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
音乐学院出版社
·页码:85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6923993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中文: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人类学论文集得以出版,标志着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以往的学者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研究,没有一个共同的平台让大家交流,也没有出版过有如此众多学者参与的论文集。这一论文集的出版得益于在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而这本论文集则是这一研讨会的学术成果。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十年以前这一研究领域还很少为人知道,但在今天,不仅许多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招收这一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更重要的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地在影响着许多相关的人类学和艺术学的学科。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来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专家不仅有来自各不同艺术专业的学者,还有来自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学者。论坛除大会发言外,还按专业分成综合理论、音乐表演、造型艺术、戏曲和服饰五个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因此,跨学科的视角和跨学科的研究成为了本论文集的一个特点。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上下)》是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联手,整合和优化研究资源和人才,采用独立运营机制,强调学术的基础性、交叉性、前沿性和现实性,立足上海、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围绕“中国视野的音乐人类学建设”为目标,开展扎实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基础研究。

--------------------------------------------------------------------------------

编辑推荐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优势,以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主题,从国际语境中的音乐人类学观念和方法、中国视野中的传统音乐声像行为,以及上海城市及长江三角洲地域中的音乐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与国际学界广泛交流的学术环境中,建立现代信息化工作平台,与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联手,整合和优化研究资源和人才,采用独立运营机制,强调学术的基础性、交叉性、前沿性和现实性,立足上海、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围绕“中国视野的音乐人类学建设”为目标,开展扎实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基础研究。

--------------------------------------------------------------------------------

目录

上册

序言

理论范式·建构

从实求美——艺术人类学的田野实践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

艺术与政治——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民族艺术运动

人类学者如何看待民俗的艺术

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换

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

关于视觉人类学和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艺术发生学:艺术人类学研究之个案

艺术人类学如何可能——论当代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志方法讨论

少数民族美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兼谈民族艺术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思维范式及其转型——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理基础的研讨

艺术田野中“人”的凸显

戏曲形态·功能

戏曲与民俗文化论

戏曲人类学探寻——马来西亚槟城中元节普度戏田野调查

小章竹马: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文化认同

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

戏剧和性别:中国艺术人类学的重要课题

“格萨尔”马背藏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呼图克沁”:世俗化的人类学田野考察

论人类学艺术解读的整体观——以麦西莱甫个案研究为例

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论原始模拟的食物想象及其表演形态

毛南族舞蹈生态考察报告

萨满舞蹈的艺术人类学解析

手工技艺·造物

合作化运动中手工技术权利的转移问题

中国手工业中技术的位置

移动与收放——中国纸伞的结构设计研究

山东平原地区犁的构造与使用

历久弥新——香云纱产品现状考察

鄂伦春妇女的桦树皮剪纸与花样本子

天人合一的景德镇传统陶瓷生产聚落

田野调查与中国陶瓷史研究

--------------------------------------------------------------------------------

序言

中国艺术人类学论文集得以出版,标志着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以往的学者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研究,没有一个共同的平台让大家交流,也没有出版过有如此众多学者参与的论文集。这一论文集的出版得益于在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而这本论文集则是这一研讨会的学术成果。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十年以前这一研究领域还很少为人知道,但在今天,不仅许多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招收这一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更重要的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地在影响着许多相关的人类学和艺术学的学科。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来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专家不仅有来自各不同艺术专业的学者,还有来自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学者。论坛除大会发言外,还按专业分成综合理论、音乐表演、造型艺术、戏曲和服饰五个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因此,跨学科的视角和跨学科的研究成为了本论文集的一个特点。

--------------------------------------------------------------------------------

文摘

理论范式·建构

从实求美——艺术人类学的田野实践

我虽然说是一辈子搞人类学的,但是艺术人类学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新的科目,加之来之前有很多琐事,准备得很不够。所以我今天在诸位专家之前就有些班门弄斧了。我今天只能简单的、一般性的、意见性的说一说我的看法,请大家指教。大家都知道,费孝通先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现代人类学、社会学的奠基人。我想我们人类学走的路子,不但是中国大陆,应该是海峡两岸,都还是追随费先生的步伐。费先生晚年用“从实求知”这四个字来总结他的老师Malinowski(马林诺夫斯基)和他自己毕生寻求有关人的文化的科学知识的足迹。所谓“实”,就是实际。他自己说,这个所谓的“实”就是他后来从事的“行行重行行”的工作。这种工作就是Malinowski所说的“fieldwork”,用我们的中文说就叫做“田野工作”。“从实求知”就是不断地、全面地、深入田野工作中求取人类学的知识。艺术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其所用的方法也应该是一样的。不过艺术人类学是以研究艺术作为其对象的,艺术的普遍特征是美,那么我们在求知之上,还有求美。所以我就模仿费先生的“从实求知”,改动一个字,把论文题目定为“从实求美”,副题是艺术人类学的田野实践。

--------------------------------------------------------------------------------

后记

艺术人类学是一个由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考古、宗教学研究工作者共同开拓出的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学术领域。眼下,这一学术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携手展开田野调查和艺术理论研讨,传统的艺术研究因此别开生面,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新的艺术研究的学科范式。正是在这一情形下,国家批准正式成立了一个新的学术团体——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

2006年12月23日上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多功能大厅里举行了“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百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与会,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院长为学会揭牌。季羡林先生以抱病之躯,欣然为学会题写了会名。于光远先生、汤一介先生等一批著名专家专门致信表示祝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等二十余家学术机构发来贺信,祝贺这个国家一级学会的诞生!

日期:2009-04-13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