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晚后,酷口相声开始引人关注,因为表演者加入了新的表演元素,使一些人对相声新生代产生了质疑,并由此引发了何为传统相声、相声该怎么说的议论。据笔者了解,酷口相声其实就是当初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两届学生当中的一些有心人,在冯巩的关心下诞生的一个新事物。三年前,笔者在侯耀文追思会上提到,“当今相声四分天下,一是姜昆,坚持主流走向;二是李金斗,坚持剧场回归;三是侯耀文,坚持产业特色;四是冯巩,坚持前卫发展”。当时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是六分天下,或者八分天下,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方面的旗帜,还有人一直认为冯巩的相声已经不算是相声。而笔者认为,不要低估冯巩的相声大专班,将来也许就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相声队伍。果然,《饱暖生闲事》等作品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后来贾玲的“酷口相声”也得到了瞩目。天津的李明宇也已经把10段老相声翻新,用他们的感觉重新解读传统作品,大胆而有章法。
相声应该有创新意识,不能机械地理解相声形式,无视艺术发展的特性,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矩?坚持原汁原味并不代表不能求变创新,那不过是一个时期共同认定的模式而已。戏剧是这样,相声也是这样。相声本来就是两个人对话的艺术,至于怎么对话,话怎么对,那是个人处理的问题,没有一定之规。你觉得“一头沉”好,而我觉得“子母”好,你觉得侯宝林好,我就觉得马三立好,你觉得杨贵妃胖一点好,我觉得赵飞燕瘦一点更好。所以,相声也是“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化、多元化的,观众的欣赏口味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声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需要以创新思维对其创作和表演重新进行解读和构架,以此丰富相声表演的手段,拓展舞台表演的空间,为幽默舞台注入清新活力。以酷口相声为例,他们加入了自己新的创作和表演方法后深得人们的喜爱,尤其符合都市白领和高校学生的口味。那些看过酷口相声的人,还为这个群体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酷口邦”。酷口邦的成员认为,酷口相声称为相声,是因为它秉承了相声幽默搞笑的特点,在相声前面冠以“酷口”,则是因为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声,而是被注入了很多崭新的理念和表演元素,在舞台上更加立体和多维的相声形式。
(作者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曲艺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