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民族报

蓝希峰

9月30日,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与边疆史地研究基地、民族出版社,在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举办《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出版座谈会,3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民族民间节日研究的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由民族出版社日前出版,该项目由文日焕教授、邢莉教授参与主持,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新疆大学、吉首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多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成果包括:节日田野的照片400张,实录拍摄5部,调查报告60万字,项目历时3年。

邢莉教授对该课题的实施进行了介绍。她说,民族节日是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智慧和民间知识的结晶,是民族认同的标识。今天,节日正在转型——旅游的发展使得很多节日的文化因素发生了改变;政府的过度打造使得节日的很多文化因子在消失;报纸和媒体在宣传节日的时候,有很大的做秀成份。在传统节日迅速转型的时候,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课题项目选取了5个较大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节日——蒙古族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的那达慕、湘西苗族凤凰山江镇的四月八、云南彝族小凉山的火把节、青海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的那顿节和喀什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对这些节日进行了全面整体的记录,挖掘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

座谈会上,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说,民族节日研究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节日最能体现民族的文化认同,节日还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家庭的和睦、族群之间的和谐。我们应该关注节日转型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变迁过程。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认为,节日是一个共享的文化和过程,是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应该加强对节日的综合性研究。国家民委民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黄忠彩说,节日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梁庭望介绍,上世纪50年代学者们做了一些田野调查,当时的照片等资料变得非常宝贵。60年过去了,那时的一些文化现象已经消失了,几乎无证可查,《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对节日进行了具体的记录和梳理,提出了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存史的价值。

日期:2011-10-21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来源: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