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进行大会主题发言

[日期:2012-07-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7月20日,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随后,大会进行了主题发言。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色音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邓佑玲教授分别主持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以“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新艺术史观——以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为例”为题首先发言。她提出“用艺术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可以研究各种文化的艺术现象,但是否也同样可以研究不同的文化的艺术史”的问题,并试图作出回答。她认为,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陶瓷史,是一种新尝试和一种新的探索。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不同的理论范式的运用,使得历史凸显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和面貌都会有所不同,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所有的艺术史,我们都能以此种方式去重新研究,必定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解读结果。

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以“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与学科景观”为题,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以“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为题分别就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发言。张士闪教授以艺术民俗学为重点阐述对象,以如下学术追求加入这一学术大合唱:强调个体以艺术活动建构世界的能力;深入具体发生场域,对艺术活动进行整体研究;注重民族志书写中的主体间性;提倡从个案出发,以小见大的研究策略。何明教授通过对“艺术人类学为何要迈向艺术建构经验”,“如何迈向艺术建构经验”以及“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什么”的探讨,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理论观点。

国外学者较多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问题,并结合个案进行研究。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荻野昌弘教授以“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体和时间的维度”为题,指出,我们制造自己的风俗文化遗产,只是为了满足被神圣化的欲望,一切皆可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目前需要反思这一概念,他试图诉诸身体和时间两个概念对其重新加以理解。东京大学菅丰教授以“嵌合体(chimera)化的古镇文化”为题,通过对中国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的古镇之“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考察,阐述了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文化的“嵌合体化”的样态和特征。法国学者单泰陆教授则讲述用蒙古阿尔泰潮尔之音的萨满治疗,他认为,在声音治疗中,潮尔独特的声响可达到驱赶堵塞邪气入侵,恢复健康气道,引导重新建造人体和环境敏锐的中心之作用。荷兰莱顿大学威尔弗里德•范•丹姆教授以“‘艺术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人类学”为题,认为艺术人类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记录遍布世界的不同文化之中的“艺术知识”,记录各种人群中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的工作是比较民族志数据,以便建立并解释不同民众看待艺术创作和艺术特性及其效果的异与同。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施传刚教授、中山大学麻国庆教授、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作为评议人分别对专家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与会代表还就学科领域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http://www.imac.edu.cn/news/News.asp?id=5125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