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议程
11月4日 (星期四)
8:30—19:00 报到
地点:西藏大厦大堂
19:00—21:00 学会会长、副会长会议
11月5日 (星期五)
7:00 早餐(地点:西藏大厦A座2层咖啡厅)
8:00—8:45 在京学者报到
9:00—10:00 开幕式(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大宴会厅)
| 主持人:麻国庆 | 
| 一、主办单位致辞 | 
| 1.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庆善致辞 
 2.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致辞 
 3.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方李莉致辞 
 4.追思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费孝通先生 | 
10:00—10:20 与会人员合影 茶歇
10:20—12:15 大会主题发言(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大宴会厅)
| 时 间 | 主持人:色 音 评议人:王建民 | 
| 10:20—10:45 | Robert Layton:少数民族与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与物质遗产 | 
| 10:45—11:10 | 周星:从政治宣传画到旅游商品 ——户县农民画:一种现代艺术“传统”的创出与再生产 | 
| 10:10—11:35 | 荻野昌弘:无形与有形:实现的逻辑 | 
| 11:35—12:1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12:15 午餐(地点:西藏大厦A座2层咖啡厅)
14:00—18:05 大会主题发言(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大宴会厅)
| 时 间 | 主持人:廖明君 评议人:纳日碧力戈 | 
| 14:00—14:25 | 项 阳:接通的意义——传统•田野•历史 | 
| 14:25—14:50 | 方李莉: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研究 | 
| 14:50—15:15 | 刘锡诚:非遗:一个认识的误区 | 
| 15:15—15:5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5:55—16:10 | 茶 歇 | 
| 主持人:熊术新 评议人:麻国庆 | |
| 16:10—16:35 | Monica:窃自肯尼亚的纪念雕像(Vigango)的漂泊之旅 ——文化认同政治提升时代的博物馆角色 | 
| 16:35—17:00 | 张士闪:从凝固幻像到流动的想象: 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 | 
| 17:00—17:25 | 杨民康:从“非遗”保护工作看仪式音乐的“语境”及文化演生层次 | 
| 17:25—18:0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18:30 欢迎晚宴(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大宴会厅)
11月6日(星期六)
7:00 早餐(地点:西藏大厦A座2层咖啡厅)
8:45—12:20 分组发言、讨论(地点:各分会议室)
第一组:非遗与艺术人类学理论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日喀则会议室)
| 时 间 | 主持人:张景明 评议人:色 音 | 
| 8:45—9:00 | 熊术新:论区域性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民族文化传习馆模式 | 
| 9:00—9:15 | 廖明君: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及其保护传承 | 
| 9:15—9:30 | 王晓东:无文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几个问题 ——以怒族、土家族建筑习俗为例 | 
| 9:30—9:45 | 李红梅:关于内蒙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 | 
| 9:45—10:2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0:25—10:40 | 茶 歇 | 
| 10:40—10:55 | 麻国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的重构 | 
| 10:55—11:10 | 项江涛: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生产力视角与文化主体的历史使命 | 
| 11:10—11:25 | 纪姗姗: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机制与活态保护原则 | 
| 11:25—11:40 | 王 侃: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层社区需求 ——市场变迁所引发的思考 | 
| 11:40—12:2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第二组:造型艺术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山南会议室)
| 时 间 | 主持人:李宏复 评议人:王宁宇 | 
| 8:45—9:00 | 李丕宇: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外来基因”及其中国化 | 
| 9:00—9:15 | |
| 9:15—9:30 | 田 明: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芭排与西兰卡普 | 
| 9:30—9:45 | 李东风:生活方式转变与民间美术的发展 | 
| 9:45—10:2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0:25—10:40 | 茶 歇 | 
| 10:40—10:55 | 熊永松:浅论西藏当代美术的文化内涵 | 
| 10:55—11:10 | 王 纪:流变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地域影响下满族剪纸表现手法的传承与发展 | 
| 11:10—11:25 | 王艳晖:湖南通道侗锦艺术传承现状思考 | 
| 11:25—11:40 | 李宏博:年画 中国民间文化精神的能指——略论年画保护与文化传承 | 
| 11:40—12:2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第三组:表演与民俗艺术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2层昌都会议室)
| 时 间 | 主持人: 邓佑玲 评议人:项 阳 | 
| 8:45—9:00 | Robert Winter:安东尼•德沃夏克,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以及新世界中音乐人类学的诞生 | 
| 9:00—9:15 | 艾娣雅:刀郎麦西莱甫美学解析 | 
| 9:15—9:30 | |
| 9:30—9:45 | 田彬华:《花儿俏》、《夫妻识字》与《一个妈妈的女儿》 ——平武白马人民歌中的历史记忆 | 
| 9:45—10:2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0:25—10:40 | 茶 歇 | 
| 10:40—10:55 | |
| 10:55—11:10 | 孟凡玉:河流的象征与隐喻 ——安徽贵池傩仪式音乐活动场域文化内涵研究 | 
| 11:10—11:25 | |
| 11:25—11:40 | 何清新:基层政府的行为对农村民间舞蹈传播的影响研究 ——以黄练貔貅舞传播个案为例 | 
| 11:40—12:2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12:30 午餐(地点:西藏大厦A座2层咖啡厅)
13:45—17:50 分组发言、讨论
第一组:非遗与艺术人类学理论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日喀则会议室)
| 时 间 | 主持人:陈志勤 评议人:覃德清 | 
| 13:45—14:00 | 色 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仰民俗 ——以成吉思汗祭奠的保护与开发为例 | 
| 14:00—14:15 | 张景明: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 
| 14:15—14:30 | 吴 昶:梭戛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动态系统展示刍议 | 
| 14:30—14:45 | 杨小平:战争记忆的遗产化——物的阐释与口述的表述 | 
| 14:45—15:00 | 冯 彤:日本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兼其对中国的启示 ——青森大型灯会"乜不妥祭"个案分析 | 
| 15:00—15:4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5:40—15:55 | 茶 歇 | 
| 主持人:李修建 评议人:廖明君 | |
| 15:55—16:10 |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的探索对于人类学理论反思的意义 | 
| 16:10—16:25 | 洪 颖: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田野实践 | 
| 16:25—16:40 | 覃德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诗性思维的文明史价值 | 
| 16:40—16:55 | 安丽哲: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探 ——以苗绣的艺术人类学个案研究为例 | 
| 16:55—17:10 | 尹庆红: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认同问题研究 | 
| 17:10—17:5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第二组:造型艺术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山南会议室)
| 时 间 | 主持人:罗 彬 评议人:徐 英 | 
| 13:45—14:00 | 王宁宇:“非遗”保护与现代“规范”观之再校正 ——以陕西传统建筑彩作为例的调查与思考 | 
| 14:00—14:15 | 李宏复:西北地区回族刺绣艺术 | 
| 14:15—14:30 | 徐 英:金银之宠——蒙古族佩饰习俗及金银饰品制作工艺的田野考察 | 
| 14:30—14:45 | 林 力:行业体制变革与生活方式变迁下的制陶手工业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川西彭州桂花镇土陶产地的个案调查 | 
| 14:45—15:00 | 程波涛:团花剪纸的俗信主题与文化寓意 | 
| 15:00—15:4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5:40—15:55 | 茶 歇 | 
| 主持人:吉尔格勒 评议人:徐 英 | |
| 15:55—16:10 | 李维贤:香云纱工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策略 | 
| 16:10—16:25 | 谭红宇:1. 海南黎族制陶术及生活的影像记录 2. 关于广东石湾虞公窑的研究 | 
| 16:25—16:40 | |
| 16:40—16:55 | 方 园:论民间手工艺在当代的流失与升温 | 
| 16:55—17:10 | 燕 凌:流光溢彩的中国传统民间技艺 ——从现代动画的制作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皮影表演艺术 | 
| 17:10—17:5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第三组:表演与民俗艺术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2层昌都会议室)
| 时 间 | 主持人:李立新 评议人:厉震林 | 
| 13:45—14:00 | 欧建平:舞蹈人类学引论 | 
| 14:00—14:15 | 李小菊:当代昆曲民间文化生态研究 ——以苏州虎丘曲会为研究对象 | 
| 14:15—14:30 | 王 萍:皮影戏演出仪式的结构特征与象征意义解读 ——以甘肃皮影戏为例 | 
| 14:30—14:45 | 白俊奎:“瓦乡话”的艺术人类学内涵 | 
| 14:45—15:00 | 于兰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变迁——以德江傩堂戏为例 | 
| 15:00—15:4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5:40—15:55 | 茶 歇 | 
| 15:55—16:10 | |
| 16:10—16:25 | 周雅文:创造文化:作为先锋艺术和大众娱乐的样板戏 | 
| 16:25—16:40 | |
| 16:40—16:55 | 晁元清:青海社火艺术仪式个案调查 | 
| 16:55—17:10 | 王 楠:解读花箱子 | 
| 17:10—17:5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18:00 晚餐(地点:西藏大厦A座2层咖啡厅)
19:30—21:00 学会常务理事会议
11月7日(星期日)
8:45—12:20 分组发言、讨论
第一组:非遗与艺术人类学理论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日喀则会议室)
| 时间 | 主持人:洪 颖 评议人:王建民 | 
| 8:45—9:00 | 李修建: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 9:00—9:15 | 张良丛:试论审美人类学的两种模式 | 
| 9:15—9:30 | 王大桥:审美习俗的地方性——以孙悟空视觉形象的域外构建为例 | 
| 9:30—9:45 | 李东晔:耽美:一种在都市流行文化体系中的审美分析 | 
| 9:45—10:2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0:25—10:40 | 茶 歇 | 
| 10:40—10:55 | 单泰陆:伦理创作:蒙古自然传统 (包括自然现象和冒顿朝尔) | 
| 10:55—11:10 | 黄龙光: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歌场的文化空间性 | 
| 11:10—11:25 | 陈志勤:展示、表演与文化的选择——水乡古镇的形象再造 | 
| 11:25—11:40 | |
| 11:40—12:2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第二组:造型艺术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山南会议室)
| 时间 | 主持人:田明 评议人:李丕宇 | 
| 8:45—9:00 | 胡绍宗:往来于神人之间的舞者——先秦巫师的制像模式 | 
| 9:00—9:15 | 李兴华:中国古代玉器造型设计中的神性、物性与人性 | 
| 9:15—9:30 | 王译敏:中国艺术史上的朱砂与色彩文化 | 
| 9:30—9:45 | 谢少强:榫卯与结合观念 | 
| 9:45—10:2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0:25—10:40 | 茶 歇 | 
| 10:40—10:55 | 邱正伦:人类学视野下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审美踪迹 | 
| 10:55—11:10 | 朱 虹:人类社会发展与书籍形态演变 ——关于当代书籍设计理念的几点思考 | 
| 11:10—11:25 | |
| 11:25—11:40 | 黄 鹤:身体与象征——艺术人类学视阈下的行为艺术研究 | 
| 11:40—12:2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第三组:表演与民俗艺术组(地点:西藏大厦B座2层昌都会议室)
| 时间 | 主持人: 欧建平 评议人:张士闪 | 
| 8:45—9:00 | 厉震林:先锋话剧导演的“艺术人类学”体验论纲 | 
| 9:00—9:15 | 詹 嘉:景德镇瓷业神袛的景观演变 | 
| 9:15—9:30 | 李立新:蚕月祭典——湖州含山蚕花节考察记行 | 
| 9:30—9:45 | 谷 颖:神话与满族说部的关系研究 | 
| 9:45—10:25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 10:25—10:40 | 茶歇 | 
| 10:40—10:55 | 王 毅:两条路径两条腿——论从文化土壤提炼中国特色的必要性 | 
| 10:55—11:10 | 任方冰:豫北年节祭祖仪礼考——以丁庄为例 | 
| 11:10—11:25 | 田荣军:陕西省武功县东岳庙会"请神"仪式调查 | 
| 11:25—11:40 | 左 黔:贵州紫云麻山地区苗族亚鲁王史诗活态文本考察 | 
| 11:40—12:20 | 评议与讨论(评议10分钟,讨论30分钟) | 
12:20 午餐(地点:西藏大厦A座2层咖啡厅)
14:00— 大会总结、闭幕式(地点:西藏大厦B座10层大宴会厅)
| 主持人:麻国庆 | |
| 14:00—14:15 | 第一组总结:陈志勤 | 
| 14:15—14:30 | 第二组总结:徐 英 | 
| 14:30—14:45 | 第三组总结:张士闪 | 
| 14:45—15:00 | 茶 歇 | 
| 15:00—15:20 | 大会学术总结:周 星 | 
| 15:20—15:35 | 学会工作汇报:李修建 | 
| 16:00—16:20 | 大会闭幕致辞:方李莉 | 
17:00 晚餐(地点:西藏大厦A座2层咖啡厅)
欢送与会学者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