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串起的日子——记贵阳花溪苗族挑花传承人王启萍

王启萍在做绣活儿 孙鲁荣摄

赵红薇

见到花溪苗族挑花传承人王启萍时,她正在一条小巷中的门面里张罗着生意,稍有空闲,就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未完成的挑花布片专心刺绣。随着针线在布片上的游走,一朵艳丽的八角花慢慢地在布片上绽放开来。

听说我们来了解苗族挑花,王启萍忙叫来儿媳照看店面,自己拿来几件绣片,向我们讲解挑花绣艺。透过这些细细密密的针线挑出的精美图案,我们不仅触摸到苗族的文化,也领略了苗家人的生活。

“不会做针线的女子要被笑话”

王启萍出生在花溪的尖山村,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苗族村寨。“在我们那个年代,不会做针线的女子是要被寨子里的人笑话的,长辈们常常骂她们说今后难嫁出去。”王启萍的妈妈是寨子里出了名的巧手,常常在农闲时绣花,王启萍在四五岁时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摆弄那些好看的针线。“冬天,妈妈会烧一笼火,我们几个姊妹在火边坐着,妈妈绣花,给我们一些不用的丝线和布片,随便我们绣。”王启萍说,在她6岁以后,开始学着数纱,横纱、竖纱地数。会数纱以后,就开始学习挑花。这时候妈妈的要求开始提高,如果数错纱,绣错线,会挨骂,有时候还会挨打。由于父亲早逝,作为长女的王启萍12岁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带妹妹放牛、干农活,即使是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她也是刺绣布片和针线不离身,在劳作的间隙,找个僻静处坐下专心绣花。王启萍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背着妹妹放牛时在山上采树叶观察叶脉的情景:“我特别喜欢用来打鞋底的叶子,我们叫它‘叶麻’,这种叶子厚厚的,很结实,我把它的表层从不同的位置撕开,就是不同的图案,把这些图案绣在布片上,非常好看。”与生俱来的灵气加上母亲的严厉,王启萍的挑花技艺在同龄的伙伴中显得很突出。有时候,她还听见寨子里的大人们向母亲夸她:“你这姑娘聪明能干,绣花绣得好,将来给我家当媳妇吧。”

14岁那年,王启萍由母亲包办,与湖潮乡的一户人家订了亲。虽然年少懵懂还不懂得爱情,但她对自己的嫁衣分外用心,每天除了干农活,余下的时间就是做嫁衣。“每天都要用几个小时绣花,想着出嫁那天要穿得漂漂亮亮的,更希望用好手艺给妈妈争光。”用了一年多时间,王启萍完成了自己的嫁衣。出嫁那天,她那身漂亮的嫁衣让人赞不绝口:“这姑娘,年龄不大手这么巧!”

王启萍对出嫁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因为是包办婚姻,我和丈夫相互间不认识,为我当伴娘的几个姐妹也都穿着盛装,所以新郎刚开始不知谁是新娘,现在老头子还为此跟我开玩笑。”后来知道新娘是王启萍后,她的俊俏聪明让他很是满意。王启萍说,按苗家风俗,婚礼结束后,新娘就要回娘家,三天后才到夫家真正开始夫妻生活。那时,住到夫家的当天,婆婆常常要拿出一块破了的坎肩交给新媳妇补,因为在苗家,坎肩是非常讲究的,常常以此来考新媳妇的手艺。结婚以后,王启萍一直针线不离身,特别是在丈夫当兵那几年,挑花更成了她排遣寂寞与劳累的一种方式。

“我相信挑花手艺会一代代传下去”

到了30多岁的年纪,王启萍的手艺越发精湛,在寨子里是出了名的巧媳妇。上世纪80年代,她还特地向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王朝珍请教,使自己的构图设计能力大大提高,并开始大胆尝试一些新图案。当时花溪区民委、妇联举办挑花培训班,还将王启萍请去当老师。这期间,王启萍还参加了全省的旅游商品展,获得了三等奖。她的挑花作品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花溪区文工队将王启萍招收到队里,制作民族服饰。

王启萍在文工队工作了18年,退休后在小街的居民区开了一家小店,以日常的鞋帽为主,兼营自己的绣品。“旅游区的门面太贵租不起,在居民区开店,只能以日常用品为主。但喜欢挑花的人,都能找到这里。”王启萍告诉我们,开店除了为贴补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绣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挑花。

王启萍把她留在店里的作品逐一向我们展示,有花衣袖、花围腰、花背带等,每一件颜色都不一样,花样也不重复。王启萍介绍说,挑花不需要放样打草稿,也不需要剪纸描图,全凭经验,按照布的经纬纱路,以挑绣十字形的针法来组成图案。挑花技艺又分明挑和暗挑两种,明挑是正面挑,正面看;暗挑是反面挑,正面看。明挑的针法容易学,暗挑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锻炼,技艺熟练才行。

苗家人喜欢花,挑花内容大多是生长在山野的刺梨花、蝴蝶花、八角花、鸡冠花等;构图多对称,花样灵活多变。因受十字针脚的工艺限制,挑花的造型简练,形体“几何化”,具有强烈的装饰味。“挑花是花溪的苗族人世代流传的手艺,直到今天,在四月八、六月六、姊妹节、跳花场等喜庆的日子,姑娘们仍要穿上挑花衣裳,相互比美,以赢得小伙子们的喜欢。”王启萍说,虽然现在会挑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挑花这门手艺在苗家人心目中仍然很重要,现在,许多寨子里的年轻人结婚时都会来她的店里定制挑花盛装。

不过,让王启萍有些着急的是,这两年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了,就想快点带几个传人出来,可是愿意学的人很少。“我现在收的两个徒弟就是我的两个媳妇。”王启萍说,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愿意教。“我相信挑花手艺会一代代继续传下去”。

日期:2010-12-01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