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深圳”开幕式纪要

2019年10月16日上午9点,“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深圳”在华侨城创意园C2展厅举行开幕式和圆桌会议。本次会议由华侨城集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联合举办,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卫民,国务院参事王京生,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东南大学艺术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方李莉,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研中心副秘书长张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进智,华侨城集团、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曾辉,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会长、华侨城创新研究院院长许重光,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关山,佛山市顺德区政协副主席徐国元,松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谢雅贞,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方海,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刘琼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各地及各领域的艺术乡建关注者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活动。

据悉,本次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东南大学艺术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方李莉教授担任总策展人,渠岩、靳勒、左靖、焦雯、胡珊、任钰、尹毓俊担任分策展人。此次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是今年3月中华世纪坛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的进一步提升,所展内容更加完整,也更加多元,是一个由来自不同主体主导及参与的带有学术思考的展览。参展的项目有:渠岩教授主导并任分策展人广东顺德区的青田村的艺术乡建,左靖教授主导并任分策展人的浙江泰顺徐岙底村的艺术乡建,靳勒教授主导并任分策展人的石节子村的艺术乡建,华侨城主导的、任珏博士和尹毓俊任分策展人的海南中廖村、文门村级深圳光明小镇迳口村、安仁南岸美村的艺术乡建,焦雯担任分策展人的浙江松阳陈家铺、斗米岙村、后畲村的艺术乡建。整个展览,将遵循“艺术、生态、智能”和“富强、美丽、美好”这一理念。

在六位嘉宾的精彩致辞中,“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深圳”正式开幕。

 

总策展人方李莉教授致开幕词

尊敬王卫民副主任,尊敬的王京生参事,尊敬的麻国庆副校长,尊敬的许重光院长,还有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在这里有两重身份,一重身份我是这个展览的总策展人,一重身份我是这个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代表,在这里我以这两个身份欢迎大家光临!

这次的展览能够得以成功举办,首先要感谢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华侨城创新研究院、成都安仁华侨城、华侨城海南集团、华侨城欢乐田园、深圳光明集团及华侨城华南投资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就不会有这次展览会。另外还要感谢这次参展的各个单位,他们都是以最大的努力在短短几个月内,制作出了如此精美的展览内容。另外还要感谢各个展区的分策展人,渠岩教授、左靖教授、靳勒先生,还有焦雯女士、胡珊女士、任钰博士、尹毓俊先生,是他们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才能使我们的展览能够如此靓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另外,我还要感谢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国务院参事室王卫民副主任,王京生参事,中央民族大学的副校长麻国庆,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研中心副秘书长、费孝通先生的外孙张喆先生。还要感谢各个媒体,特别是专门从北京赶来的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文化报》,他们的到来,展现了这次展览的重要性。

这次展览是继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艺术乡建展的第二次展览,但是我认为这次展览跟北京的艺术乡建展有了不太一样的面貌,此次展览更加完整。因为在北京中国艺术乡建展的时候,展览的主体主要是艺术家,这次的中国艺术乡建展的主体不仅是艺术家在主导,也有企业在主导,还有地方政府在主导。所以这是一个更完整的艺术乡建展。尽管如此,我仍然将这次中国艺术乡建展称之为学术展而不是成果展,之所以称为学术展,是因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还在路上,中国的艺术乡建展也还在路上,所有的道路都在探索之中。

正因如此,我希望我们的这次展览主要是提出一个理念和一个目标,然后大家共同将它完善。为此,这次展览我们提出了两组关键词。

第一组关键词是“艺术、生态、智能”。为什么选这三个关键词?首先说“艺术”。在乡村建设中,艺术能给乡村带来什么?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艺术能够激活乡村的地方产业。费孝通先生说过,传统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农业中国,它既是农耕中国,也是一个农工相辅的国家。每个农民除了种田之外,他还是一个匠人,一个艺人。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田少人多,所以农忙的时候种田,农闲的时候做手工。因此,传统的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具有特色地方的手工业。乡村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各个地方的乡村振兴,如果没有产业支柱,乡村将很难振兴。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地方产业、地方的传统手工艺,是现在文化产业最好的开发资源。同时,这些地方产业通过现代设计,通过当代艺术的激活,它又能够成为建构我们中国式的新的生活样态的一种新的形式。这是艺术乡建的第一个层次。艺术乡建的第二个层次,就是通过艺术激活当地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庆典,包括各种民间表演。这些东西它不光是艺术,也是一套理念;它不光是技术,也是一套价值理念。我希望通过艺术来提升这个价值理念。

艺术乡建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是,当代艺术家纷纷进入乡村,这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当代艺术家追踪的是最前卫、最时尚的东西,以往的当代艺术只是在大城市,甚至不会到中小城市,但是现在的当代艺术竟然进入到了乡村。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乡村成为了时尚之地,成为了有前沿思想的地方。什么地方时尚、什么地方前沿,那什么地方就最有活力。这是我讲的艺术乡建的三个层次。

第二个关键词“生态”。艺术乡建跟生态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中国人的价值观都是融汇在我们的生产技术,融汇在我们的乡村文化里面的,所以通过艺术它不但能够激活乡村的传统生产方式,激活乡村的传统理念,甚至可以激活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与自然保持一致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可能会导致我们产生新的价值观。我认为,在未来哪一个国家能率先走出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和平之路,哪个国家就能拥有走向世界前列的优先发展权。所以,在这次展览中生态观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智能”。如果没有智能化为基础,乡村艺术的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这个“智能”包括了网络技术、物联网、互联网,还包括了智能

生产系统,也包括了新的交通工具。我觉得这些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这次展览中大家都各有发挥,比如说智能方面,华侨城作为我们国家的龙头企业,他在这方面做了新的探索;松阳作为地方政府,他们容纳了很多艺术家到他们村庄,到他们县城去发展;左靖和渠岩,还有靳勒,他们作为艺术家投入了他们的感情,他们对乡村的看法,等等。这些都是亮点。

除了以上这三个关键词之外,我还提了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富强、美丽、美好”。过去大家物质贫乏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国家富强,这我们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仅仅富强是不够的,所以后来我们提出了要“美丽”,要建设美丽的乡村。我就一直在思考“美丽”和“富强”,这两者都是可以用经济来打造的,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向一个“美好”,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提出来的“美好社会”,这个“美好”就不光是用钱可以打造或者是用技术可以粉饰的,它必须是加上人心,如果没有人心就不可能有美好。所以乡村建设也是一个情感建设、心灵建设。

我记得在三十年前,美国的社会学家赖斯比特说过,未来的社会有两大支柱产业,一个是高科技支柱产业,还有一个是高感情支柱产业。我认为,高科技支柱产业今后的中心在城市,高感情的支柱产业今后的中心在乡村。所谓高感情产业,我认为就是文化产业。所有的文化产业都要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化产业。而文化是人承载的,文化是人的脚,没有人也就不会有文化。我们的文化建设首先是人心建设、情感建设。所以我们在建设乡村的时候,一定要关照到这一点。所以我们今天的乡村振兴,不光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人心建设、心灵建设,一定要以社会文化为中心,今后的乡村将成为大家感情体验的中心之地。这个感情体验除了去旅游的人,还有当地老百姓赋予的情感。

这次展览,我们尽可能强调了以上几个方面,所以我希望这次展览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些思考。我认为展览并不重要,展览的内容也不完全重要,因为我们还在探索之中,未必就做得那么完整。但是展览的目标和理念很重要,我们有了目标、有了理念,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完善它,不断地往前走。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华侨城能够参与这次展览活动。华侨城很了不起,他是我们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他们的乡村建设工作面积大,影响也很大。如果他们的理念是对了,建设的方向正确了,就将会给全国做出很好的示范。我也很荣幸被邀请作为这次展览的总策展人,通过这次策展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为此,深表感谢!

最后,预祝这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许重光先生致词

主办方代表华侨城创新研究院院长许重光介绍了华侨城集团近年发展模式的转变,作为中国文旅行业的龙头企业,华侨城正在实践“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致力成为我国全域旅游的示范者和标杆企业。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卫民致词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年3月我在北京参加了同样题材、同样题目的艺术展,时隔不久又在深圳举办这样的展览,我也非常热心地专门赶过来参加。我之所以非常热心参加这样的一个艺术乡建展,首先是因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中央提出来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次展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其次,是因为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很多的知识分子,很多的艺术家到乡村去了,去参与整个乡村振兴战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喜人的局面。我也愿意以自己的微弱的力量,来和各位一起到乡村去,参与我们国家的乡村艺术战略。

这次展览由华侨城集团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共同举办。我跟这两个单位都有很深的渊源。华侨城集团现在也跟我们国务院参事室在合作,每年有一个定期举办的安仁论坛,这个也是我们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具体举措。后天,在成都举办的论坛就要开幕,我们是第一主办方,华侨城集团是第二主办方,合作了好几年。

华侨城集团是国企,是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我觉得非常好的是,这几年我们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华侨城集团已经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把艺术、把文化送到乡村去,用文化来创造效益,这是一个质量最高的效益,而且大家知道在农村去创造效益,实际上是既强我们企业又富我们的农民。所以华侨城集团这几年的活动,我们国务院参事室都积极参与,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方李莉教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非常资深的教授,也是多年来深入乡土,在大地上撰写学术文章的杰出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她这些年跟我们的艺术家们合作,特别是上次我在北京看到的艺术乡建展;她能够到非常偏远的贫困的乡村,甘肃的、云南的一些乡村,在那里她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做出了很多非常值得称道的成绩。这个确实是践行了我们的老师费孝通先生所讲的“志在富民”这样一个学术的目的。

关于乡村振兴,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其实都是根植于乡土的,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到乡村去,开展“乡村建设”,这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潮流。我们的老师费孝通先生,也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费孝通先生他曾经讲过,我的志趣不在学术,我的志趣在于老百姓富起来,我之所以研究,志在让老百姓富起来,富民、学以致用,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最大特点。方李莉做的“艺术乡建”,不忘老师的教诲,在积极实践,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这既是我们党所一贯倡导的,也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品质。

不管是乡村振兴还艺术乡建,我们一定要明确谁是主体。这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为主体。比如到某一个小镇去介绍我的艺术、我的项目、我的效益也好,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他们在其中有什么样的收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在乡村开发的过程中村民的主体地位,这不管是从事政府工作,还是从事企业开发工作,应该必须明确的一个理念。

我注意到有很多地方很落后,我们的村民从知识上理念上可能也很落后,我们外面去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我的艺术家会觉得“我来给你什么,我来主导你什么,你们是落后的,我是先进的”,然后他所做的事情看上去很好,但是当地的村民不参与、不受益,甚至有时候伤害当地村民的利益,这就需要我们在整个的乡村振兴、艺术乡建,包括我们华侨城这样的大企业去从事乡村开发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当地村民的广泛参与、得不到当地村民的支持,我们的项目也是很难以开展的。

两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从事乡村振兴、艺术乡建、从事乡村开发,需要时刻注意的基本原则。最后,预祝我们这次艺术乡村建设展取得圆满成功,也非常感谢各位艺术家,我非常钦佩你们,实际上艺术不仅要有庙堂的艺术,也应该有草根的艺术,草根的艺术是最有生命力的。希望你们继续做出努力,做出成绩来,让你们的点越来越多,现在是星星点点,将来是繁星满天,这样是最好的。相信有华侨城这样的大企业来参与,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致词

非常高兴参加我们知识分子和老百姓能够合而为一的这种观念的展示。刚刚卫民师兄讲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何和中国的老百姓紧密结合起来,它确实是一个在中国在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传承。在这个传承的过程里面,实际上把我们的人类学、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也得以迈向了人民、迈向社会,进入田野,和我们的老百姓、和老百姓的生活、和老百姓的故事、和老百姓本身的发展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个有机融合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延续的概念,在乡村领域,就是乡村如何发展,乡村如何振兴?

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当时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博士的时候,师从费孝通先生。我们的专业方向叫做“城乡社会学”。当时我们关心的问题,是费先生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费先生提出的“离土不离乡”的概念,以及他后来提出的“离土又离乡”这种观念的变化,反映了通过乡村本身的变化能够看到中国社会改革之后三十多年、四十年的变化。这种变化本身一方面乡村社会得以发生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如生态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和文化的主体性一直没有脱离我们的研究对象。这次方李莉教授作为我们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会长,组织了“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这个展览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我记得梁漱溟先生在谈乡村建设的时候,就说到“乡村建设不是建设乡村”,背后的意蕴很深。乡村建设强调的主体性是参与式发展的概念,是以人民为核心的建设发展概念。如果是建设乡村,它的主体会发生变化,把乡村作为一个开发、建设的对向,至于乡村本身的内在动力和文化逻辑,可能会容易忽略。

因此,我们谈“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谈“振兴乡村”,其背后就蕴含着乡村发展中的主体性的问题,内在动力问题。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和日本著名的发展社会学家鹤见和子教授,共同在苏南做中日乡村振兴发展的项目。同时日方学者也对日本的乡村建设经验做了介绍。如何把日本的经验和中国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在我们乡村建设里面,确实涉及到一个“他山之石”的问题。当时日方学者介绍的来自日本九洲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对于我们的乡村发展,有着直接的借鉴的意义。我依然记得,费孝通先生常常喜欢说的就是能够让老百姓每个人兜子里面,每年多增加10块钱、20块钱,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每个兜子里面增加10块钱,如果他有四个兜子就有40块钱。这是非常接地气的志在富民的思路。

我随费先生1991年9月在湖北恩施村里调查时,有个村腌制的鸭蛋做得很好,每家每户卖鸭蛋,这是很典型的一村一品,因为村富起来了,把旁边的也带起来了。这些人听说这个村里富起来了,好多附近山里的女性,愿意嫁到这个村里来。

此外,费孝通先生还一直在强调我们的现代化是不是以牺牲文化为代价,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现代性一直在追求高大上的概念,在追求之后大家发现我们缺了精神上的东西。如广州和深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很多城中村。但在开发过程中,还是保留下来一些宗族祠堂。我们的城市开发了,还是要留一些文化传承的内容东,城市的发展同我们的文化是联合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文化的城市,这个城市相当于是没有品位的城市。人和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乡建本身,特别是当艺术进入乡村,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狭义的艺术的概念,它代表着人文价值,代表着一种人文精神。第三,艺术乡建的理念非常好。我们现在进入到了5.0时代,从人类的发展进程来说狩猎、采集这是第一阶段,也称为1.0时代,而农业社会是2.0阶段,工业社会是3.0阶段,信息化社会是4.0阶段。今天我们进入到了5.0时代,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在当下时代中,更要强调艺术、生态、智能的结合。我曾经把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总结成“三态合一”,即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心态秩序三位一体。

这一理念不仅在艺术乡建里面,在深圳这么一个充满想象力、充满智慧、充满很多改革故事的大城市,也显得尤为重要。华侨城在这方面一直保持一个文化引领的理念,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一些色彩,能够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富裕起来,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共创美好社会的未来,谢谢大家!

 

参展艺术家代表石节子美术馆靳勒先生致词

各位朋友,各位嘉宾,上午好!来深圳我比较感慨,28年前正好大学毕业,我只身一人穿着拖鞋,带了一个挎包,来到深圳,追寻自己的青春梦想。1999年10月16日,也就是20年前的今天,我在深圳参加了华侨城举办的“第二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今天我领着我童年的伙伴李保元、胡建强、孙应忠、靳存林来到深圳,参加“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非常感慨。渠岩老师和左靖老师从许村到青田,从碧山到徐岙底,十多年的时间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去学习。

2008年,我们把石节子这么一个边远的小山村转化成石节子美术馆,我们不定期地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12年的时间,我们风风雨雨,村民和艺术家一起走了过来,艺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修了路,拉上了路灯,改造了旱厕,装上了浴室,拉上了自来水,安装上了互联网。

艺术让村民们自信了起来,变成了自主的人。我希望更多的年轻艺术家,能够把自己的艺术知识带回到自己的村庄,去与政府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感谢总策展人方李莉老师,感谢华侨城集团,谢谢大家!

 

华侨城(海南)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赵传建先生致词

华侨城(海南)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赵传建在开幕式上详细介绍了华侨城的美丽乡村建设战略。2017年,华侨城海南集团开始建设中廖村,对中廖村进行深度文化挖掘, 在建设中注重保留原生态,就地取材,打造了村上书屋、黎族演艺、特色民宿、研学课堂等一系列美丽乡村产品。2017年11月中廖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中廖村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华侨城2019-2021年的发展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被纳为华侨城重要发展战略,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计划5年内建成25个美丽乡村,到2035年,华侨城将推动100个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国家乡村建设提供新的实践范本。

 

日期:2019-12-01
阅读:
作者: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echuan | 来源: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处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