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境下的新型母语传播方式
——以纳西语为例
朱永强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摘要:作为构成民族认同的关键因素,民族语言对民族文化及民族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流失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纳西语母语配音视频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新形势下的母语传承体现出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多媒体;纳西语;传承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主要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最大限度地汲取信息与知识。[1]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一手段也以因其便捷、直观、高效的传播方式受到了受众的认可。多媒体除了在常规学校教学课堂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外,也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途径,并诞生了诸多于此相关的“快餐文化”,青少年因其特有的年龄、心理特征而逐渐成为“快餐文化”消费中最活跃的群体。[2]而这一点则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尤其是母语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启发。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人口约为30万,纳西语为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本民族文字“东巴文”被学界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因其传承范式的特殊性,目前只有数量极少本族祭司“东巴”能熟练运用,使用场合也仅限于宗教仪式。基于地理区位及自给自足的物质文化生产类型的影响,社区流动人口微乎其微,使得纳西语一直占据纳西地区主流用语的地位。然自1996年丽江2.3地震和机场通航之后,外界开始逐步关注、熟知丽江,随之而来的是丽江旅游业的大规模开发,外地人大量涌入。至今为止,丽江每年约有500万的流动人口量,这改变甚至颠覆着纳西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模式,表现在语言方面便是语言生态的改变,打破了社会文化生态和自然文化生态的固有联系,影响着传统语言和母语稳定的社会功能域,引发了语言与文化发展的困境。[3]部分纳西族文化工作者最先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传统语言文字的保护工作。就笔者了解,迄今开展了如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建立、青少年东巴祭司培训;纳西族语言文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特色课程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纳西语方向本科教育;纳西语文高校选修课程开设;纳西语文师资培训;纳西语文教材编著等一系列以纳西语文教学为核心的具体工作。[4]其中,较早开设纳西语言文字教学班的纳西族学者郭大烈和黄琳娜夫妇已年过七旬但仍亲力亲为开展母语教学工作,是为其中典范。
作为本民族教育工作者和学者阶层在文化困境中的反思和尝试,以上各措施的开展为纳西文化和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基于中国式应付教育传统和缺乏切实有效地政策性保障,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依附主流话语课程的母语传承方式很容易陷于末倒置、南辕北辙的尴尬境地。不仅民族语文教育形式本身存在问题,本应自幼习得的母语在与传统的给予式、灌输式学校教育方式对话中似也易于产生免疫,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也引出了本文将探讨的问题——介于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平台进行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播,较之传统教育的被动接受方式,该传播方式的知识获取主要靠客体主动汲取,且知识获取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过程。
“妖魅创意工作室”为丽江本土网络视频创意制作工作室,最早于2013年10月在优酷和腾讯等视频门户网站上传母语配音视频短片。至今推出了《唐伯虎点秋香》(12集)、《河东狮吼》(6集)、《猫和老鼠》(2集)、《甲方乙方》(2集)、《少林足球》(7集)、《裸婚时代》、《五朵金花》以及现已更新到第十集的《人在囧途》等母语配音作品。以上作品视频素材均取自同名电影作品,按照画面变化加入符合并体现纳西族地区文化观念、文化现象的极具有极具地方性知识和喜剧效应的纳西语配音。视频每集时长5分钟左右,更新周期为1周,现在视频除了采用网站推广方式外,还加入了微信推广。以上的视频自出现后受到了外界极大的受关注和认可,逐渐成为纳西族地区和纳西语持有者qq群、微博、微信圈内争先转发的对象。视频中出现的一些极具地方性知识的对话则被大家在茶余饭后学习和模仿、上至白发的老者,下至年幼的孩童都有成为其粉丝者。以上为目前正处于更新状态的《人在囧途》视频相关数据情况。
集数 |
更新时间 |
时长 |
点击量 |
所含方言 |
|
网 站 |
微信 |
||||
1 |
2014/7/24 |
5"37 |
51.1万 |
11313 |
塔城腔纳西语、鹤庆腔纳西语 鹤庆汉语方言、永胜汉语方言 纳西普通话、永胜腔普通话 |
2 |
2014/7/30 |
5"37 |
16.2万 |
19831 |
北京普通话、鹤庆汉语方言 鹤庆白族语、九河汉语方言 大研腔普通话、塔城汉语方言 大研镇纳西语、宁蒗汉语方言 |
3 |
2014/8/6 |
5"28 |
12.3万 |
35758 |
北京普通话、鹤庆腔纳西语 塔城腔纳西语、大研镇纳西语 永胜汉语方言、宁蒗汉语方言 大研汉语方言、塔城汉语方言 巨甸汉语方言、下关汉语方言、 洱源汉语方言 |
4 |
2014/8/14 |
6"41 |
10.8万 |
35370 |
鹤庆腔纳西语、塔城腔纳西语 宁蒗汉语方言、大研汉语方言 塔城汉语方言、下关汉语方言 双廊汉语方言 |
5 |
2014/8/20 |
7"52 |
8.3万 |
33071 |
鹤庆汉语方语、下关汉语方言 双廊汉语方言、鹤庆腔纳西语 塔城腔纳西语 |
6 |
2014/8/27 |
9"35 |
8.6万 |
33071 |
大研腔普通话、鹤庆汉语方语 鹤庆腔纳西语、塔城腔纳西语 |
7 |
2014/9/3 |
6"34 |
11.7万 |
33694 |
鹤庆汉语方语、中甸汉语方言 永胜汉语方言、永胜腔普通话 大研镇汉语方言 |
8 |
2014/9/3 |
5"37 |
未上传 |
33693 |
鹤庆腔纳西语、塔城腔纳西语 大研镇纳西语、北京普通话 鹤庆汉语方语、大研腔普通话 大研方言汉语、永胜汉语方言 |
9 |
2014/9/17 |
5"13 |
6.1万 |
27682 |
鹤庆腔纳西语、塔城腔纳西语 |
10 |
2014/9/24 |
5"56 |
4.1万 |
17721 |
鹤庆腔纳西语、塔城腔纳西语 鹤庆汉语方言 |
上表中,从1到10集的视频点击率依次递减(第8集未能在视频网站搜到),第1集拥有最高的点击率(51.1万+1.1万),点击率超过纳西族总人口数(30.88万),更新距今约1周的第10集点击量最低(4.1万+1.7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点击量还将处于不断的增长态势。在该创意视频中,两位男主角的配音分别采用了大理州鹤庆县白族腔纳西语和丽江玉龙县塔城乡纳西语方言,此为两位主角对话用语,也为视频中主要用语;鹤庆汉语方言和塔城汉语方言则成为视频的次要用语,主要在两位主角与其他非纳西族角色对话时使用。视频更新到目前为止,除了述四种方言外,还出现了北京普通话、大研镇纳西语、大研镇汉语方言、纳西普通话、永胜汉语方言、宁蒗汉语方言、大研汉语方言、九河汉语方言、巨甸汉语方言、中甸汉语方言、鹤庆汉语方言、下关汉语方言、洱源汉语方言、双廊汉语方言等14种纳西语和丽江及周边地区汉语方言。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两位主角对话时采用的鹤庆、塔城两地纳西语方言外,还囊括了大研镇、九河、永胜、宁蒗、巨甸、中甸、下关、双廊、北京(北方)等九个地方的汉语方言。因为地缘上的关系,纳西族和白族文化生活关系密切,多有杂居的情况,鹤庆辛屯镇更是与丽江七河镇接壤,两地皆有能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者,而因为两种语言系属迥异,音位多有不同,如大多数纳西语方言辅音中没有鼻音,但鹤庆白语中存在大量后鼻音,导致白语持有者说纳西语时自然的加入后鼻音,造成发音时口腔共振的喜剧效果。除了白族纳西语外,视频中还加入了九河、永胜、宁蒗、巨甸、中甸等方言感较强、较具代表性的区域汉语方言,另外视频中也保留极少的北京普通话。笔者以为,这样的语言配置在保障纳西语持有者成为该视频最大的点击量制造者群体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区域内其他少数民族、其他汉语方言持有者对创意视频的持续关注。另外,视频配音中除了采用以上极能吸引观众的各地方言之外,还注入了很多地方性知识和时尚元素,比如纳西谚语、汉语流行词汇、方言版的“小苹果”等等,这也是该视频能老少皆宜、获得高点击率的重要原因。
这里借用“妖魅创意工作”室发起人沈强的话:“比我们小的那些年轻人会讲纳西话的越来越少了,我觉得如果纳西话(纳西语)只是作为一种研究的东西被放在博物馆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觉得纳西话可以很有趣、生动而且是很好玩,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配音短剧)把信息传达出去。”②
语言不论是对于民族文化抑或一个民族本身都具有不可比拟的意义,语言在民族诸特征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人民在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时,倾注了民族的情感,使语言闪耀着民族特征的光芒。[5]作为交流的工具的角色而言,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可以被其他语言替代的,如同很多人可以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交流使用;作为塑造思维方式的角色而言,语言的功能的弱化已经被默认接受,因为缺乏个性思维的模式化、标准化物质文化创造方式正在不断扩大;但作为民族认同的主要和重要手段而言,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对缺乏诸如明确宗教信仰等强有力认同方式且人口较少的民族而言,母语的缺失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民族文化的内核,因为本民族语言是其形成和构建认同的基础和核心手段。即便具有不可替代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形态和功能的的逐步削弱乃至缺失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原因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境况下,母语配音视频短片等形式的多媒体母语传播方式的出现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即在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话中,应该采取主动的姿态、运用合理地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重申和强化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在为更多地年轻人创造接触、认识和使用民族语文机会的同时也为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注 释:
①视频来源:http://v.qq.com/vplus/c0a69612485d0dee8cd6e6189ae90664,数据截止日2014年9月28日。
②http://www.lijiangtv.com/article/47365-p-1.html
参考文献:
[1]张慧琴.多媒体辅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梁建华.论“快餐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范俊君.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5(6).
[4]杨杰红、张玉琴.东巴文化在学校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9(6).
[5]马学良、戴庆夏.语言和民族[J].民族研究,1983(1).
The New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Naxi
Language in The Multimedia
ZHU Yong-qiang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 Bei jing 10081 )
Abstract: As a key elements of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 langua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thnic culture and the ethnic group .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odernization, loss of minority languages in national regions is an inevitable fact, in this case, the presence of the naxi language native language dubbing video give us a bright, which reflect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Key words: Multimedia;Naxi language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