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

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

图书名称: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

书籍作者:王萍著
图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章、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积淀:

1、老生行的文化“原形”;

2、老生行当角色正面化的历史沿革;

3、以老生行为主的历史的审美期待;

第二章、京剧老生流派“前三杰”的崛起与社会心理:

1、社会心理的现实基础:新旧转型时期;

2、“乱世呼唤英雄”——社会心理的主要倾向;

3、生旦易外:京师舞台的审美转变;

第三章、京剧老生流派“前三杰”对社会心理诉求的回应:

1、老生“前三杰”创作主体的人格特征(以程长庚为代表);

2、老生“前三杰”剧目的审美选择;

3、“英雄救世”的文化意蕴及其形象的艺术创作;

4、“前三杰”沉郁刚健的流派风格;

第四章、京剧老生流派“后三杰”的兴起与社会心理:

1、社会心理的现实基础;

2、社会心理的主要倾向——“英雄不再”的感伤时代;

第五章、谭鑫培感伤美艺术风格的界定:

1、感伤美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感伤美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

3、谭鑫培感伤美的艺术风格界定;

第六章、谭鑫培感伤美风格的艺术选择:

1、创作主体感伤美的剧目选择;

2、感伤美的音乐表现;

3、感伤美的表演艺术;

第七章、京剧老生“后三杰”流派影响及其社会心理意义:

1、沉郁刚健流派风格的余响;

2、谭派传播及其社会心理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元杂剧历史剧(旦末本)统计;

民国时期京剧流派文献史料的研究;

20世纪初京剧流派理论研究解读;

论民国时期京剧流派的理论建构;

撑起家园的蓝天

摘要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京师舞台以程长庚为代表的“前三杰”和以谭鑫培为代表的“后三杰”京剧老生流派次第崛起并且独领风骚,由此开创了京剧史上以老生行为代表的沉郁刚健风格流派和感伤美风格流派。两种不同风格表演流派的演进不仅反映了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而且表征了京剧老生流派与近代鼎革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心理变迁的一种直接联系。

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但是,其冲击力并没有使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崩溃,受“天朝中心”偏狭认知的影响,整个社会沉浸在“华夷大防”的理念中不能自拔,农耕文明固有的“英雄救世”、“忠君报国”等观念,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社会心理诉求。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以程长庚为代表的“前三杰”适时地回应了时代、社会的诉求,他们以历史大戏为载体,在京师舞台塑造了一批举止凝重、刚健硬朗的老生行艺术形象,“黄钟大吕”的唱腔旋律开启京剧老生流派沉郁刚健艺术风格之流派。

甲午战争后,连续的战争赔款议和在充分暴露统治者软弱无能的同时,对民族自信心也给予沉重的打击,失望、感伤和怨愤的社会情感四处弥漫,国人开始理性的思考这场具有“前全球化”意义的战争。从艺术思潮看,这一时期产生了质疑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谴责小说、反映晚清军事指挥官畏惧逃跑的战争小说;出现了表现对清政府失望、对现实愤懑的诗歌,以及反映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的词曲杂剧等等。诸如此类的艺术作品无不折射出“英雄不再”的时代感伤。京剧第二代老生流派代表谭鑫培,以其苍凉感伤的音乐旋律、“英雄失意”剧目及其戏剧符号等审美选择和艺术创作,在构筑感伤美艺术风格主体的同时,带着时代感伤、怨愤的烙印,与历史文化语境下的诗歌、小说、戏曲等一起呈现了一个时代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理走向。

而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中对铁肩担道义的士人形象、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的崇尚,无疑使京剧老生流派的崛起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的历史积淀。

近代社会心理变迁对京剧流派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换言之,社会心理不但影响了京剧行当、流派的兴起及其演变,也影响了流派在剧本、音乐甚至化装等方面创作风格的形成,同时对于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传播心理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总之,把具有时代特色的京剧老生流派嬗变研究纳入到社会心理流变的整体框架中,通过探究京剧流派在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过程,揭示流派风格发展逻辑背后的“无形之手”——社会心理。这既为京剧流派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的路径,亦可为国剧艺术在当代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日期:2011-10-26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