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健,1981年出生,山东安丘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专业,艺术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日本关西学院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兼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
1.2012年,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度中国文论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参与艺术理论与文艺创作部分撰写工作,已结项;
2.2013年,参与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思潮与田野方法”,课题批准号:13DA01,已结项;
3.2014年,参加中国外国专家局项目:艺术人类学的教学与田野考察;
4.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课题: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立项批准号:15CA121,已结项;
5.2015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社会转型与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立项批准号:15AG003,在研。
二、出版著作
1.《中国皮影戏全集·唱腔卷》(合著),文物出版社,2015年
2.《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
3.《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合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
4.《走进艺术人类学》,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
三、发表论文:
2009年
《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第1期
《从民俗学看传统艺术之盛——关于桐柏皮影戏的文化学思考》(合著),作家,2009年第18期
2012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常山战鼓》,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此文同年被收录进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年
《跨越学科藩篱 实践学术创新——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评介》,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
《艺术与人类学》,雷蒙德·弗斯著,王永健译,民族艺术,2013年第6期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轨迹》,收入2013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年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固义傩戏“捉黄鬼”》,收入2013年厦门大学“全国民族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14年出版;
《立足本土立场的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李莉研究员访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第6期
《文化自觉视域下的艺术人类学研究——2014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第6期
《2014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文化报,王永健、杨晓华,2014年12月31日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常山战鼓》,河北日报,2014年4月18日。
2015年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一:中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回顾》,安丽哲、王永健、关祎,民族艺术,2015年第1期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二:城市里的艺术田野》,周星、安丽哲、王永健,民族艺术,2015年第2期
《定义、视域与田野中的问题——“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三》,王永健、关祎、安丽哲,民族艺术,2015年第3期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轨迹》,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2期
《费孝通的艺术人类学思想》,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收录进“2014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出版。
《从文化遗产到有用的资源——景德镇陶瓷手工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田野考察随行侧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1日,B6版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上海城市艺术田野》,洛秦、胡斌、王永健,民族艺术,2015年第5期
《城市中的艺术田野与音乐上海学的生发与实践”——洛秦教授访谈》,王永健、洛秦,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第5期。
《方李莉:一位女人类学家的文化担当》,王永健,中国艺术时空,2015年第6期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探析》,王永健,2015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年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新视域——评《北京798艺术区:市场化语境下的田野考查与追踪》,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探析》,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第5期
《“十二五”期间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论(2011~2015年),艺术探索,2016年第5期
《遗产资源论——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七》,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
《由民族学视角介入艺术人类学研究——色音研究员访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年第6期。
《民间文艺与艺术人类学研究——刘锡诚研究员访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年第4期。
《2015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第3期
《论19世纪晚期欧洲与“原始艺术”的相遇》,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2017年
1.《走进艺术人类学兼谈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思潮——靳大成研究员访谈》王永健、靳大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年第1期
2.《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Art Anthropology in China since the New Period》王永健,Annual Review of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ocial Research vol.14
3.《2016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研究报告》,李修建、王永健,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2期
4.《“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对话——“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方李莉、荻野昌宏、王永健,民族艺术,2017年第2期
5.《伴随“海丝”陶瓷贸易而来的妈祖信仰移植》,王永健,莆田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6.《“原始艺术命题”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王永健,艺术探索,2017年第4期
7.《海外艺术民族志与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一》,杨民康、王永健、宁颖,民族艺术,2017年第3期
担任学术主持工作:
1.《民族艺术》2015年“学界名家”和“前沿论坛”栏目的组稿工作,共组稿9篇。
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艺术人类学与南方民族艺术研究”专栏主持与组稿工作,共组稿8篇。
3.《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第6期,“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专栏的主持与组稿工作,共组稿3篇。
2018年
1.《三江侗画:从文化遗产到人文资源》,南方文坛,2018年第5期
2.《中国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艺术探索,2018年第4期
3.《清代河北剧作家昆腔戏曲的首次集体面世:评吴秀华主编的<清杂剧传奇九种>》,大舞台,2018年第2期
4.《面向普通民众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周星教授访谈》,王永健、周星,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年第4期
5.《跨界与融合:民族学与艺术人类学研究——王建民教授访谈》,王永健、王建民,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年第3期
6.《国际化与在地化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彭兆荣教授访谈》,王永健、彭兆荣,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年第6期
7.《2017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热点研究透视》,艺术学界,第20辑,2018年
8.《搜救珍籍 精审校注》,中国文化报,2018年4月13日,阅读版006
9.《国礼与外交》,中国文化报,2018年5月7日,理论评论版003
10.《乡村建设需多方发力》,2018年6月8日,评论版003
11.《手工艺复兴与工匠精神》,2018年11月4日,工美版007
担任学术主持工作:
《民族艺术》2018年 “前沿论坛”栏目的组稿工作,共组稿3篇。
2019年
1.《后工业社会城市艺术区的景观生产——景德镇陶溪川个案》,民族艺术,2019年第2期
2.《2018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报告》,艺术探索,2019年第3期
3.《《民族艺术》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六》,民族艺术,2019年第4期
4.《合浦港与古代海上陶瓷之路》,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2020年
1.《2019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发表成果热点述评》,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第1期
2.《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历程》,日本爱之大学【文明21】,第44期
3.《日本社区营造对中国艺术乡建的启示》,中国文化报,2020年1月19日第006版
4.《后工业社会城市艺术区的景观消费——景德镇陶溪川个案》,民族艺术,2020年第2期
5.《日本人的艺术化生活是如何营造的》文旅中国网站,2020年4月2日
四、获奖情况
1.201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2013年10月,论文《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轨迹》获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颁发“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三等奖”;
3.201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4.2012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度研究生读书大赛“读书之星”。
5.2015年,论文《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探析》,获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优秀论文奖。
6.2018年12月,论文《后工业社会城市艺术区的景观生产与景观消费》,获国务院参事室举办的“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