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蒙古汗王、
台吉宰桑服饰
萨仁高娃
(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清代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蒙古是四个卫拉特部落的重要的一支,也是离开故土一个世纪半的特殊的部落。他们的服饰文化也有着特殊的艺术特征。论文中通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和真实图片资料分析概括出了清代俄国境内的土尔扈特汗王、台吉宰桑服饰的具体名称有长衣、长袍、内衣、乌其、毕西米德、皮袄等以及款式造型以宽大肥硕、多样为美;面料材质以华丽高贵为美;服饰颜色以象征天然为美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清代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蒙古;汗王;台吉宰桑;服饰
一、清代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蒙古概况
土尔扈特部落(俄国人称土尔扈特为卡尔梅克)从属四卫拉特联盟之前活动于八河地区,15世纪初被绰罗斯部落的脱欢太师征服,之后从世世代代居住地八河地区迁移至伊犁河西岸、阿勒泰山脉西侧的塔尔巴台、和布克赛尔等地区放牧到17世纪初为止。最初16世纪时候土尔扈特部落在卫拉特联盟里是最小、最弱的部落,一直到17世纪初和鄂尔勒克时代才慢慢改变了那种弱小的地位。在托忒文卫拉特文献史料《和鄂尔勒克历史》中认为:和布克赛尔这个地方狭小,土尔扈特部落虽然人口不是很多,但也不能耕作以求生计,很难恢复元气,和鄂尔勒克想迁到辉特部落北面的乌拉引嘎克查墨顿,以便牧民放牧,所以就从和布克赛尔、额敏迁徙到乌拉引嘎克查墨顿安居乐业。其他部落的卫拉特人听到此事,又逢其他部落首领们造成灾荒,于是,有一部分卫拉特人归附和鄂尔勒克,收留了他们,因此在短短几年内牧户数达到了四万。这样于公元1607年和鄂尔勒克征得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同意之后迁到了额尔齐斯河流域。来到此地和鄂尔勒克没有停止继续探索新的牧场,不像过去那样,相互内讧,争夺放牧的地方,备受外辱,还不如奔走他乡,找一个安居乐业的牧场,于是“1608年派人去伏尔加河地区做了实地调查,了解到伏尔加河与厄姆巴河之间有一块尔水草丰美的无人居住地之后,1628年,土尔扈特部落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着自己的六个儿子以及本部落的属民和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等部落的牧民,共计五万户,还没到达乌拉尔河,就已经征服了厄姆巴河一带游牧的厄姆布鲁克鞑靼人;渡过乌拉尔河之后,又征服了鞑靼宗族诺盖人、哈台·哈布奇克人、基普恰克人,并于1630年来到伏尔加河沿岸。当时在这条河终端以及东西两岸没有人能够阻止和鄂尔勒克在这里立足,因为除了力量薄弱的鞑靼人之外,没有其他的人;俄国的城镇也很少;那时,在卫拉特人看来,这个野草丛生的遥远地方是最适合游牧不过的了。因此,和鄂尔勒克把自己的部族安置在从乌拉尔到伏尔加、从阿斯特拉罕到萨穆尔一带长期放牧。虽然这块地方属于察罕汗的,但是和鄂尔勒克不想与他们相认、相知,占领这块地方的事情也并未报告沙皇。”①
17世纪初和鄂尔勒克由于躲避卫拉特地区的人口增加、牲畜增长、牧地拥挤、生产生活危机等各种矛盾有计划、有目的地西迁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到18世纪末东归的140余年间的历史长河里先后经历了以和鄂尔勒克与书库尔岱青为首的土尔扈特汗国的建立、以阿玉其汗为代表的土尔扈特汗国的强壮发达、以及阿玉其汗逝世后汗国统治集团争夺汗位的纷争、以渥巴锡为首的武装起义和英勇悲壮的东归征程等历史时期。那么,这支蒙古部落从塔尔巴哈台、额尔齐斯河附近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又从伏尔加河东归祖国怀抱为止经过了一百多年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其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随着发生变化是毋庸置疑。
二、汗王服饰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一个民族的服饰体现着这个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审美、民俗、心理等等方面的因素。
土尔扈特部落的服饰就像一部浓缩的土尔扈特部落历史,它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历史。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与他们英勇的部落一样著名,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并随历史滚轮的前进而不断地变迁、改变着,这与土尔扈特蒙古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习俗、生活环境、生产经济、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宗教信仰等许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下面具体分析俄罗斯境内时期的土尔扈特蒙古族汗王与台吉服饰的种类、形制、款式、颜色、面料等特点。
1630年,和鄂尔勒克到达伏尔加河中下游两岸的草原之后,即在部落内建立了统治汗国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札尔固)。这个扎尔固由八名札尔固齐组成,全部汗国的管理事宜,都由这八名札尔固齐来决定。札尔固下属还有如下八个官制:图什墨尔——札尔固齐总管;札尔固齐—散秩大臣;德黑齐—收税、差派官吏;阿尔巴齐宰桑—专管差役贡赋;宰桑—鄂托克首领;德木齐—检察官、监督官;收楞额—收税官;阿尔班尼阿哈—十户长。
作为卫拉特蒙古部落的一支,土尔扈特蒙古族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中下游之后,畜牧业仍然在他们的经济中占主导位置,所有的牧场都被土尔扈特游牧民族统治阶级的大小台吉管理和支配。史料记载,在17世纪初,分布在俄国边境游牧的土尔扈特人分别由5名大台吉和45名小台吉进行管理。而隶属于大台吉的宰桑和小台吉是比较小领地的统治者,因此,土尔扈特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汗和札尔固,其次是大台吉和小台吉、宰桑等。这些官人所穿的衣服以及配饰等可以视作为官定服饰。
1660年,俄国使臣戈罗霍夫出访土尔扈特汗国,他写到:“在书库尔岱青营帐(小木房)之前设立了一个大厅,大厅里面的周围坐着200多人,岱青小木房门边,站着15个身着花绸子和缎子男长衣的人,两个佩宝剑的人在走动。只要走进小木房,就可以看到书库尔岱青,靠墙坐在对面自己的座位上。他的座位拔地1俄尺多,四周有1俄丈,铺着红地毯,一端放着枕头,座位旁边放着中国制的彩绘箱子。他的膝上盖着貂皮外套,身上穿着绿色的印花长衣,手捻念珠。就在小木房里,在他旁边,约有20个身穿皮袄和花缎子长衣的亲信、领主坐在地毯上,还有10个人站着”[1](130)这段文字记录了书库尔岱青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真实状态。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土尔扈特汗的服饰和领主们还有守卫者的当时穿着的服饰情况。汗王穿的是绿色的印花长衣和貂皮外套;领主们穿着皮袄和花缎长衣。守卫者穿的是花绸子和缎子长衣,而且佩着宝剑。
以上是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概括出了土尔扈特汗和领主们的服饰概况。下面我们依据文献资料的具体画像来分析当时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汗王的服饰情况吧。
图1.卡尔梅克画家画的和鄂尔勒克②
图2 图3
卡尔梅克画家画的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由俄联邦
卡尔梅克共和国人文学院提供
图4.卡尔梅克画家画的彼得一世与阿玉奇汗
图5.俄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查干阿玛
的阿玉奇汗的铜像
从图1可以看出和鄂尔勒克穿着云纹领子的衣服,戴的帽子的样式是宽檐、圆顶的圆帽。下面四幅是阿玉奇汗的画像。其中图4是1722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远征波斯途中停留在阿斯特拉罕时,把阿玉奇汗和夫人达日玛拉当做国家首领很隆重地予以接待的同时,还把他们请到靠近萨拉托时伏尔加河的游艇里游玩散心时候的画面。在此图中阿玉奇汗身穿交领右衽绿色缎子长袍,腰系银饰腰带,外披七分袖草黄色敞开的外套。外套的领子用棕色修饰。头戴棕色平顶椭圆帽(朵贵马拉盖),脚下穿着棕色皮靴子,手握金鞘长剑。
另外三张都是阿玉奇汗的单人画像,图2是阿玉奇汗头戴宽边貂毛的土黄色黑灵帽,帽子上拴着红缨,身穿红色的对襟带里子的长袍,长袍的领子是小立领,下面开着小三角形,钉着4道金或铜的扣子,腰系棕红色腰带,长袍里面穿着浅蓝色包着白边交领的内衣,同时长袍翻着浅蓝色圆形小马蹄袖。脚穿黑色翘尖皮靴子,靴底由自产的皮革制成。左耳朵上带着坠子,左手中指戴着金戒指,右手拿着小动物形状的把玩。
图3里阿玉奇汗头戴黑色宽毛边的哈吉拉嘎帽子,四方形的哈吉拉嘎是用黄色布做的、四方顶上有红色栓盘,身穿红色的对襟长袍,长袍的领子是小立领,下面开着小三角形,钉着银扣子,袍子里边穿着浅蓝色内衣,内衣的领子是小翻领,钉着银扣子,脖子里带着108颗银子做的念珠,念珠侧面还修饰着用银线穿着分段五颗珍珠的项链,左耳朵上带着银珠子的耳环。
图5是在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查干阿玛的阿玉奇汗的铜塑像,骑着高头大马,戴着镶毛边的圆顶额立页(邵禾日)帽子(这种帽子的帽檐突出,帽子后边像树叶似的又宽又长,把两个带子系在下巴下面),穿着带马蹄袖的长袍,脚蹬皮靴子傲视前方雄伟的样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总结出土尔扈特汗国的历代汗王包括和鄂尔勒克、书库尔岱青、阿玉奇三位英明、机智、勇敢的汗王的服饰特征。衣服种类和款式有长衣、交领右衽长袍、对襟带里子的长袍、包着白边交领的内衣、敞开的外套、貂皮外套等等;衣服颜色有绿色印花、草黄色、棕色、棕红色、浅蓝色黑色等;面料有缎子、绸子、貂皮、布等;帽子有宽檐、圆顶的圆帽、平顶椭圆帽(朵贵马拉盖)、宽边貂毛的黑灵帽、镶毛边的额立页帽子、黑色宽毛边的哈吉拉嘎帽子;靴子有棕色皮靴子、靴底自产皮革制的黑色翘尖皮靴子;配饰有金鞘长剑、棕红色腰带、银饰腰带、耳坠、金戒指、动物形状把玩、珍珠银项链等等。
三、台吉、宰桑服饰
上面我们具体分析了土尔扈特历代三位汗王的服饰概况,下面再看看对土尔扈特台吉、宰桑等官员的服饰描述吧。
于1761年由大学士傅恒等编辑成的《皇清职贡图》对清代俄国境内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的记载有如下记录。
对土尔扈特蒙古族台吉、台吉妇、宰桑、宰桑妇的服饰有手绘图和文字描述。描述如下:“台吉红缨、平顶、深檐冠,衣长袖锦衣丝绦,革鞮。妇人辫发双垂,耳贯珠环,冠红缨高顶,衣鞮与男子同,其宰桑红缨高顶帽,衣锦衣,束带。人民则素帽褐衣而己。”[2](1057-1058)
图6.18 世纪土尔扈特台吉、宰桑服饰③
图7.18 世纪土尔扈特台吉服饰④
图8 乌其(尼黑德勒)⑤ 图9 毕西米德⑥
从以上图和文字描写可以概括出土尔扈特台吉和宰桑的服饰如下:台吉头戴红缨、平顶、深檐的帽子,身穿交领右衽长袖长袍的同时腰上系上用丝编织的腰带,脚穿皮靴子。台吉夫人编着两股辫发垂在两耳旁,耳朵上带着珍珠环,戴着红缨、高顶的帽子,长袍与靴子与台吉相同。宰桑戴着红缨高顶帽,穿交领右衽紫红色锦缎长袍,腰束深红色腰带,脚穿棕色翘尖皮靴。宰桑夫人也戴着高三角顶、帽檐外翻的红色帽子,两股辫发,耳朵带着耳坠,身穿镶着黑色边的蓝色锦缎宽袖交领右衽夹袍,扎着黑色腰带,脚穿棕红色皮靴。
还有在额尔德尼耶夫的著作《卡尔梅克人》中的“民间服装,装饰”这部分内容里也记载了卡尔梅克台吉、宰桑的服饰。记载如下:“整个卡尔梅克男人们基本穿一样的内衣,所以可以说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男人的内衣包括擦木擦和乌木德(裤子、沙拉布尔)两件,非常普遍。擦木擦大体上用白色或棕色的又软又薄的俄罗斯搭布裁剪缝制的。财产丰厚、有不错的生计的富人、还有明确地位的、受俸禄的官员宰桑们用黑色羊毛或场麻(粗呢)做,粗呢是个又暖和又柔软的材料。19世纪末贵族们把这种裤子用绦子镶边,这种裤子叫做沙拉布尔。
18世纪卡尔梅克人们在内衣外边穿毕西米德(图6右上)。(毕西米德:是卡尔梅克男士传统衣服,穿在内衣外头的长袍。系上扣子束上腰带,用羊毛或棉搭布做的,领子是上边方形小立领,下边领角一直延伸到肚脐上边呈倒三角形,袖子长又窄,胸两侧各有一个五边形贴兜,兜子和领子周围用亮色镶着边,下摆长至腘窝处或过膝)这也在P.S.帕拉斯编辑出版的著作中的图片里得到印证。这个毕西米德在节日庆典、宴会、那达慕等日子穿或者去其他城市、地方的时候穿在身上。所以在这一点上这件衣服是非常新奇、有趣的吧。还有一种成年男人外衣叫‘额日么格’,用柔软而厚的骆驼绒编织的粗呢子做的,呈现驼黄色,样式腰部窄一些,有很多褶皱,前襟斜着缝。敞开而宽敞的,这些有利于活动自由,站和坐自如的作用。在比较凉或寒冷的冬天,总之所有的卡尔梅克各部落人都穿这样的衣服。然而,平常穿的衣服叫‘德波勒’这个衣服是什么样的衣服呢?是1.腰部紧痩(不阻碍活动);2.用羔羊皮或长毛羔皮做衬里(软和、暖和);3.立领的尼黑德波勒(羊皮袍)。这个衣服的样式与毕西米德相同,富人们和有地位的宰桑贵族们用貂皮、水獭皮、青鼬皮镶边。当时,样式比较肥大的‘乌祖古日斯根德波勒’(答忽,二茬皮袍)属于非常昂贵的衣服。特点之一是,德波勒外面是用早产的或半路夭折的短矮稀疏的小马驹毛朝外做,衣领用黑羔羊皮缝制而成。因为答忽穿在最外面所以需要大量的皮子,只有很多马群的富裕的人们或者台吉、宰桑等上等地位的人们才有可能穿。寒冷的冬天某位富裕的卡尔梅克人赶远路的时候穿没有外罩的尼黑德波勒。这个衣服的原名叫‘陶罗帕’,可以看出是从邻国俄国借来的。
严寒的冬季普遍穿的另外衣服种类之一就是用羊、驼毛做里子,腰围处用细皮绳系的‘胡都孙乌木德’(白茬皮裤)。卡尔梅克贵族们和富人们穿珍贵而漂亮的乌其大衣,用非常昂贵的、质地好的深色搭布做外罩,用黑、白羊羔皮、貂皮、水獭皮、青鼬皮、白鼬皮、河狸皮、银鼠皮等做衬里,尽量注重利用看上去威风、魁梧的动物的柔软毛皮。同时,在下摆和袖子上用貂、水獭、旱獭、青鼬皮镶边。这种衣服受到大家好评,卡尔梅克台吉、宰桑、宗教高僧以及有钱人们拥有这样漂亮高档衣服倍受羡慕来着。”[3](160-162)
以上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和真实图片的分析来看,清朝伏尔加河境内台吉、宰桑的服饰可以做如下概括:衣服种类和款式有内衣的一种擦木擦、用绦子镶边的沙拉布尔、毕西米德、腰身窄有褶皱,前襟斜着缝的额日么格、尼黑德波勒、肥大的乌祖古日斯根德波勒、胡都孙乌木德、交领右衽长袖长袍、宽袖交领右衽夹袍、前胸两襟对叠的短衬衣、脖颈四周的衣边或称窄领几乎一直下垂到肚脐那里的袖子又长又宽的长袍、还有皮大衣乌其;面料种类有俄罗斯搭布、羊毛、场麻(粗呢)、骆驼绒、锦缎、织物或棉布、羊羔皮、貂皮、水獭皮、旱獭皮、青鼬皮、小马驹皮、白鼬皮、河狸皮、河狸皮、银鼠皮;颜色有白色、棕色、黑色、驼黄色、红色、深红色、蓝色;配饰有用丝编织的腰带、深红色腰带、黑色腰带、珍珠耳坠;帽子种类有红缨、平顶、深檐的帽子;红缨、高顶的帽子;高三角顶、帽檐外翻的红色帽子;平顶毛边的陶日茨格帽子等;靴子有棕色翘尖皮靴、棕红色皮靴、牛皮靴子等。
四、汗王、台吉宰桑服饰的艺术特征
通过以上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中的描述可以概括出清朝伏尔加河地区土尔扈特汗王、台吉宰桑服饰的几点艺术( 审美) 特征:
(一)面料材质——以华丽高贵为美
服饰的面料材质是服饰构成的首要元素,蒙古族逐水草而生,迁徙游牧。在游牧的过程中,都在北方草原活动。北方草原冬季是寒冷,风沙大在这样的风雪交加、严寒地冻的恶略的自然环境下,蒙古族服饰的面料必须要保证暖和而且唾手可得。所以蒙古族历来在服饰面料上多采用皮毛为原材料,正如帕拉斯记载:“卡尔梅克妇女用羊皮多用来制作宽大的骑裤和旅途用的夏季服装。硝羊皮时先把刚剥下的皮铺在地上,等羊毛自动脱离羊皮;然后把羊皮晾干,用酸奶擦抹后与鞣制羔皮一样彻底揉搓。接着将羊皮绷在地上,用明矾和少许羊脂以及大匙叶草的草根熬制的高浓度煎剂擦抹羊皮光面,再晾干,俟草根的黄褐色渗入羊皮。用这种方法硝制的羊皮最能抵御潮湿的腐蚀。”[4](140)“马皮和牛皮主要用来制作各种皮革餐具和器皿,其制作方式如下述。……此法硝制出来的兽皮一般用来制作鞋及其他皮制品。其他兽皮如山羊皮、狍子皮和其他小动物的皮也有采用油鞣方法的。”[4](141)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土尔扈特蒙古族对于牛羊皮、马皮、狍子皮等鞣制技术非常熟练,而且采用这些皮子做服饰。马可·波罗游记中曾经说:黑貂皮与貂皮是在所有兽皮中最为珍贵的,是皮毛之王。用黑色貂皮做一件全身衣服,要花两千金币,做半身衣服也要花一千金币。还有,马可·波罗在第十六章《大节日领受金袍的一万二千名男爵》这一章中:
“你们现在必须知道,大汗曾选出一万二千名男爵,赏赐他们每人十三套衣服,每套都不相同。每套一万二千件都是一个颜色,而十三套的颜色即有十三种。这些衣服上镶有珍珠、宝石和其它宝物,十分富丽名贵。大汗自己和他的男爵一样,也有十三套这样的衣服,不过更加富丽名贵。不难想象,光是服装方面的花费就已经无法计数了。”[5](319)另外,第十四章中“每年大汗的万寿日所有鞑靼人和大汗的其他子民对于九月二十八日的万寿节都必须举行庆祝活动。除掉以后将要描写的元旦外,这一天是他们最大的节日。在这一天,大汗会穿上华丽高贵的金袍。同时足足有二千名贵族和武官由他赐予同样颜色和样式的袍子,只不过料子没有那么富丽罢了。那些衣服也是金黄色的丝织品。贵族和武官除衣服外,还各自领到一根用金银线绣成的精巧皮带和一双靴子。有些衣服饰以华贵的宝石和珍珠,价值一万金币,这是大汗赐给最亲信的贵族的,并且规定只有一年中的十三个节日才能穿此衣服。所有能穿这种衣服的人都是真正的忠臣贤良。当大汗更换衣服时,朝中的贵族也要换上同样的,但比较廉价的衣服,这些都是平常准备好了的。不过,这种衣服却不是每年一换,而是十年一换。由这种衣服可以想到,大汗的庄严伟大,是世上任何君主所不能及的。”[5](312)
土尔扈特汗国几代汗王以及台吉、宰桑也世代与自己祖先一样穿着貂皮衣服或者用貂皮装饰服饰,比如:书库尔岱青膝盖上盖着貂皮外套;阿玉奇汗头戴宽边貂毛的土黄色黑灵帽;宰桑、宗教领袖和贵族们用貂皮、水獭皮、青鼬皮给‘德波勒’镶边;乌其大衣,用貂皮、水獭皮、青鼬皮等做衬里,而且在下摆和袖子上用貂、水獭、旱獭、青鼬皮镶边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貂皮尤其是黑色貂皮是皮毛之中最珍贵、最高档的服饰材料,这些同时又象征着身份的高贵、财富的富贵吧。
面料材质当中,除了以上狩猎皮毛之外,还有牛、羊、骆驼、马等家畜皮毛用于服饰制作。把这些家畜皮用酸奶、明矾、羊脂等剥离鞣制加工后做成服饰或缝制衣服的皮线等。还有蒙古族非常喜欢绸缎之类的面料。做珍贵的、漂亮的衣服时使用绸缎。例如:赞美新女婿时说“头上帽子是缎子,全身衣服是缎子,中间扎带是缎子,丝绸里子的外衣是缎子,侧腰挎着的褡裢是缎子,绗线的倒裤是缎子,夹条靴子是缎子,看得见的袜子是缎子,浑身都是缎子”,[6](329)逢年过节对小孩子说祝颂词“在缎子上玩耍,在油里打滚(享受荣华富贵)”[6](329)等等。所以清代土尔扈特蒙古族汗王、台吉宰桑们也穿戴着很多丝绸缎子服饰。比如:书库尔岱青穿着绿色的印花长缎衣,身着花绸子和缎子男长衣的人,身穿皮袄和花缎子长衣的领主,阿玉奇汗身穿绿色缎子长袍,宰桑穿着紫红色锦缎长袍,宰桑夫人身穿镶着黑色边的蓝色锦缎宽袖交领右衽夹袍等等。丝绸缎子一直以来在蒙古族服饰当中代表着富贵吉祥的象征符号所使用。
(二)款式造型——以宽大肥硕、多样为美
蒙古汗国时期,宋朝使者彭大雅对蒙古族袍服的形制进行了详细的记載:“其服:右衽而方领,旧以毡毳革,新以纤丝金钱,色以红紫、钳绿,纹以日月龙凤,无贵贱等差。”接着徐霆又作了进一步解释:“正如古深衣之制,本只是下领,一如我朝道服。领所以谓之方领,若四方上领,则亦是汉人为之,鞑主及中书向上等人不曾着。腰间密密打作细折……又用红紫帛捻成线,横在腰上,谓之腰线,盖欲马上腰围紧束,突出采艳好看。”[7](512)元朝时期蒙古族袍的款式造型为:长袍右衽,衣領呈方形。使用绢帛之类的丝绸做成腰带,紧紧系在腰间,把蒙古袍的腰带上的部分,打出密密的褶皱,又保暖又好看。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款式造型方面由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经济方式等原因略有差异,但是总体来说都着窄袖袍、扎腰带、穿合袴、蹬皮靴、戴帽子。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蒙古族汗王、台吉、宰桑等高层的服饰款式造型特点同样是以宽大肥硕兼顾多样为美的主要审美特征。这种服装非常适合寒冷的冬季,炎热的夏天等气候条件以及迁徙游牧生活。土尔扈特汗王、台吉宰桑经常穿上身窄、下半身宽而肥、领子有交领、小立领的、右衽、上身对襟长袍之外还有、皮袄、毕西米德、额日么格、答忽、乌其等衣服都是腰围处相对窄一些,下摆处有的宽肥,有的有褶皱等特点。这种多样式的服装一方面有利于修身而且坐和站、行走自如、骑乘方便、抵御风寒、不透风、腰间用腰带束之,形成密密的细褶皱。另一方面,长长的袍服下摆也起到保护腿部不受风寒,长长的衣袖也起到保护手的作用。除此之外,土尔扈特汗王、台吉、宰桑袍服的款式造型有多种多样,例如:从袍服名称款式来看有擦木擦、长衣、交领右衽长袍、对襟带里子的长袍、包着白边交领的内衣、敞开的外套、肥硕的貂皮大衣、皮袄、交领右衽长袖长袍、沙拉布尔、胡都孙乌木德、毕西米德、样式腰部窄一些,有很多褶皱,前襟斜着缝的额日么格、立领的腰部紧痩的德波勒、样式比较肥大的乌祖古日斯根德波勒、在下摆和袖子上用貂、水獭、旱獭、青鼬皮镶边的乌其大衣等等足以说明土尔扈特汗王、台吉宰桑服饰款式造型有丰富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服饰颜色——以象征天然为美
最原始的色彩概念都是依附于具体的大自然现象当中,与大自然各种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长期生活在辽阔宽广的草原的蒙古族牧民被草原五彩缤纷的花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澈的河流所陶冶。美丽的大草原仿佛是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对于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和喜悦之情,牢牢地印刻在草原牧民心灵深处。
蒙古族先祖长期逐水草而迁居,高高的青山、葱绿的森林、清清的河流、宽广的草原都是他们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青山、蓝天、白云、羊群、碧草给予牧民无限美好的情感和联想,因此,这种蒙古族崇尚大自然的审美意识常常通过自己的服饰来显现。蒙古族穿着的日常服饰有帽子、长袍、腰带、靴子。这种装扮比较适合北方寒冷而严酷的自然环境,而且显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从颜色方面看,蒙古族服饰的颜色多选择与大自然贴切的原始颜色,即鲜艳明快的色调,天蓝、碧绿、紫红、明黄、黑白等纯色多,这些色彩在蒙古人的心灵中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因此可以看做蒙古族是个非常重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一切要遵循大自然规律,蒙古族的这些审美意识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思想意识的。蒙古族的审美意识当中,除了对自由、团结、力量、英雄的崇拜之外,也包含了对大自然的崇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在这种审美意识的引领之下,蒙古族服饰显示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马可·波罗在自己游记中曾经记载:“大汗有两男爵,是亲兄弟,一名伯颜、一名明安。兄弟二人各流万人,每万人衣皆同色、此万人衣一色,彼万人衣又一色,此万人衣朱色、彼万人衣蓝色,每从君主出猎时,必衣此衣,俾为人识。”[5](324)还有,“鞑靼人以二月作为每年的开始。每逢这一天,大汗和邻近各省的臣民都按惯例身穿白衣。按他们的观念这是幸福的象征。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希望一年幸运到头,永享快乐安宁。”[5](315)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知道元代蒙古族皇帝和大臣们的衣服颜色有红色、蓝色、白色等纯色居多。而且这些颜色都有独特的象征含义。所以蒙古族历来对这些红色、蓝色、绿色、白色、黑色等纯色情有独钟。在蒙古族审美意识里通过服饰颜色表现出来的这些鲜艳的、纯粹的、明亮的色彩与大自然的天然色彩是相同的,这些颜色代表着大千世界的美好向往与民族神圣的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审美观点等的外在表现。
蒙古族在色彩喜好方面偏爱蓝色(也包括绿色),因为蒙古族一直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绿油油的草地之上。这两种颜色都是大自然的主要颜色。蓝色代表着天空和清澈的颜色,象征着崇高和永恒;绿色代表着大地母亲和草原的颜色,象征着繁衍和生息。蒙古族祖先当初最早建立国家时,就曾经给国家取名为“蓝色的蒙古”。正是由于对蓝色的偏好,所以在蒙古人的生活中到处使用着蓝色,如:服饰、器皿、装饰图案等。蒙古人的长袍大多以蓝色为主导色,汗王、台吉等有身份地位的官员用高档的蓝色或绿色绸缎、丝绸等做长袍,蓝色代表着大自然的基本色调,同时是蒙古人认为的主宰人类一切命运的上天,显示出威严、崇高、冷静、深沉之美。绿色代表着孕育生命的大地、万物复苏的草原,象征着繁荣富强、生生不息。
红色代表着万物之源太阳和火的颜色,象征着温暖、旺盛、光明、威严、幸福;土尔扈特蒙古族男女平常戴的一种帽子叫做“陶日其克”和“哈吉拉嘎”帽子,帽顶中央用红绸线缝上缨子,所以卡尔梅克人把自己叫做红缨卡尔梅克。因为,这是有象征意义的,红缨象征着太阳,红色绸线象征着太阳的金色光芒。
白色也是蒙古人一直喜爱的颜色之一,白色是蒙古人在生产生活当中接触使用最多的颜色,洁白的蒙古包、白色的奶制品、白色的擦木擦、白色的哈达、白色的羊群成为了蒙古人心目中的纯洁、吉样的颜色,是幸福美满、吉祥如意、安宁长寿的象征。
此外,蒙古人对黄色也有特殊的爱好。蒙古人心中黄色是高贵和神圣的象征。是高贵的颜色,平常地位高的汗王和宗教领袖、勇士们才有资格穿黄色衣服。帕拉斯曾经记载:“僧侣们最喜欢用狐狸皮毛做衣服,因为狐狸及其黄色的毛发是神圣的。僧侣偏爱穿黄褐色。卡尔梅克人不穿黄色靴子,以示不玷污这一神圣的颜色。”[4](107)这段资料里一方面说明宗教僧侣偏爱穿黄色衣服,正因为黄色是神圣的,所以那些宗教人士和达官贵人都偏爱穿黄色衣服。另一方面普通人不能穿黄色靴子,把黄色穿在脚上是玷污了这个神圣、高尚的颜色。还有在《卡尔梅克江格尔》中,出现了很多“古铜色头盔”、“黄色绸巾”、“金黄色甲胄”等等服饰名称。
这些原始的、大自然的纯颜色的喜爱,都是蒙古人长期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地融入生活的心理映射和反映。
注释:
①《卡尔梅克诸汗的历史》(蒙文), 转引自巴岱、金峰、额尔德尼整理注释:《卫拉特历史文献》[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 年9 月,第332 页。
②图1 至图5 均转引自孛儿只济特·道尔格《土尔扈特部及额济纳土尔扈特》
③图6 引自傅恒等编著《皇清职贡图》
④同“注释②”
⑤引自日捷茨基《阿斯特拉罕卡尔梅克人的生活概况》(俄文)
⑥引自额尔德尼耶夫《卡尔梅克人》(俄文)
参考文献:
[1] 苏联科学院. 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史纲[M]. 莫斯科,1967.
[2] 傅恒等编著. 皇清职贡图[M]. 沈阳:辽沈书社,1991.
[3](俄国)额尔德尼耶夫. 卡尔梅克人(俄文)[M].埃利斯塔:卡尔梅克共和国国家出版社,1985.
[4](德国)P.S·帕拉斯著、邵建东、刘迎胜译. 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 马可·波罗著,赛熙亚乐译. 马可·波罗游记(蒙文)[M].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
[6] 普日莱桑布. 蒙古族服饰文化[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7] 张碧波 董国尧.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On the Costume Features of Khan, Taiji and Jaisang of TurgutMongols Lived in Volga River Basin in Qing Dynasty
Sarengaowa
(Inner Mongolia Art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Huhehaote 010010 )
Abstract:The Turgut Mongols lived in Volga River Basin in the Qi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fourOirat Tribes, also a special tribe that once departed from his native land for a century and a half. Their costume culture alsohas very special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through data analysis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al pictures, hassummarized the different names of the costumes of Khan, Taiji and Jaisang of Turgut Mongols lived in Volga River Basinin Qing Dynasty,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Long Clothes, Robes, Underwear, High-grade Fur Coat, Long Robe, Fur Jacket,and so on. The costumes have distinctive artistic and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s, with large, loose and diversified designs;gorgeous and noble materials and natural colors.
Key words:Volga River Basin in Qing Dynasty; Turgut Mongols; Khan, Taiji and Jaisang; Cost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