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2013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小组总结

[日期:2013-11-08] 来源:  作者:安丽哲 [字体: ]

2013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小组总结

会议进行一天半以来,造型艺术组共有21位学者发表了精彩的发言,并由方李莉、申波,胡绍宗三位老师进行了评议。我们造型艺术组虽名为造型艺术组,但议题内容非常多样化,在此,我按照大家议题的内容将本组的讨论分为民间音乐的研究、民族服饰的研究、建筑装饰的研究,民间技艺的研究以及其它项共计5个部分。

第一、民族服饰的研究

重庆大学段晓昀的《鱼、牛、生命意识:黄岗侗民透视文化的审美省思》一文通过对贵州黄岗侗民头饰造型纹样的观察,剖析了在稻作文化中,鱼和牛在侗民生活中的意义。江南大学牛犁、崔荣荣的《广西高山汉女性服饰与传承研究》从历史和空间的维度上,记录服饰变迁的过程并分析其变迁的原因。江南大学邢乐《论民间云肩缘饰以及美用价值》主要探讨了云肩这种服饰配件的美学价值。

第二、建筑装饰的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牛乐的《临夏地区伊斯兰拱北建筑与装饰研究》通过对临夏回族砖雕的造型纹样的分类比较,探讨了教派与道家道义以及儒家文化对砖雕内容的影响。长安大学高晓黎的《“榆林式”建筑彩作的艺术特色与活态保护》一文对陕北传统建筑彩作的艺术风貌及功能进行了探讨。西华师范大学的李婕的《郭玉峦功德坊的人类学阐释》通过对郭玉峦龚德坊的文献调查与现实调查,揭示了其记载家庭历史,加强家族凝聚力的功能。黄岗师范学院胡绍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图像与文字——以鄂东黄道山村民堂屋中的民俗美术为例》他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堂屋装饰的变化,揭示了民间艺术内容与风格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山东大学龙圣的《明清杨家埠家堂画及其祭祀内涵的演变》通过对明清堂画的考据,认为堂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民间艺术,而是国家与民间,礼与俗长期互动的产物。

第三、民间技艺的研究

江南大学胡凌的《白族木雕在城市工作中的文化资本优势浅析》以白族木雕作坊在城市生活中获得经济地位的提升,从而强化了族内小群体的认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提供了一个范本。广州美术学院陈晓阳《原生偶像艺术:广州地区的“七姐诞”与七夕公仔》对广州民俗活动中七夕公仔的类别,仪式禁忌,功能与变迁进行了考察。湖南师范大学的陈剑的《凤凰山江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田野调查》对于凤凰山江苗族银饰的分类以及锻制技艺产生的变迁进行了调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秦潇璇《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产业中的转型——基于苏州高新区受工业产业发展调研》一文给我们展示了政府支持下苏州刺绣发展的现状。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张景明的《东北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与文化表意》一文主要总结了东北民间剪纸题材和技法方面的特征,并探讨了官方关注传承能否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热点问题。滨州医学院的卢铭《浅析黄河三角洲“河南张泥娃娃”的文化现象》对河南张泥娃娃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西南民族大学高莉《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通过对格萨尔石刻中造型的研究探讨了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时代内涵。

第四、民间音乐的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李启福《政策扶持与兴国山歌传承及其文化再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潮下,转向表演中的兴国山歌的内容变迁进行探讨。西南科技大学华明玲《四川德阳“苍山大乐”考》对苍山大乐的乐器配置,音乐特点及表演特征仪式过程进行了田野考察。内蒙古师范大学董波的《石堆上的音乐——内蒙古乌拉特地区蒙古族“敖包”祭仪“音声”考察与思考》、云南艺术学院申波的《阐释与“误读”——从彝族“苏尼”单面鼓音乐考察引发的田野思考》对彝族仪式音乐中的服饰音乐舞蹈都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充分体现了在现实的田野考察中,仪式中的艺术门类是密不可分的。山东女子学院林琳的《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艺术人类学阐释》探讨了“口传心授”的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民间音乐教育的素材。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王汉武《英歌舞来源诸说的人类学解读》通过对英歌来源的研究管窥其在潮汕民众生活中的地位及与潮汕族群的微妙关系。

第五、其它

阿尔泰胡家声乐学世界研究所单泰陆先生在他的《藏医中的金龟图像学》一文中探讨了藏医理论中金龟图像的意义和医用价值。绍兴文理学院的朱媛《中国岩画与欧洲洞穴岩画之审美比较》探讨了中国岩画的审美价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任荭《尼泊尔人生活中的宗教与艺术》则总则了对尼泊尔9天之行的文化感受。

造型艺术组的三位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此次会议中讨论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要注意结合对艺术主体的考察以及对文化社会环境的考察。注意论文的时效性问题,能够关注当下研究的相关热点,这样更能引起讨论共鸣,而不是自己蒙头做自己的学问。其次,在影像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大家进行艺术田野的时候,希望不要只是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描述。第三,大家在做报告的时候,观点要集中,不要什么都想说,内容太多反而讲不清楚,无法引起共鸣,并且挤压别人的时间。最后名誉会员张荣华先生也把费孝通先生常常提到的“抓得住,理的清,讲得出,听得懂,好操作”十五个字送给与会学者,对大家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艺术研究院 安丽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