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句町”古壮国扫描... 3
一、西林是句町的王都... 3
二、句町是古壮国... 9
第二节 历史与民族:西林概况... 14
一、西林县的历史沿革... 14
二、西林人口的历史与结构... 18
三、西林的民族结构... 22
第二章 古壮国文韵之一:女娶男嫁的“欧贵”婚姻... 25
第一节 “欧贵”婚姻概述... 27
一、从人类婚姻史中看“欧贵”... 27
二、当地“欧贵”婚姻的现状... 28
三、“欧贵”婚姻发展趋势... 30
第二节 结婚之前:恋爱与择偶... 31
一、“欧贵”婚姻的恋爱方式... 31
二、“欧贵”婚姻的择偶要求... 33
第三节 婚礼之前的准备仪式... 36
一、媒婆说亲... 36
二、测算八字... 37
三、提亲与聘礼... 37
四、订婚与筹备... 38
第四节 婚礼的仪式过程... 41
一、迎亲与送亲... 41
二、拜堂... 45
三、婚宴与洞房... 45
四、“新郎”回门... 48
第五节 “欧贵”家庭... 49
一、分家... 49
二、生育与姓氏继承... 54
三、生计与分工... 56
四、祭祀... 58
第六节 以“欧贵”婚姻为基础的“欧贵”文化... 60
一、“欧贵”文化之性别平等... 60
二、“欧贵”文化之家庭和谐... 61
三、“欧贵”文化之社区和谐... 62
第三章 古壮国文韵之二:壮族文化的壮剧展演... 63
第一节 那劳壮剧概述:起源、简史与现状... 65
一、北路壮剧... 65
二、那劳壮剧的起源与发展... 67
三、那劳壮剧团:从1815年至今... 69
第二节 那劳壮剧的艺术特色... 92
一、音调... 92
二、乐器... 94
三、从角色、化妆到动作和唱腔... 97
第三节 文化的展演:那劳壮剧的题材与文本... 99
一、罗汉舞... 99
二、壮剧题材与文本... 100
第四节 那劳壮剧的传承与延续... 127
一、影响壮剧传承的因素... 127
二、那劳壮剧的传承、发展的动力... 129
第四章 古壮国文韵之三:岑氏古建筑群... 132
第一节 建筑群的整体分布与基本情况... 134
一、“风水宝地”之名... 134
二、建筑群的分布原理:文化的解释... 137
三、建筑群的基本概况... 139
第二节 岑氏家族的崛起与建筑群的发展... 146
一、土司府:祖先的遗泽... 146
二、宫保府:“一门三总督”之岑毓英... 147
三、荣禄第:“一门三总督”之岑春煊... 152
第三节 家族组织与活动空间:建筑群的扩展... 156
一、以岑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156
二、岑氏宗祠与祖先崇拜... 157
三、香火延续:增寿亭与思子楼... 159
四、南阳书院与教育... 161
五、家族神的延伸:将军庙... 162
第四节 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岑氏古建筑群的风格与艺术... 166
一、建筑结构... 166
二、建筑装饰艺术:多元文化的融合... 167
第五章 古壮国文韵犹存的文化生态... 172
第一节 山水相间的生态背景... 174
一、气候生态... 174
二、山水生态... 175
三、地质生态... 179
第二节 自然的馈赠... 181
一、河流的馈赠... 181
二、动植物资源... 185
第三节 山水之间的壮族人家... 194
一、山水与人家... 194
二、驮娘江上的那劳屯... 195
三、村落的联系... 196
第四节 山水之间的文化资源... 206
第六章 古壮国文化犹存的人文生态... 208
第一节 村落内的家族... 210
一、村落概述... 210
二、村内姓氏统计... 216
三、四大姓氏... 218
第二节 亲属称谓... 230
一、亲属称谓... 230
二、“欧贵”婚姻下的亲属称谓... 232
三、特殊的称谓... 233
第三节 双姓与三姓... 235
一、牌位上的祭祖姓氏... 235
二、名字中的双姓... 238
第四节 村内社会连接... 240
一、家庭的社会交往... 240
二、婚姻连接:村内的“欧贵”... 243
第五节 血缘与地缘共同建构的社会关系... 247
一、欧贵婚下的亲族结构... 247
二、地缘与血缘关系... 247
第七章 全球化与地方性知识:西林的历史文化定位... 249
序
周大鸣
句町,在汉代与“夜郎”、“滇”并称为“西南古三国”。但人们一般因“夜郎自大”的成语而知夜郎,却不知有句町。西南大学田阡博士带领其团队在对广西西林进行系统、深入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句町是古壮国,而今日的西林是历史上句町古国的王都,并全景式研究展现了句町古国的文化余韵。这一研究成果就是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句町古国文韵——广西西林人类学考察》一书。
田博士的新作称句町是古壮国,把句町古国与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联系在一起了,这是个全新的提法,有什么根据吗?这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田博士首先确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是句町的王都。本来句町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一说在云南临安府(今玉溪、蒙自、文山三地区);一说在广西太平府(今崇左县);一说在广西天保县(今德保县);一说在云南开化府(今文山地区);还有的说在贵州荔波县;有的说在贵州兴义县;有的说:“今云南之广南、富州(今富宁)、广西之西隆(今隆林)、西林、凌云、百色诸县并为句町之地”。凡此等等,热闹得很。那么,究竟什么是“庐山真面目”? 田博士认为应以史料可靠的《汉志》为准。依据《汉志》记载,只有最后一种说法比较正确。《汉志》云:“句町,文象水东至增食入郁。又有卢唯水、来细水、伐水"。这就说明,在句町的范围内分布了文象、卢唯、来细、伐水四条水; 《汉书·地理志》亦云:句町境内有“文象水,东至增食入郁。又有卢唯水、来细水、伐水”。
正是根据这个判定, 田博士首先考察了文象水, 确定了它是句町的主水。《汉志》记其“东至增食入郁”,可见它是增食郁水的上流。又由于《汉志》增食条下无郁水,仅记载“欢水首受牂柯东界,入朱涯水”。《水经注·温水》亦云:欢水,“水源上承牂柯水,东径增食县而下注朱涯水。”,说明增食县的大水只有欢水,此欢水即是增食郁水,故文象水入郁就是流入欢水。从文象水流入欢水,进而通过欢水则可判明文象水的水道。欢水既是增食的主要河流,可见增食县当于右江流域去寻找。又据《汉志》云:“朱涯水人领方。”可知左江的下游与领方县接壤。领方县亦为汉郁林郡属县,其境当包括左、右江会合的老口一带。有的学者曾考订,今武鸣、邕宁、隆安均属汉领方县地,这是极有可能的。这样,右江自隆安以下的地段应属领方县。那么,增食县的位置就应在自隆安县以上的右江河段了。《元和郡县志》:“邕州朗宁县,本汉增食县地,南至邕州一百八十里。”按其里数,朗宁约在今平果县境。又按《汉志》,欢水(今右江)“行五百七十里”,《太平寰宇记》说田州(今田阳)至邕州(今南宁),“水路五百五十里”,则汉增食县境大致上抵今田阳县。可见,汉增食县约当今田阳、田东、平果诸县。因此,在增食之西的句町县,当于田阳以上的右江及其支流流域寻求。
田博士认为欢水既为右江,《汉志》记其长“行五百七十里”,《太平寰宇记))的《邕州·上林县》条记,田州(今田阳)在酲州(今南宁)西北,“水路五百五十里”,与欢水长度大体相合,可见欢水上流的文象水,当是今田阳以上的水道。
众所周知,右江在田阳以上有二大源流:一为今驮娘江;一为今西洋江。所以,按《汉志》的体例,一般是把流向一致的上下河道看成一脉相承的主干水道,而把流向不一致的看作支流。所以,田博士认为右江上游的驮娘江从西北向东南流,与整个右江的流向是一致的,那么应是右江上游的干道,即欢水“首受”的文象水;而西洋江,先东南流而后转向东北流,与右江流向不一,应是支流。这样,驮娘江发源于云南广南县西北的底圩附近,然后进入广西西林县境,东南流至田林县属合塘村东汇合西洋江,流到云南富宁县的剥隘镇,汇合者郎河,到百色市的阳圩镇供元村汇合乐里河,然后经百色而下田阳,这就是文象水的全程。其所汇入的西洋江、剥隘河、乐里河,当是汉句町县“又有”的卢唯水,来细水、伐水。
经过田博土这样一番梳理,文象、卢唯、来细、伐水分布的区域, 即广南、西林、隆林、田林、富宁、百色等地,当是汉代“故句町国”的疆域。田博士在吸收了学术界的成果,经过这样一番考据, 首先确定了句町的范围,这是言之成理的。
但是,西林是不是句町古国王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田博士又提出了第二重证据,即考古材料。据田博士所举,在西林有三个重要的考古发现:
一是在驮娘江江畔的西林普驮,曾发现过句町王族的墓葬。1969年,在西林县普驮相继发现了铜棺葬。铜棺外表鎏金,棺长200厘米,宽66厘米,壁厚2厘米,棺板厚17厘米,重约400公斤,棺内有许多彩色玛瑙串珠和乳白色的玉管、玉环等陪葬品,属西汉古墓。
二是在西林发现一座用四面铜鼓互相套合做葬具的古墓。1972年,普驮屯粮店开辟晒谷场时,在距铜棺墓25米处,挖出一座用四面铜鼓互相套合做葬具的古墓。这座墓的形制非常特殊,墓坑略作圆形,造作不规整,直径1.5米1.7米不等,深2米;在地表之下深约0.6米处有一块圆形石板盖住墓口,石板下面并排放着十二块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条下面就是铜鼓,以及铜骑马桶,四个铜俑和六博棋盘。古时,按少数民族的风俗得鼓二、三便可号称王,所以有四面铜鼓陪葬的西林普驮铜鼓墓,应该是句町王的墓葬。
三是在西林普合乡发现一个大型古祭祀坛。祭祀坛位于西林县句町古国铜棺墓遗址附近的岜埌山上。这个祭祀坛以山为坛,气势宏伟。祭坛从山顶到山下大致分为九层,祭台层层叠合。顶上两层祭台是祭祀的中心,约呈正圆形,修整得很平整。
正是基于上述证据,田博士又广泛地吸收了学术界许多专家的意见, 确定了广西西林县就是古“句町国”的王都。
那么,句町是古壮国吗?田博士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一是从对“句町”名称的考证中,确定句町实为壮语对“红藤”的读音。此外,句町还不止用于称红藤,在1949年以前的漫长历史中,上述各县的农民广泛种植“红稻谷”,这种稻谷在这些壮族人民中间也被称作句町。句町这一地名的来源,与驮娘江、西洋江流域生长的老鸹藤、大血藤以及在此处广泛种植的红稻谷的名称极其相关。
二是考察西南古代民族起源的历史入手,把句町的历史追溯至濮人活动的时代, 从而确定了汉代在牂牁郡内与僚族杂居在一起的就是濮族。然后,从濮人的源流可知,句町似为古时西南地区许多互不统属的土著族群之一。濮人到来之后,始封句町为王,所以说“其置自濮”。在时间上,句町封王之时,至迟不会晚于战国时期。所以其封王之前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三是考察西南古代民族发展的走向。从汉到南北朝之时,正是濮、僚鼎盛之时。而濮族在其后的发展中,成为近代壮族和布依族的组成部分。壮族中不少支系都称为“布” 某,如“布壮”、 “布越”、“布依”、 “布侬”、 “布央”、 “布仲” 等都是较大的支系,都在名称上留下了“濮”,即“布”的遗迹。而今西林人口壮族占90%左右,分别属于壮族中的“布依(越)”、 “布侬”两个支系族群, 都与汉到南北朝之时的濮族有渊源关系。再加上西林周围的云桂黔诸县的壮族也分别属于“布依(越)”、“布依”、“布央”、“布爽(壮)”、“布侬”、 “布傣”、 “布敏”、 “布锐”等壮族成布依族的族群支系,也都与汉到南北朝之时的濮族有渊源关系,从而确定句町人的族属就是壮族的先民濮族。
基于上述考证,应该说田博士“句町就是古壮国”之说可成立。
田博士提出的西林为王都的句町是古壮国的观点,对壮族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只知侬智高在北宋起义时建立过大南国,现在田博士提出句町就是古壮国,一下子把壮族历史上建立“国家”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也就是说把壮族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看来,壮族的文明史应该怎么写,值得重新考虑了。
在《句町古国文韵——广西西林人类学考察》一书中,田博士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句町古壮国文化的余韵:一是女娶男嫁的“欧贵”婚姻、二是壮族文化的壮剧展演、三是岑氏古建筑群, 使读者可以细细品味古壮国的文化韵味,很是过瘾。同时书中还从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方面,认真讨论了西林为什么会古韵犹存? 确实是韵味无穷!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从全球化视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对西林历史文化的定位提出了建议,把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联系了起来,若果能“梦想成真”,那可真是功莫大焉!
田阡于2004年就读于我门下,毕业后去了西南大学。在那里,他立足于武陵山区与乌江流域,一方面延续博士期间的学术训练,以都市为研究场域,以城市化进程中新的社会文化现象为基础,突破原有流域个体、单一民族研究的思路,通过社区研究对都市族群互动关系的多样性作了综合分析,推动了学科互动研究。另一方面,他结合区域自然与人文生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础,将文化总体特征与多样性相结合,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互动关系研究。同时,他以区域内族群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中心与边缘”互动关系进行了创新性的、历史性的演绎与归纳,开展的族群与区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为西南边疆与民族历史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他深刻践行了我系田野调查、关注现实的学风,开拓了人类学的一片新天地。期望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是为序!
周大鸣
2013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