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德的魏玛古典主义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倡导人性的尊严,耶拿浪漫派放弃歌德的立场而走向神秘主义,歌德因此将他们的精神看作是不健康的。浪漫派画家龙格与弗里德...
摘要: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简称三少民族。他们长期以狩猎、畜牧为生,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孕育和创造了...
摘要:作为一种古老而瑰丽的工艺品,壮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织锦中的一个代表。结合近期的田野考察,本文将追溯壮锦的历史,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成为...
眼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它给我们展示得太多,我们能接受的又太少,所以世上大部分的事物,我们都只能屏蔽掉,而剩下的,我们也尽可能简练、有效地去观察它们。但如果我们停下来,更仔细地观看,又会发现什么呢?这个世界就会像花苞一样,慢慢地在你眼前绽放,充满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色彩和形状。
钱锺书先生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中认为,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不必就是中国所特有或独有的东西。钱先生列举了一些看似中国特有,但是中外相同的问题,比如道家历史悠久,未受过西洋任何影响。钱先生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很清楚,道家讨论的既是形而上学,就不是中国所独有的问题,因为中西讨论的问题对象相同;即使中西对象不同,理论因而差异,我们不该冒失...
(一) 说起来,“凭栏”,该是古代文学中出现最频繁,也是最经典的意象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人之所以能够经常地在文学中“凭栏”,是因为在那时的实际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栏杆确实非常之多。这一点,通过宋代绘画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来。 欣赏宋画,会让人感觉到,当时的生活环境中,像水边,桥上,殿堂的台基周匝,楼阁的廊檐下,处处都有栏杆。一些作品对于栏杆的表现...
三国的故事说不完。绘画史上最有趣的一个,见于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故事说,吴兴(今浙江吴兴)人曹不兴为孙权绘制屏风,不小心将墨笔掉落在了洁白的屏风上。他急中生智,将墨点改画为一只苍蝇。孙权看画时信以为真,竟以手指弹之。
摘要:宗教性作为西藏艺术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深刻影响着西藏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借助艺术人类学的考察,探讨西藏艺术中特有的文化精神,认为对西藏艺术的考察以及创作都不应仅仅关注形而下的本体知识,而应深刻理解西藏...
摘要: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载体,是民族索引的标记。在社会的现代化和转型过程中,福建霞浦畲族服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濒临服饰失传的危机。切实采取措施,做好畲族传统服饰的发掘性保护工作...
摘要: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刺绣习俗既有传统蒙古族刺绣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以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刺绣习俗中的过渡色调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美学及民俗学的角度,探析科尔沁蒙古族服饰刺绣工艺中颜...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美]柯律格著 刘宇珍等译 三联书店 2012年4月第一版 297页,45.00元 英国艺术史家柯律格所著《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一书自2004年出版英文版后,反响热烈。与国内常见的书画研究与交游研究不同的是,本书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
最近,读了好几本上海文化史,几乎对上海酒事与酒俗很少提及,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提及。研究上海民俗文化史,不可不研究上海酒文化史,中国传统酒礼和酒俗,同样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酒类产品日益宏富、酒的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研究上海酒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意前景,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题目。
20世纪初叶,中国“五四”运动,直接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一夜之间“科学”一词变得非常时髦。人们往往直接用西方人的观念来衡量或解释中国画,结果驴唇不对马嘴:明明是一个佛教信徒,却硬要用基督教的教义来评判。结果以误传误,直到今天仍有许多美术上学术词汇误用,导致概念上的混乱。比如:散点透视和白描等于素描说,即是其中的两对。透过现象,我们看到的,...
倪云林善画山水,独不写人物,明太祖曰:“每见卿山水俱无人,何也?”曰:“世无人物可画耳。”锡山曹慧泉博学多才艺,性疏宕,一日吴门解缆,将挂归帆。舟子曰:“若论风色,可往太仓。”慧泉曰有何不可,遽命回棹,拉王百谷诣娄东,下塌王世贞小祗园,作十日饮,兴尽乃归。
北京故宫博物院于2009年举办了“蓬莱宿约——故宫藏黄易小蓬莱阁汉魏碑刻特展”和“黄易与金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结集出版之际,我受命撰序。由于我在西方学术界工作多年,就借此机会来介绍一下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学界和黄易以及清代金石学相关的研究动态,并试图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黄易和清代的金石学会成为在西方工作或学习过的学者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