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我会会员余继平教授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日期:2013-12-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12月11日19时,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晚会在吉林省东方大剧院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38位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在北国春城接过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的奖杯。我会会员、长江师范学院学者余继平教授喜摘“山花”。

本届“山花奖”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及长春市委、市政府主办,长春市文联承办。共设民间文学作品、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影像作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五大门类的奖项。自1999年创办以来,“山花奖”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间文艺事业的推广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穿插着极具东北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中,五大奖项一一揭晓。其中,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主任余继平教授的著作《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是乌江流域劳动人民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者自2002年开始,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乌江流域土家、苗、彝、仡佬、布依等少数民族村寨开展田野考察、调研和收集古籍文献资料等活动,摄录搜集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像、图片等第一手资料。在坚持艺术学的理论构架和学科方法基础上,运用了民族志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有关理论和观点,将文化生态、文化互动、结构功能、社会认知、心理认知等理论与建筑民居、墓碑雕刻、民族服饰、染织刺绣、民间剪纸、傩戏面具等民间美术现象相契合,历时十年,借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经费支持,完成个人学术专著《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共12章,80余万字,400余幅图片,从历史地理学的平台上,对乌江流域展开了长达十年的田野考察、调研,坚持艺术学的理论构架从不同向度,运用多学科相关理论,着力流域内尚保留着的民俗文化和原生态的民间服饰、织染、挑花、刺绣、剪纸、银饰、建筑、面具等艺术形式,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阐述,探究其文化根源,总结其基本特征,阐释人民的造物规律与心理特点,研讨其内在的美学本质及特征;随由此梳理出与时代相适应的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思路和对策。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