行调节韵律,并伴有曲调变化和段落后的停顿。如:

 

从词与曲、诗行与停顿的合理设置看出,普尔布加甫巧妙运用现有的曲调完成段落后的停顿调节了演唱节奏。也许这种停顿是史诗演唱中的一种技巧,因为史诗演唱传统中歌手们经常利用像停顿这样的演唱手法调节诗行。例如在描述英雄们的行动场所和他们上路前的准备等时,歌手仿佛营造一种叙述的史诗背景,极力把听众引进史诗的气氛中来;正当叙述就要接近最重要最感人的情节之际,演唱者突然来了一个小小的停顿调节诗行,并稍做休息(在这稍事休息的时刻,江格尔奇喝几口茶清清嗓子或深深吸几口烟)。[6](29)

功勋江格尔奇朱乃弹秦陶布舒尔琴和他孙子演唱《江格尔》

江格尔奇演唱时总是使用一整套固定或相对固定的饰词、短语和段落来讴歌以圣主江格尔为首的英雄人物阿拉坦车吉、洪格尔、古恩拜、萨布尔、萨纳拉、明彦、宝尔芒乃、禾吉拉干等众勇士的身世、住所(宫殿)、马匹和武器。例如卡尔梅克江格尔奇演唱《江格尔》时总是以 “江格尔刚刚两岁,蟒古斯(蒙古史诗中描写的吃人恶魔)袭击了他的家乡,他成为孤儿。刚刚三岁,他跨上神驹,冲破了三大堡垒。到七岁时已经打败了东方的七个国家。从此,他的业绩光照人间,勇士的美名闻名遐迩”;夫人阿盖·莎布塔拉永远像十六岁的少女,“向左看,左颊生辉,照得左边的海水波光粼粼,海里的鱼儿欢快的跳跃;向右看,右颊生辉,照得右边的海水浪花争艳,海里的鱼儿欢快的跳跃”;江格尔的右手头名勇士阿拉坦车吉老人,能够“洞悉未来九十九年的吉凶,牢记过去九十九年的祸福”;左手头名勇士洪格尔是“战斗中从不退缩的红脸的雄狮”;众勇士是“铁臂”萨布尔、“火爆黑脸的”萨纳拉、“飞毛腿”禾吉拉干;宫殿是“高耸入云,靠近苍穹只差三指”等相对固定的词语或短语开头。[7](5)详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固定短语或段落不仅点出了被修饰者(名词,人或物)的某些特点、属性和品类,还渲染和文饰了史诗凝重、宏伟和肃穆的诗品特征。因此,学会演唱《江格尔》时,歌手不仅要牢记这些程式化用语和程式模式,更要熟练掌握诗行与韵律或音乐的结合技巧。

史诗演唱中最常见的主题是征战。因此,征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歌手们关注的焦点。征战起因通常是江格尔和他的十二勇士正在集会或聚会(宴会)时,信使突然出现,平静立刻被打乱,战争就要开始。而这些信使有时是宝木巴国的小乞丐、江格尔的马夫或敌方的使臣,有时是先知阿拉坦车吉老人预测到即将要发生的危险。此时,“雄狮”洪格尔、“铁臂”萨布尔或“人间绝美男子”明彦着装迎战。歌手通过聆听学会构筑史诗主题的基本技巧和各种方式。

3.独立演唱。如果说学习演唱《江格尔》的第一阶段是聆听、记忆歌词和曲调,第二阶段是学会歌词与韵律或曲调的结合,并试着模仿大师演唱,那么,第三阶段就是在挑剔的观众面前公开演唱《江格尔》,获得“江格尔奇”称号。

歌手学会上述固定表达模式和主题组合方式,开始在师父和师兄弟的小范围里表演个别片段时已经跨入了做江格尔奇的门槛。当歌手非常熟练地掌握师父的唱本以后,要举行一次公开考试。在一个人山人海的场合当着本民族民间口头创作有威望的行家和鉴赏家面演唱。一个歌手经受住这场考验,获得观众和行家的称赞,便会赢得独立演唱的权利。卡尔梅克江格尔奇穆克宾·巴桑克夫,“在曾经听过许多天才江格尔奇演唱的村里年迈的代表,民间口头创作鉴赏家和行家以及附近几个盟的居民面前,连着两天演唱了(还可以把《江格尔》演唱下去,但听众们时间有限)‘关于史诗国宝木巴众勇士的英雄诗篇’。他演唱的英雄史诗很受欢迎。于是,他得到了迈上独立说唱生涯的祝福,也赢得了享有‘江格尔奇’头衔的权利”。通过采访年轻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进一步了解到获得江格尔奇称号的艰难。

二、故事歌手的创作

蒙古族有崇拜英雄、赞美英雄的传统,也有讲述英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习俗。据罗卜桑悫丹著《蒙古风俗鉴》记载:“蒙古人的传统,老一代人时常聚会,此时请年迈的老人上首座,敬酒后,那位老人把古代传至今日的历史故事按顺序一一讲述给年轻人听。这种讲述习俗称‘聆听老人言’。这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习俗。这种聚会必须在每年五月举行一次。……聚会中老人怀念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为他建立敖包;并一边指着哪个是陶木宝英雄之敖包,哪个是布尔奇赛音英雄之敖包,一边讲述他的英雄事迹,评论其今日之家族后裔。……”[8](350-352)由此俄国学者阿·布尔杜克夫曾推测卫拉特英雄史诗歌手江格尔奇是在这种“歌颂英雄祖先建立的一种特殊功勋的祖先祭祀中产生”的结论。[9](30)近现代叙事民歌的产生过程也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一传统和习俗。例如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传唱的《嘎达梅林》《陶格陶胡之歌》《宾图王之歌》《扎那、巴拉吉尼玛之歌》等叙事民歌是根据真人真事,由民间歌手创作而成的。因此,可以说作为蒙古族最有才华的民间艺人、口头诗人和故事歌手,江格尔奇的创作不会超出本民族传统和习俗。因为他们的演唱或表演是临场性的。如果没有平日的积累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歌手是无法在现场面对观众即兴创作出让人喝彩的史诗故事。如今虽然无法再现当时江格尔奇创作(现今年轻江格尔奇熟记《江格尔》书面文本来演唱)时的情景,也无法考证史诗创作渊源,但可以肯定史诗故事绝非是“纯属虚构”。因为史诗中隐约显现的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说明这一点。

1.引用古代神话。在新疆江格尔奇冉皮勒演唱的“洪古尔的婚事之部”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宴会上,洪古尔请求江格尔赐给他一个妻子。江格尔亲自去扎木巴拉可汗那里求婚,要为洪古尔聘娶美貌的参丹格日勒。洪古尔去迎亲时,参丹格日勒已和大力士图赫布斯拜了天地。洪古尔盛怒之下,杀死了他们,然后跨上铁青马飞驰而去。三个月后,洪古尔跟宝驹一起昏倒在荒野上,三只黄头天鹅飞来救活了他们。他们再往前跑三个月,大海挡住了去路,海中的鲟鱼出来把他们送到了对岸。洪古尔继续奔驰,来到了查干兆拉可汗的宫殿近旁。他十分疲惫,就变为一个秃头儿,让铁青马变成一匹秃尾

著名江格尔奇冉皮勒(右一)

小马。江格尔见洪古尔娶亲久无音讯,就出外寻找,来到查干兆拉可汗的领土上正巧与洪古尔相遇。原来可汗的女儿哈林吉腊早已爱上洪古尔,正是她变成天鹅、鲟鱼营救了洪古尔。江格尔为洪古尔聘娶了哈林吉腊公主,一同返回故乡宝木巴。[10](94)史诗中虽然讲述的是洪格尔娶亲经历,但重点是天鹅姑娘营救英雄的故事。此类故事还出现在卡尔梅克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演唱的“洪格尔十八岁时迎娶四洲四汗之一、火爆的查干珠莱汗的女儿格林卓拉之部”中。11](404)由此可以断定,江格尔奇临场创作史诗歌时充分引用蒙古族古代神话《天女之惠》(杜尔伯特部落祖先神话及布里亚特天鹅图腾崇拜)12](41)构筑了这部史诗,满足了现场观众的需求。

2.运用历史故事。冉皮勒演唱的另一部史诗歌“洪格尔战胜残暴的芒乃汗之部”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孤儿出身的江格尔汗,与臣民在金殿开怀畅饮、尽情欢乐时,芒乃汗使者那仁乌兰傲慢地走进来向江格尔提出五项屈辱性的条件(“听说你的阿兰吉拉骏马,追套跑马时速度飞快,与我;夫人长的俊俏,适于端茶倒水,与我;征战时从不退缩,摇晃时充当柱子的红脸雄狮洪格尔,听说他很勇敢,当我的使者,与我;绝美男子明彦的金黄色骏马跑的比风快,与我;宝林格尔之子火爆的黑脸萨纳拉,有个追赶万马不惊,百战中不让主人受伤的花骏马,与我”),并扬言如不应允便率领大军进攻宝木巴国。此时,雄狮洪古尔挺身而出,发誓宁可在清泉边洒热血,在荒野里抛白骨,也不去做奴隶。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夺了敌方的战旗,杀死无数敌人。但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这时江格尔带领众将赶来助阵。萨纳拉、萨布尔受伤后,江格尔亲自出马同芒乃汗激战。江格尔一枪将芒乃汗挑起来,刚举到空中时枪突然断了。洪古尔连忙跳上去同芒乃汗肉搏,其他英雄也赶上前来,大家一起斩除了这个不可一世的顽敌。[13](266)而司马迁撰《史记》中同样记载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冒顿既位,是时东胡强盛,问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倾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於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於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於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14](2212)

比较上述史诗故事与史料中记载的历史故事会发现:聚会、使者出现、提出要求、商量对策、发生战争、赢得战争等情节非常相似。由此,可以肯定的说江格尔奇巧妙运用古代历史传说创作了这部史诗。

3.机智幽默的即兴创作。如果说大多数江格尔奇是不识字的民间艺人(除朱乃和新一代江格尔奇外),并且他们的创作只能依靠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以及现有歌词的扩充和延长,那么临场表演时遇到的提问会让歌手变得更加机智幽默。据加·巴图那生的调查报告,19世纪末20世纪初,塔城的西·克甫都统曾让人把西西那·布拉尔请去说唱《江格尔传》。布拉尔连着说了几个小时,西·克甫都统打断他问:“江格尔这伙人打了这么多天仗,难道不吃饭吗?”布拉尔说了声:“他们吃饭时间还没到”。就又接着说了下去,又说了一阵,他插进了这样几句:“多多地煮上鹿肉,白面和得堆成山,做好长长的拉面,现在江格尔一伙要进餐”。西·克甫都统拍着大腿叫好说:“对呀,那样的勇士们该吃这样的饭。”[3](45)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也遇到过同样的提问。当时在新疆督办的老将军召集土尔扈特105个苏木的汗、王、活佛和贝勒、贝子开会期间举行了《江格尔传》说唱比赛。当和布克赛尔的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说了好一阵,老将军突然质问他:“这些人不吃饭吗?”胡里巴尔·巴雅尔慌了手脚。但忽然想起前辈西西那·布拉尔,援引他的描述唱到:“多多地煮上鹿肉,白面和得堆成山,做好长长的拉面,现在江格尔一伙要进餐,端起七十人才能抬动的大碗,一连灌了七十五碗,又一口气喝了八十五碗”。歌手唱完这几句时,老将军翘起大拇指夸奖了他,还赏给了他布、茶叶等物品。3](45)

不过,演唱当中的提问只是歌手临场表演中的小插曲,挑战性的连续询问才是考验歌手即兴创作能力的绝好机遇。因为把握机遇会让歌手名声更加响亮。1926年,奥尔洛郭加甫王带着妹妹布雅及官吏、随从和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去哈拉夏尔看望“阿克坦汗的子孙”时参加了说唱《江格尔传》的比赛。胡里巴尔·巴雅尔正在说唱时,哈拉夏尔汗的一个官吏想窘窘胡里巴尔·巴雅尔,就问他:“江格尔一伙抽不抽烟?”胡里巴尔·巴雅尔在一处恰当的地方插了一段:“在百灵那样漂亮的烟斗里,装上了无数包磨碎的烟,在他们喷出的烟雾里,水鸟找不到沼泽,山鸟找不到食”。刚说完,特音喇嘛又问:“江格尔一伙有没有寺庙,念不念经?”巴雅尔回答说:“还没有说到那儿,您稍等一下”。接着就往下说了。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道勒布之子道克欣·夏拉公角得(领头念经的喇嘛)大声念经,震得大殿中央的柱子晃晃悠悠。懂得经的喇嘛兴高采烈,不懂经的喇嘛忙蒙耳朵,品行正的弟子兴致勃勃,品行差的喇嘛嘀嘀咕咕”。 歌手机智、诙谐、幽默的即兴创作,极大地满足了现场观众的“期待视野”,获得了声誉。从此,胡里巴尔·巴雅尔的名声更大了。[3](53)

三、故事歌手的表演

1.遵循传统。江格尔奇表演遵循这样的传统:一是演唱必须在晚间进行。《江格尔》的演唱一直遵循着晚间进行的传统。也许这与古代宗教信仰有关。据科特维奇讲,采访鄂利扬·奥夫拉时在白天,让他演唱他不肯,天黑之后才开始演唱。演唱时还总是跪着,这象征他对歌颂的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表示最大的尊重和敬意。当问起原因时说是“白天演唱很可能招致一场旋风”。[15](156)二是一旦开始演唱必须完整的唱完一部。这也可能是宗教仪式的遗存。据特·贾木查调查报告,“在过去,说唱《江格尔》有个规矩,歌手必须一次性说完,听者也必须自始至终听完。即使有些听众听累睡着了,江格尔奇还是一口一口呷着奶酒继续唱完。原因是过去有一种迷信说法,要是说唱者不将所知道的说完或者听者不听完,就会短命”。[5](123)加·巴图那生的调查报告也记录了同样的信息,1930年末,六苏木旗的鲁布松·普日拜之女(梅林杜格尔加甫之妹)出嫁时,财主巴蒂嘎尔在乌兰哈德的冬牧场为姑娘举行送行宴会。江格尔奇浩吉郭尔当时五十来岁,是巴蒂嘎尔的牧羊人,黄昏圈好羊群吃过晚饭以后,财主就来让他去说唱《江格尔传》,参加宴会的邻里五六十人挤在一个毡房里听唱。浩吉郭尔唱的是《洪格尔娶亲》。唱了一个多小时,嘴角吐起了白沫,人们给他喝了两碗酒以后,他的声音更高了。半夜吃过饭,敬过酒以后,年轻人想唱歌,老人们说:“唱不完《江格尔传》不合规矩”。还让他继续唱,直到东方发白时,浩吉郭尔才把这一章唱完。[16](53)年轻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也证实了这种传统。只是现在因场合不同而无法遵循这种传统显得很无奈。比如被邀请参加某一大型活动,但因时间有限唱完一段就得下来。三是只能在过年过节、庙会、祭祀(敖包)和婚礼等活动时演唱。据A·保尔曼什诺夫记录,“史诗《江格尔》的演唱并不是每个星期都有的,而是只有在诸如年节和庙会这样的宗教节日里,在举行婚礼或特别集会的时候,或是在有人出钱特别邀请的时候,歌手才会前去演唱的”。[15](160)

过去在新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或初五,王爷、活佛、王公、大喇嘛等当时有权有势的上流社会人物相互拜过年之后,就在王爷府腾出专门的蒙古包或专门建一个蒙古包,请著名的江格尔奇说唱《江格尔》,直到月底。这样做的目的是:他们认为江格尔英雄们是产生于印度的众佛(八千个)的化身,有制服蟒古斯的记录,因此,在正月里把这些化身请来王府,就可以赶走一切妖魔鬼怪。另一方面,演唱《江格尔传》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活动,通过《江格尔》演唱可以增加王府的欢乐气氛”。[5](125)如今只有在祭祀江格尔敖包时举行大型演唱活动了。

2.演唱方式各异。《江格尔》演唱方式因歌手有所不同。首先体现在弹唱与清唱。例如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及继承人在演唱《江格尔》时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甚至连类似俄罗斯民间乐器三角琴的东不拉都不用)。江格尔奇朱乃能用不同的三种乐器(四胡、陶布舒尔琴和马头琴)伴奏来演唱,所以他的艺徒都会用乐器伴奏演唱《江格尔》。例如普尔布加甫、泰丰、巴图纳森、那木达格、道尔吉冉哈和拉哈苏荣都会用四胡、马头琴和潮尔伴奏来演唱《江格尔》。其次体现在不同曲调的运用。例如江格尔奇胡里巴尔·巴雅尔每次演唱时,开头用高调,然后慢慢降调,说得抑扬顿挫,节奏分明,感情充沛,并带着手势,因而能紧紧抓住听众。他在王府说唱史诗歌,说到高兴处,就情不自禁地离座挪身到王爷面前,喝他的酒,吃他的糖,王爷听得那样的出神,忘了周围的一切。16](50)而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演唱开始时哀伤的高音调,然后过渡到相当快速的唱诵。特别冗长的诗句常常唱的很快,而短的诗句则拖长唱腔,当中有时还加上一些插入语或感叹语。15](157)

3.与观众互动。《江格尔》演唱是歌手与观众互动的过程。首先,歌手通过现场表演,观察、理解和满足观众需求并获得认同。据卡尔梅克作家巴·多尔吉耶夫回忆,“江格尔奇穆·巴桑戈夫用朗诵式的曲调演唱《江格尔》,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在说罢开场白后,他讲到了洪格尔统帅如何迎战敌人。说唱者被他所讲述的内容激励着卷起黑绸棉袄的袖管,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了一块鲜红的丝手帕,高高扬起,就像诗歌里洪格尔所做的那样。挤得水泄不通的卡尔梅克剧院演出厅里欢声雷动:‘对,对,就这样’”。[4](26-28)其次,歌手和观众特别青睐某一故事歌。例如在过去,一个村里或一个盟里,听众在某种程度上是固定的。尤其是老一代观众更是江格尔奇的检验者和见证者。他们非常熟悉歌手的唱本,并且特别喜爱个别几部。对江格尔奇穆克宾·巴桑克夫和他的听众而言,最喜欢的是《江格尔怎样开始处理国事之部》;而对鄂利扬·奥夫拉和他的听众而言,最喜爱的是《宝林格尔之子萨纳拉远征之部》。据目击者讲,“两位江格尔奇表演上述两部史诗时特别来劲。尤其是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在表演自己心爱的这一部前,通常要问:‘喂,怎么样?咱们让宝林格尔之子,火爆的萨纳拉出征去吧!’歌手开始演唱,故事逐步展开,情节一个接一个,从不间断,而且每一个情节都有相应的音调、节拍和旋律,勇士们的和平生活,出征前的准备、衣着、兵器以及征途上的惊险奇遇交替出现”。[15](156)

某种艺术的产生不仅要靠个体创作,更需要大众认可。据调查,在过去,江格尔奇表演无论在普通百姓还是贵族当中,都受到普遍尊敬。在卡尔梅克,演唱《江格尔》的艺人总是被让坐在荣誉席上,听众便围他而坐,屏息聆听他的演唱。当听到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时受感动,常常发出同情和赞赏的呼声。尤其是史诗唱到特别激动人心的情节时,甚至会激动得跳起来,把帽子抛到地上。[15](157)在新疆,上世纪50年代,家家户户到晚上都要讲《江格尔传》的故事,只要听说村子里来了说唱《江格尔传》的人,孩子们就会喧喧嚷嚷骑上马驹蜂拥前往听唱。[16](52)

注释:

①③⑤⑦⑧额尔敦:《采访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记录》;时间:2007年6月5日下午5点30分;地点: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7号楼815室,(普尔布加甫,男,1987年3月出生,中央民族大学一年级学生,家住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1999年获得“江格尔奇”称号),另:文中图片由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提供。

②1998年,中国《江格尔》研究会授予朱乃“著名江格尔奇”称号;国家文化部授予 “在英雄史诗《江格尔》的传唱事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称号。

④(美)口头文学研究学者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把此类固定短语或套语称为 “程式”。它的定义是“在相同的格律条件下为表达一种特定的基本观念而经常使用的一组词。程式是把故事编织到歌和诗行之中时出现的韵律模式,是思想与吟诵的诗行相组合的产物”。

⑥额尔敦:《采访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记录》;时间:2007年6月5日下午5点30分;地点: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7号楼815室。“……额:你何时获得了‘江格尔奇’称号的?普:在小学四年级开始背《江格尔》,到了五年级,在村里、县上开始演唱《江格尔》。快要小学毕业时(1999年),自治区、中央来人录制了《江格尔》并及时播放。那年夏天,在夏营,举行了《江格尔》演唱会,我们那儿有个格根,沙拉巴格根来听,听完我演唱的《江格尔》后给我‘格根的江格尔奇’称号。泰丰获得‘诺彦的江格尔奇’称号。额:称号有什么区别吗?普:很久以前就给如此称号。每一个江格尔奇都有称号。比如‘格根的江格尔奇’、‘ 诺彦的江格尔奇’、‘ 王爷的江格尔奇’、‘ 活佛的江格尔奇’等等,著名的江格尔奇西西那·布拉尔和胡里巴尔·巴雅尔是王爷的专属江格尔奇……”。

 

参考文献:

[1](苏)谢·尤·涅克留多夫著.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M].许昌汉,高文风,张积智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

[2]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3]加·巴图那生著,江格尔传[J].王清 译.民族文学研究,1984,(1).

[4](苏)Н·Б·桑嘎杰耶娃.民族文学译丛第二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编,1984.

[5]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传》调查报告[J].特·贾木查,王清,乔伦夫译.新疆民族文学,1982,(4).

[6](苏)Н·Б·桑嘎杰耶娃著,《江格尔》的演唱者[A].民族文学译丛(第二集)史诗专集(二)[C],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1984.

[7]阿尔伯特·贝茨·洛德著,故事的歌手[M].尹虎斌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

[8]罗卜桑悫丹著,哈·丹碧扎拉桑批注.蒙古风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9]斯琴巴图著.江格尔与蒙古族宗教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0]ァルンピルの『ジャンガル』新疆ォィラト·モンゴルラの英雄叙事詩—,採録·解説[A].千葉大学ユ—ラシア言語文化論集别册 第一号[C].D·塔亜,1999.

[11]阿·科奇科夫,诺·毕提盖耶夫,鄂·奥瓦洛夫编,旦布尔扎甫校注.卡尔梅克江格尔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12]荣苏赫等编著.蒙古族文学史(第一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13]千葉大学ユ—ラシア言語文化論集别册 第一号[C].ァルンピルの『ジャンガル』新疆ォィラト·モンゴルラの英雄叙事詩—,採録·解説:D·塔亜,千葉大学ユ—ラシア言語文化論集講座,1999.

[14]司马迁.史记(三)[M].北京: 中华书局,2000.

[15](美)A·保尔曼什诺夫著,鄂利扬·奥夫拉的演唱艺术[A].民族文学译丛第二集.史诗专集(二)[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1984.

[16]加·巴图那生著.江格尔传在和布克赛尔流传情况调查[J].王清 译.民族文学研究,1984,(1).

 

本文发表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日期:2010-08-15
阅读:
作者:额尔敦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