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莉受邀做有关《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评述》的讲座

2012年3月6日,应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邀请,方李莉研究员于北京民盟报告厅做了题为“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评述”的学术讲座。此次报告会由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主办,这是继承民盟传统,践行北京精神而举办的一次活动。100多名民盟成员聆听了此次学术讲座。

整场讲座分三个部分。第一,费孝通先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第二,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三,“文化自觉”思想的核心。

第一部分,介绍了费孝通先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他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松陵镇,父亲是一名秀才,母亲是一名知识女性,重视子女教育。费孝通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从小便受西方教育方式的熏陶。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攻读人类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于吴文藻先生。1935年取得公费留学机会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师从于世界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从费先生的家庭和教育背景来看,可以说费先生从小接触正统的西方式教育,直到读完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整个受教育的过程是科班出身,这也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学术基础。

第二部分,阐述了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从地球村的形成、中西文化的碰头、寻求中国文化的世界定位三个方面,讲述了“文化自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不同国家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日益加快,地球村已初步形成。在文化上,近百年来西方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冲击非常大,我们研究历史都受到西方进化论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现状如何,应该如何认知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而找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定位,这些都是值得当代学者深思的问题。

从中国自己本国的文化来讲,纯粹本国汉文化已经没有了,我们汉文化也是不断地受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影响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概念化的、抽象化的、刻板的思维方式,转而要有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多层面的眼光来看待当今世界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联系。1993年在印度新德里英迪亚·甘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费孝通先生在《“美好社会”的思考》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费先生对世界文明未来发展及走向和平共处的高度期望和概括。简言之,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如果人们能做到这一点,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因此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尽快找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准确定位。

第三部分,讲述了“文化自觉”思想的核心内容。从“文化自觉”与自知之明、在“文化自觉”中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和“文化自觉”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自知之明,就是要摸清家底,对我们自己的历史要仔细梳理清楚,中国的古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到底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阶段,这需要史学界的人,需要不同专业史的人共同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做到自知之明,进而才能够重新认识中华文明。费先生说,21世纪将会出现人类的文化自觉,不光是中国人需要文化自觉,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能力和途径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全部历史和世界背景的认识。费先生晚年要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整个中国带到文化自觉这样的一个境地,怎么共同跟中国的知识分子翻过文化自觉这座山,如果我们真能翻过这座山,中国文化就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面。

寻求解决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文化自觉”,超越现有的一些思路,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建构自我文明和对他人文明的认识。我们必须有新的思想出来,一个源自历史的积淀,一个来自我们这一代学者的发掘,所以费先生谈了一个问题,要允许文明之间和而不同,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够做到美美与共,进而实现天下大同。

方李莉研究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研究的具体实践,引用大量求学于费老时交流的第一手口述材料,为我们展现了“文化自觉”思想的丰富内涵,语言生动朴实、解析深入浅出,博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讲座结束后,方李莉研究员接受了现场听众的提问,并一一作答,讲座获得圆满成功。

日期:2012-03-13
阅读:
作者:王永健
字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来源: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