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蔡定剑的纪念,今年最该推荐的或许是《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和《论道宪法》,两书都展示他在宪法和政制研究领域的成果,探求中国宪政发展之路。郑也夫多年来一直坚持选编优秀学生论文,逐年出版,于是有了《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2010》,内容涉及艾滋病患者、农民工职业病、中学教育等。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世界热点问题,《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归纳“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比民主更重要、政绩合法性等八大理念。可参考阅读的是丁学良的《辩论中国模式》,分析中国模式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论证其内涵,对其绩效做中肯评价。该书是社科文献社“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之一,另三种是金观涛的《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资中筠等的《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秦晓的《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美国学者的《中国预言:2020年及以后的中央王国》说,十年后的中国仍专注于经济发展,是亚洲的主导力量。王中江的《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一个新的全能式世界观》也是同类问题的讨论。
与现代化讨论相左,《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和《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用超稳定系统这一套模式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基本特点,论证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
除这些对中国的宏观讨论,还有微观记录,《气与当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稳定》通过案例分析农民群体抗争行动的目标、动力和机制变化,《送药下乡:现代中国疾病政治》梳理疾病被政治化发展的基本逻辑,《博弈:地权的细分、实施和保护》是制度和制度变迁研究专家张曙光关于土地制度和政策的三篇研究报告。《中国不怕》,徐滇庆讨论中美汇率争端、贸易战和粮食安全问题,指出我们不怕制裁,而且要适度降低粮食库存。
外国的借鉴也很重要,所以有《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核心观点是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新华出版社有一套三册《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布什执政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员写了本关于美国政策建议型著作《美国的下个世纪——美国如何在其他大国崛起的时代里保持繁荣》,还有《美国对外政策》、《美国军事》,《华盛顿规则:美国通向永久战争之路》则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华盛顿共识”。法国的亚洲问题专家在问《谁是亚洲领袖:中国还是日本?》,日本人安世舟则在研究《漂流的日本政治》,这些都是社科文献社的国际问题重点图书。
在理论方面,美国人类学家詹姆士·斯科特的经典著作《国家的视角》揭示国家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时表现出来的设计逻辑。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领衔提出《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请到法国总统萨科齐为本书作序。吉林出版集团在讨论《什么是好生活?》和《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好的公共生活以民主来保障群体的公共幸福,价值内涵是维护尊严,理智状态是推崇真实。
2010年,国家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起草人之一朱永新还有《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内容触及大学行政权力、大学转制试点、择校、教育问责、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等一系列话题。北师大出版社及时组织编写纲要的配套学习系列丛书三种:《解读》、《教育局长读本》和《中小学校长读本》。北大社既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培养的《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又有《家有中等生》,还有《中国孩子最喜爱的国学读本》丛书、《就这样考上北大》、《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留学?》等。
文史国学,且喜且忧
社科书出版中,民营出版的比例逐年增长,尤其是畅销品种,其优势是活泼、新鲜、亲近读者、营销给力,但也因迎合市场而导致负面效应,如历史类书不够严肃,经典注释信息错误等。
相对而言,品牌的效力更加凸显。“中华国学文库”精选中国学术文化的“最要之书”,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最善之本”,既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学界认可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逐年分辑出版,每辑十种,期以十年,以毕其功,作为向中华书局百年诞辰的贺礼。又有《顾颉刚全集》,包括其古史、民俗论文集、读书笔记、书信、日记等,共八集,59卷,62册。
两函十六册《阎锡山日记》和二十册《李贽全集注》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奉献,中国易学研究系列推出《周易卦爻辞真解》(三卷)、《解读〈推背图〉》和《解读〈地母经〉》,另外还有《薄伽梵歌评鉴》和《道德经心经》。
人大出版社的“国学研究文库”包括黄克剑的《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黄朴民的《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和蒙培元的《朱熹哲学十论》。“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包括《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哲学文库”和“政治哲学丛书”也值得期待,前者有《海德格尔论东西方对话》、《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两种,后者包括《政治暴力批判》、《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新恐怖与新战争》、《马克思与正义理论》,大多是学术新人的新作或译作。
译林社的书每每以作者取胜,《如何读,为什么读》提出“要读最好的一流作品”的文学理念,作者是美国当代“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文学体验导引》的作者莱昂内尔·特里林是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聘任的第一位犹太裔教授,被称为20世纪中期美国青年一代的思想导师。
陈来在三联一口气推出四种《朱子书信编年史考证(增订本)》、《宋明理学》、《诠释与重建》(研究《读四书大全说》,透视王船山哲学的总体)和《朱子哲学研究》。“梁思成作品系列”则包括《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三种。
《哲学纲要》是李泽厚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走向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一部著作,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三部分组成,建构完整的本体论哲学体系。
讲述历史,正说戏说
传记总是历史书中最受欢迎的一类,《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是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创建人、系主任黄飞立的口述史,记录者文靖的上一部作品是何兆武的《上学记》。北大社则有《武则天正传》、《生命的画卷——吴冠中自述》和《藏锋——刘永好传》,后者折射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生存状态的商业发展史。
黄山书社的《中华帝制的衰落》和《大唐乱世》也很突出。作者魏斐德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美国汉学界“三杰”。后者全方位讲述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罗尔纲的私淑弟子撰写历史随笔《这个天国不太平》,剖析历史细节,包括不为人知的女营、花旗、文官、小兵以及读书人的地位等状况。
茅海建继《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后,新作《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收录研究两次鸦片战争的论文11篇。《殉道史》记载从使徒时代到16世纪基督教历史上的殉道事迹,尤其突出14世纪到玛丽一世掌权时期英国新教徒所受的逼迫。《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台湾日据时代的世态民情》采撷那个时代的报刊新闻,讲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年度书系”的《话题2010》记录的是当代史,关注媒体热点,记录评析“热点何以形成,如何被媒体、公众接受与传播”,勾勒“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变化”。这些都是三联的奉献。
中央文献社的《出国留学六十年:当代中国的出国留学政策与引导在外留学人员回国政策的形成、变革与发展》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当代出国留学政策的形成、变革与发展的著作。广西师大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是谢泳在厦门大学教授研究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的讲义,并附录部分罕见资料,如毛泽东回答罗稷南问题“鲁迅要是今天还活着会怎样”等。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很是抢眼,上卷《中西体用之间——晚清文化思潮述论》,下卷《裂变与新生——民国文化思潮述论》。另外几本史学大部头是《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和《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苏联史、冷战史和中苏关系史系列研究论著。《秦汉闻人肖像》勾勒秦汉风云人物的历史真迹,对争论甚烈的“曹操墓”亦有己见。
轻阅读,慢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学者、作家、文化名人的散文随笔系列“文化慢光丛书”第一辑4种,分别是南帆的《关于我父母的一切》(修订版),朱小棣的《地老天荒读书闲》,赵勇的《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和孙郁的《文人的左与右》,双色印刷,双栏排列,大栏排正文,小栏排图说或精彩的文字段落,做得很精致。文化评论《寻找香格里拉》则从国际视野看“西藏问题”,篇篇直指要害。
继几年前出版《爱国者游戏》、《别拿畜生不当人》后,上海小宝再出书评集《老而不死是为贼》和专栏文集《一生只为这一天》。
倪萍记录《姥姥语录》,99岁的姥姥不认得几个字,却充满生活大智慧,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书中还配了倪萍的画作。《父亲的来信》精选60篇古今名人的教子家书并逐一点评。王蒙平生为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做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版《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湖南文艺版)和《王蒙的红楼梦》(评点本,中华书局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三十年集”系列丛书,汇集林贤治、钱满素、徐友渔、张隆溪、郑也夫等活跃知识分子,记录他们的经历、体悟与心路历程,展现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徐铸成作品系列”包括《风雨故人》收录晚年所记的故人、故乡、故事,《海角寄语金陵旧梦》收录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香港《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开设的专栏杂文,内容涉及时事、历史、文化等。《锦绣河山》收录1984年至1985年在海内外报刊发表的游记和通讯。
艺术和生活,小资大做文章
艺术和生活类图书一直有一板块,宗教的心理抚慰,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但持续不衰。最突出的是黄山书社的《和颜爱语》,是日本当代佛教界领袖山田无文晚年向大众说法的讲话整理稿汇集,短小精悍、浅白深刻,书中还收有作者大量的书法绘画作品。《学箭悟禅录》和《菊与刀》都是经典著作,旧书新作,前者是德国哲学家赫里格尔在日本学箭术六年后他记录的亲身感悟,被西方人视为了解“禅”的最佳著作之一。后者被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三联有《与祖师同行》,是明一禅师讲说的公案,公案祖语和作者的生活修行融为一体,内容包括游记、社会时事、流行话题、日常琐事等。《人子耶稣》是一趟智者如何战胜自己内在精细、从尘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译林出版社则推出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的《牛的印迹——禅修与开悟见性的道路》,是作者在禅堂教导禅修的课程等内容,内容完整,次第分明,系统地解说禅法。
《〈富春山居图〉真伪》辨析的是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三百年来不仅真伪莫辨,险遭“火殉”,而且首尾分离,分藏于大陆、台湾两地,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说:“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英国修女温迪嬷嬷继续在三联讲述《绘画的故事》。艺术普及书《解码西方名画》点评九百多幅西方名画。“三联绘本馆”新鲜上市。
《暴食江湖》是焦桐的饮食散文,台湾饮食文学的扛鼎力作。《茶可道》是潘向黎的谈茶随笔79篇,涉及茶与人、水、诗、史、器、中国文化等。《看诗不分明》是谈中国古典诗词的随笔集。
社科文献社的《老北京的记忆》讲的是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在路上》是本个性化体验的游记,图文记录中东、尼罗河、玛雅三大古文明地区。16世纪初西班牙征服者将阿兹特克城市夷为平地,二战对东京的地毯式轰炸,伊拉克清真寺的破碎,9.11世贸大厦的坍倒,都是《记忆的毁灭——战争中的建筑》,另一本关于战争的书《战争的文化》说战争产生一套独特的文化,如军服、战争游戏和阅兵式等,是斗士灵魂和人类本性的一部分。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迷影”丛书是送给电影爱好者的情书,包括《许鞍华说许鞍华》、《迷影文化史》、《香港电影血与骨》、《戏缘》、《香港新浪潮电影》、《严浩电影讲座》等。
作为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的余响,加拿大籍华人黄景路的《非常印度》和王树英的《走进印度》介绍记录了那个古老国家,社科文献社则有《论印度的民主》和《印度教概论》即将面世。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1-01/05/nw.D110000zhdsb_20110105_2-1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