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办

6月8日上午,恰逢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隆重召开,诸位专家学者在腾讯会议云端相聚一堂。本次论证会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组承办。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姚宇航以及东南大学孙立涛副校长、东南大学社科处王禄生副处长(主持工作)、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龙迪勇院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赵天为书记出席会议。开题报告会特邀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王杰教授担任论证专家组组长,论证专家成员包括: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心峰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王廷信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民教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周计武教授,以及东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甘锋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程万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另有来自东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的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教授首先致辞。他对该课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殷切希望,该项国家重大课题能促进东南大学优势学科资源整合,助力东南大学“精品文科”优势学科的发展。

随后,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邱邑洪主任致辞。他简要介绍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几年全国艺术科学课题项目立项的总体概况,详细说明了对于课题的过程管理及完成课题的各项要求与注意事项等,并对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寄予厚望。

开幕式尾声,龙迪勇院长代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向各位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对课题的开展及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他指出,该项课题充分契合艺术人类学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迫切要求,必将产出丰厚成果,成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开幕式由东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禄生主持。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参会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且充分肯定了这一重大项目对于学校科研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课题组首席专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方李莉首先向专家组就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总体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团队、课题重点和难点以及预期的成果等进行了全面汇报。并代表子课题负责人东南大学季中扬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罗易扉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永健副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安丽哲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孟凡行教授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荣树云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各子课题的研究目标、框架思路、具体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等。

课题汇报结束后,论证专家组各位评议专家围绕课题的设计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前期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案设计,同时针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的可行性、研究对象的明晰性、研究问题的准确性、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了切实、中肯、可行的完善意见和建议。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心峰率先发言。他指出,该课题作为首个列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的艺术学分支学科项目,具有重大标杆意义;课题组具有国际视野,且积极与国际交流,值得学习;开题汇报中提出很多让人眼睛一亮的话语理论,志于立足中国文化、建构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学派,令人期待。另外,他也提示课题组在任务量和研究重点的分配上做好协调,并重申课题重点应放在中国艺术人类学已有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上,期待课题组在梳理、总结基础上,进一步将理论系统化。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王廷信教授指出,该课题基于中国学科实践,能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人类学理论体系建构和梳理做出贡献,值得期待;子课题设计从历史范畴和实践范畴两方面出发,最后归结到知识谱系的梳理上,设计比较合理。他建议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瞄准集中性的理论成果,避免停留于现象和实践层面,更多地关注艺术人类学的学科立场、学术立场、话语立场,梳理和归纳出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内涵和理论话语。

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指出,艺术人类学是“用脚丈量出来的学问”,自2006年艺术人类学学会建立至今,积累大量实践和成果,形成理论研究的基石,因而特别强调突出课题的实践性研究;艺术人类学可以打通艺术学理论中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交叉理论之间的内涵和外延,要注意凸显学科的独特性;另外,课题组要努力建构和显现中国的话语,要基于中国的文化和语境,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还以手工艺研究为例,指出艺术人类学在学科方法和理论视野上的优势。他对后续的课题成果,充满期待。

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指出,开题报告中彰显了学科本位、中国立场、人文担当和全球意识。他肯定了以方李莉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是一支学术聚焦、资质过关的学术团队,在国内社科基金支持序列中有一定引领性和象征性。他希望课题组依托东南大学“精品文科”建设的战略布局,努力产出一批能够凸显中国立场的课题成果。此外,他对题目的含混性和多维度取向给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并建议提高课题在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跨学科性思考。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周计武教授指出,该重大项目课题组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至名归且值得期待;课题结构逻辑比较谨严,结构合理,高屋建瓴;课题基于中国本位立场,既展示出敏锐的本土问题意识,又具有开放性的国际眼光。他建议后续研究要着重凝练具有标志性和原创性的成果,进一步聚焦艺术人类学的核心观念和学科范畴,并为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要通过具体个案研究,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人类学话语,为建构知识谱系的远期目标夯实基础。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王杰教授作为本次开题论证专家组的组长,首先肯定了此项课题的立项和开题之于艺术人类学学科,甚至新文科领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他认为,该课题问题意识鲜明;有整齐、稳健、长期合作的团队做后盾;立论视野超越学科界限,能够把握当代中国人文学科的新生长点。在后续的研究推进中,他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国际化思路,明确课题主攻方向和攻克难点,重视简报的梳理,始终把握课题的宏观方向,努力建设中外学界认可的“中国学派”。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民教授着重强调该课题中理论建树的任务,要保持各个子课题和整体课题的一致目标。另外,通过分析以往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学者的学科背景构成情况,提醒课题组广泛吸收艺术学、美学、哲学等兄弟学科中的研究成果。

东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甘锋教授指出,该课题抓住民族艺术及其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节点,尤其在艺术学学科目录调整的大背景下,这种系统研究特别显示出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建议课题组继续深化话语体系的跨文化思考,不仅针对中国艺术现象提出理论范式探索,也对亚非拉艺术或西方艺术展开中国视角的研究,即尝试建构通用于中国本土和“他者”文化的话语和学术体系。同时,他期待该项课题圆满完成,为艺术人类学中国范式的构建做出独创性贡献。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程万里副院长首先对该重大项目的顺利开题表示祝贺,并对项目落户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成为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非常强大的一股推动力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基于该项目展示出的系统性、国际性、开放性与针对性,课题组一方面要有序推进项目,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可以更多地面向相应的交叉学科,在此基础上有所建树,意义将更为深远。他期待课题组完成更多具有开创性和引导性的成果,并提前预祝项目圆满完成。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卢文超副院长指出,当前艺术交叉学科研究中,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在国际上非常引人注目,该项课题开题及时且重要。针对课题内容,他特别提示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念,在建构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过程时,回归中国古典智慧,提升中国艺术人类学的思维体系,凸显中国特质;同时加强各个子课题组之间的比较、对话、互动;并在成果形式上提出关键词形式的建议,便于中国艺术人类学关键概念的系统梳理。

论证会尾声,与会专家对于该课题给予充分认可。多位评审专家认为,这次开题论证会的水准高、理论强、视野广、重创新,其开题报告质量高于平均水平,可称为一份优秀的开题报告,课题的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值得期待。经专家组审议,一致认为:

该课题立足中国本土,坚持全球视野,基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实践,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集中思考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总结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富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最终,评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开题报告。

最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天为副教授代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向评审专家表示诚挚感谢,并期待专家们继续支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工作。方李莉教授也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和各位专家致谢,表示课题组将认真学习、消化和吸收评审专家意见,扎实开展研究,不负大家的期待与厚爱,力争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建设艺术人类学中国学派贡献力量。

日期:2022-06-12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傅行健 | 来源: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