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天大成立

天津北方网讯: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出席嘉宾包括住建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天津大学等人类学、民俗学、建筑学、遗产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冯骥才说:“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

传统村落状况堪忧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十年间,减少了90个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濒临瓦解。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

专家呼吁 国家重视

2012年4月在冯骥才先生倡议下,国家决定由四部局——住房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并颁布了第一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列入了国家重点项目。国家住建部村镇司司长赵晖指出,今年,我国将开展第二批1000多个传统村落的评选工作。在此背景下,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天津大学批准,建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旨在从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上进一步推动与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全力配合四部局的相关工作。该中心为依托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机构。

冯骥才说:“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那么,中国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产物就是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正在给我们打120。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载体,不能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紧迫而重大的时代性的任务。我们要把这副沉重的担子担起来。”

谈及中心成立后的工作,冯骥才表示,“目前,传统村落保护的经验在联合国也寥寥无几,因为没有一个国家专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做过具体工作。所以,我们国家传统村落的保护属于一个另类项目,没有任何理论的支撑。我们要把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机构,要积极与各方专家、有识之士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多学科的解惑,来完成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同时,要做数据库,留下影像、文字记录。此外,还要在各地要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一个传统村落保护的范例来。中心还要对传统村落保护制定出科学的标准。”

全面推动 任重道远

中心成立的会议上,成立了以我国重要的人类学、建筑学、民俗学、遗产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的专家与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心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完整的资料体系与数据库,制定保护标准,研究保护方法,提供保护与发展的范例;同时,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传统村落的现状,传播各地传统村落保护的新观念新方法,加强全民的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觉。与会专家与学者对该中心表示给予积极有力的支持,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

香港大学荣誉院士、著名慈善家孔桂仪女士专程来津出席了会议。(记者吴宏)

日期:2013-06-07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来源: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