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1 数字时代青少年的艺术人文素养
1.1 审美教育的当代性 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早期阶段,蔡元培先生继承中西美育传统主张,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重要美育理论。他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
作者:
日期:08/11/2020 12:30:33
2019年艺术田野民族志的撰写仍然是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讨论田野民族志的方法论问题,大家认识到,研究的范式决定着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目标,社会发展所建构的新的社会场景,给艺术人类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新的研究内容,
作者:
日期:03/05/2020 13:44:13
2019年,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涌现出大量成果。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当代艺术与人类学的融合,人类学界对当代艺术表现出高度关注,相关成果颇多;第二,田野个案方面,对原住民传统手工艺以及手工艺人的研究是一大热点,诸多著作涉及传统手工艺在族群认同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受到西方学界关注,有相关著作出版;第四,对于西方艺术人类学史的追踪研究是本年度的一个热点,有多项研究涉及这一问题。第五,时尚、感觉、记忆等话题仍是其跨学科研究的热点。
作者:
日期:03/05/2020 13:20:33
2019年度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多场与艺术人类学相关的学术活动,这些活动讨论热烈、紧随时代、热点频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艺术人类学本土理论的建设与发展。本年度的艺术人类学学术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内容涵盖各个艺术门类的人类学研究以及艺术人类学...
作者:
日期:03/05/2020 12:20:07
编者按:在记者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机会分别采访到一对杰出的伉俪,当属难得的遇见。记得那一次采访著名陶艺大师朱乐耕老师时,提及夫人方李莉,他只讲了一句,“我夫人也是很厉害的哦”,口气中亦是满满的骄傲和欣赏。此次采访方李莉,就在他们位于北京的家中。夫妇二人极爱自然,各种果树、竹子等绿植种满庭院,屋内墙壁的陶艺装饰及各种陶瓷用具、摆件都是朱...
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先生晚年曾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他说:“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要把自己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知道自己文化的历史与特征,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的文明没有断代和断裂,关于文学艺术的记载除了保存在文献典籍里,还有大量珍贵的文化和艺术资源埋藏在民间,等待当代人去发现和总结。这其中...
作者:
日期:07/02/2016 20:44:25
20世纪以前艺术的跨文化研究史论(范丹姆文,李修建译),发表于《民族艺术》2014年第3期。
作者:
日期:08/05/2014 11:26:27
(《诗书画》杂志第二期2011年5月发行):傅雷、黄宾虹与道艺人生——傅聪访谈录 寒碧 一九四三年,傅雷与黄宾虹相遇缔交。两位大师,一世钟俞,高山流水,深衷远志,道艺相知,心魂相守,为中华艺术史抹上奇彩。回看并时诸人,不免颜色暗淡。当然,这是我们在时异世迁后的追认,或者径用宾翁所预言:是“论古者”的“实事求是”。
时间: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地点: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潘公凯:舒斯特曼先生好!《诗书画》杂志社希望我们就艺术及相关问题展开对话。主编寒碧先生来访问我们,他命了题:“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彭锋教授是这里的主人,他翻译的尊著《生活即审美》①在学界广受瞩目,我们可以由此进入讨论。
本土化是相对全球化和西方化而言的。古代中国,美术理论以书论、画论的形式存在。作者皆为文人士夫,其文化素养完备深厚,诗文书画多精,创作品鉴俱能。此间,传统文化神完气足,书画理论在思想底蕴、言说方式上一以贯之,源源不绝。及至晚清,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88 期 9 版“艺术学”文章之一。近几十年来,人类学界开始关注艺术,艺术人类学成为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领域。艺术的定义是艺术人类学家探讨的一大主题,他们的观点与美学界对艺术的定义不无关系,同时显示出“人类学”的色彩。概言之,这些观点可归结为四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