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葡萄牙土风舞”的历史发展
与演绎特色初探
蔡小雨1 蔡树本2
(1澳门城市大学,澳门 000853;
2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葡萄牙土风舞”属于澳门特色文化,带有浓厚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色彩,起源于葡萄牙经葡萄牙统治澳门时期传入澳门。舞蹈属于集体性质的民族土风舞,舞蹈的形式会根据葡萄牙的不同地区各有特色。本文介绍了葡萄牙土风舞特点以及在澳门的发展历史以及演绎特色,并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葡萄牙土风舞;澳门;历史发展;演绎特色
澳门的葡萄牙土风舞源于远在欧洲的葡萄牙,在当地属于极具特色的民族舞。经过了400多年的葡萄牙统治,使得澳门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其中最能作为澳门的文化标志,同时也最具有西方特色的表演活动就非“葡萄牙土风舞”莫属。随着回归后澳门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更为重视,葡萄牙土风舞的演出机会大大增加,无论澳门当地举办的晚会或庆典,还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甚至是世界各地进行的以澳门为主的商贸会议上,都会出现葡萄牙土风舞的表演。就在刚刚过去的澳门回归15周年晚会上,葡萄牙土风舞还作为晚会当中一个重要的节目,为习近平总书记表演,并有中央电视台一频道现场直播。作为澳门的城市名片,葡萄牙土风舞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虽然葡萄牙土风舞在澳门越来越被政府及社会重视,但相关研究却十分不足,故此作者希望将其整理并总结,使更多的人了解它的独特魅力,也更具系统化。在澳门如何更好地推广葡萄牙土风舞,甚至将其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成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期望。
一、“葡萄牙土风舞”的起源及表演形式
(一)何为土风舞
从不同民族或地区文化的角度来说,“舞蹈是一个深邃的文化载体,一个民族不同时代的某些文化因素,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标志保存在舞蹈中”。[1](271)以舞蹈史的角度进行一下归纳:1.舞蹈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在舞蹈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中,舞蹈受政治的影响极大,其内容、形式及舞蹈思潮,无不被打上时代与阶级的印迹。2.一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也会对舞蹈艺术产生影响,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形象性和鼓励性,能通过直观给予人们感染和教育。3.舞蹈能唤起人们的美感,美化人们的生活,培养人们之观美丑、明善恶、辨真假的能力,提高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陶冶人们的情感,愉悦身心的同时,矫治身体的不良习性,进而成为改善人体使之更加完美的手段。4.舞蹈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艺术形式,在不同层面的交替影响下,是人类全部活动形式的结合体现。
土风舞(FolkDance)字面意为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具体指自然、地理、地形、气候、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历史背景等影响的、为地区人民深爱与地区民众有密切关联的、有自己特色与独特舞姿的舞蹈。张庆三与陈芳枝在1970年《土风舞之路》一书中,对土风舞有更为具体的定义:自然形成,在地理、历史、气候、文化、生活、风俗、思想等因素孕育影响下,经长时间演变,致具备民族、地方特色、为地区人民深爱、融为生活的舞蹈。[2](5)
(二)葡萄牙土风舞的产生
葡萄牙土风舞,是指源自葡萄牙农村地区的舞蹈。17、18世纪间,宫廷舞蹈在葡萄牙皇室中盛传,但却只限于和仅适宜于宫廷内表演,能观赏演出的,都是达官贵人。当时,葡萄牙广大农民都观看不到什么歌舞演出。每当他们欢庆丰收或其他喜庆节日,葡萄牙农村地区的普罗大众,集中到一起,又是跳,又是踏,又是旋转,久而久之,演变成节拍强劲,舞步活泼,变化多端的舞蹈,葡萄牙土风舞应运而生。
最初的葡萄牙土风舞比较单一,服饰亦不大讲究,后经广泛流传,又经过许多艺术加工,发挥了丰富想象力,添加了很多新元素,而葡萄牙各地区亦将自己最具传统地方特色的服饰,作为演出服饰。
葡萄牙土风舞不单只是肢体语言的表演部分,舞蹈本身还包括了文化层面的其他组成,比如服装服饰,生活习俗,其用葡萄牙文伴唱的歌曲更展示了语言文字,礼教思想(见图1①)。
(三)葡萄牙土风舞的分类
在葡萄牙不同地区所表演的舞蹈也是各有区别的,无论从舞蹈的形式上或者所配服装、服饰方面以及所用到的伴奏乐器都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有的地区甚至会有使用特殊道具的舞蹈。
在葡萄牙当地,以葡萄牙历史的省份将不同地区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阿尔加维(Algarve)、上贝拉(BeiraAlta)、上阿连特茹(AltoAlentejo)、下贝拉(BeiraBaixa)、下阿连特茹(BaixoAlentejo)、埃什特雷马杜拉(Estremadura)、山后-上杜罗(Trás-os-MonteseAltoDouro)、海岸杜罗(DouroLitoral)、米尼奥(Minho)、里巴特茹(Ribatejo),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不同,服饰极具地域特色。(见图2②、图3)
以下将列举服饰以及舞蹈方面最具特色的代表地区:地处葡萄牙北部平原地区,以农业及酿酒业为主的米尼奥(Minho)地区,人们生活富裕,故此服装上绣满华丽的装饰花纹,甚至多会配以金器更显华贵,其服装材质也多选用较为厚实的布料。Minho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舞蹈种类,包括最重要的Vira,以及CanaVerde和Malhão。(见图4、图5、图6)
属于埃什特雷马杜拉(Estremadura)区,位于中部海边的拿撒勒(Nazare)地区,人们以打渔为生,故此服装较为宽松且便于出海捕鱼,男性以方格面料为主。女性服饰更具特色,她们穿着的裙子内有七层衬裙,但全部为短裙,只长至膝盖,裙子整体看起来好像是撑开的伞,如此的服饰因为便于女性在浅海的地方工作,既不会弄湿裙子,又有一定的保暖作用。(见图7、图8、图9)
地处葡萄牙中部,以牧业为主的里巴特茹(Ribatejo)地区,男性的服饰为有红边的绿帽、红背心、红色腰封、马裤、长筒袜,服装便于骑马以及放牧。舞蹈以表达爱情为主,男士会围绕着女士旋转舞蹈,有时舞蹈会由两位男士以“竞技”的形式进行,尽显其舞蹈之技能。(见图10、图11)
舞蹈动作方面极具特色的是山后-上杜罗(Trás-os-MonteseAltoDouro)地区,舞者多为男性,他们身穿皮制背心,下穿及膝的裙,腰间还绑着花色各异的头巾,舞蹈时手持木棍,和着由风笛及大鼓奏出的音乐节奏,不同舞者彼此间相互敲击木棍,他们配合默契,在整齐的舞队中不断穿梭变换队形,同时伴随着整齐的木棒敲击声,极具气势,颇具欣赏性。(见图12)
另外远居海岛的马德拉(Madeira)地区,女性裙子为彩色竖图案,头戴标志性的小帽,帽子顶端有一条竖起且卷曲的“天线”。其舞蹈标志性动作为低头弯腰,大臂平伸,小臂与大臂成90度角弯曲,舞蹈时左右脚前后交替踏步,独具特色。(见图13、图14)
(四)葡萄牙土风舞的特点
葡萄牙土风舞多用集体民族舞的形式表演,进行表演的舞者一般以一对男女舞者为单位,因场地及人数原因每只舞都会派出至少两对或更多的舞者加入其中。集体性的舞蹈难度技巧较为平均,更侧重全体舞者间的默契配合以及轻松且完整的视觉效果。舞蹈源自农村,多数以庆丰收、捕鱼、酿酒和爱情等题材,在葡萄牙个别地区表演的土风舞,基本上只体现当地的传统服饰、歌曲和舞蹈,可谓各有特色。
葡萄牙土风舞将唱歌、奏乐和舞蹈融于一体,互为补充,同时出现,同时展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舞者们身着极具葡萄牙民族特色传统服饰,演出现场不仅有现场乐队伴奏,同时还会伴以原汁原味的以葡文演唱的歌曲以及加入不同的表演乐器,比如:最常见的葡国大鼓、手风琴、吉他或曼陀铃、葡国响板以及摇铃鼓、小提琴等,而组成一支现场演奏的乐队以配合舞蹈的表演。
二、“葡萄牙土风舞”于澳门回归前后的发展
(一)澳门的葡萄牙土风舞
毫无疑问,葡萄牙土风舞之所以能够在万里之外的澳门被认识、被推广、被表演,甚至到目前可以作为澳门政府对外活动的标志性表演项目,这一切都源于1553年葡萄牙人来到澳门,他们同时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其中就包括葡萄牙土风舞。
经过葡萄牙400多年的统治,澳门依然保留有很多葡萄牙的印记。在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中,有独特的族群的存在,必定会拥有独特的文化。400多年前,葡萄牙人登上并统治了澳门这块土地,跟随他们一起来到澳门的,还有他们与华人截然不同的文化,葡萄牙土风舞就是诸多特色文化现象的其中之一。邓思平在2009年03月出版的《澳门知识丛书 澳门土生葡人》一书中指出:土生葡人虽然在澳门的土地上生活了近五个世纪,但没有忘记其父辈留下的,深深刻下其民俗烙印的舞蹈——土风舞。葡萄牙土风舞多表演于节庆、聚会、晚宴等欢快的场合中。[3](91)葡国(葡萄牙的简称)土风舞是葡语族群休闲娱乐或表演必不可少的内容。[4](1351-1352)
在澳门另外像葡国土风舞团所表演土生葡人舞蹈艺术、马若龙的艺术创作等等这些新兴的土生精英艺术创作中,我们都可以视为一种土生葡人在澳门乡土意识基础上对自身文化表达的全新尝试。[5]这种全新的尝试也包括融入到当地华人的文化及节庆中(见图15)。
(二)回归前葡萄牙土风舞于澳门的发展
在葡萄牙政府时期,葡萄牙土风舞多出现于葡国人或土生葡人社群中,这里所提到的土生葡人是澳门土生葡人,指在澳门出生和成长,而以葡萄牙语作为父语,以葡萄牙拉丁文化作为本位文化的人群(维基百科,最后更新2014年10月4日,网址http://zh.wikipedia.org/zh-mo/澳门土生葡人)。正是其较为稳定的土生葡人特性才将葡萄牙土风舞完整的保留在澳门这块土地上,成了亚洲独有的葡萄牙土风舞。
可惜的是,有关葡萄牙土风舞在澳门发展的历史文献,我并没有查到,即使与葡萄牙土风舞相关的书目数据,在澳门中央图书馆也仅有由EuricoA.Cebolo编写的《PianoMágico-CançõesPopularesPortuguesas》[6]以及澳门俱乐部歌舞团(GrupodeeCantaresdoClubedeMacau)编写的《MúsicaTradicionalPortuguesa》④与AbelMoura着的《CancioneirodeMúsicaTradicionalPortuguesa》,[7]其内容也仅限于所用音乐的乐谱及歌词,包含少量文字对于表演服饰以及民俗的简介。
20世纪初至前半叶,除具有原生态民众自娱及一定民俗意义功能的“狮舞”“龙舞”等民间舞蹈外,交谊舞、土风舞亦为活跃在澳门不同阶层的舞蹈形态。1980年代初创立的澳门葡国土风舞蹈团和1990年代初创立的澳门俱乐部歌舞团,即是以推广澳门的葡国文化为宗旨,经常远赴欧洲、亚洲的拉丁语系国家和地区,宣传在澳门的葡萄牙文化。而在一些官立的中小学,如鲍思高学校、巴波沙中葡小学等也组织了葡国土风舞舞蹈队。[7](1355-1382)
通过走访葡萄牙土风舞的资深人士,1980年代在澳门出现最早的表演团体,它隶属于葡京酒店日丽餐厅(PortasdoSal),这只葡萄牙土风舞表演队是当时唯一进行公开表演葡萄牙土风舞的组织——澳门葡国土风舞团。据当年的一位舞蹈员回忆,当时演员都是年轻人,不仅怀着表演舞蹈的热情,还有机会赴世界各地进行表演,同时也有不错的报酬,所以大家排练及演出的热情非常高。虽然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依然可以从这位舞蹈员绘声绘色的描述过程中,听的出当年受欢迎的程度以及表演的风采。
回归前,澳门以中葡文化交汇点的位置定位自身的文化品格,作为这种文明汇聚的象征,葡萄牙文化获得较大程度的发展。[7](1355-1382)
1985年澳门文化学会(为现在澳门文化局的前身)主办,在暑假期间开设一系列旨在促进葡国语言及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及提高的课程,学员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希望学生在为期四周的课程及共同生活的体验之中,有效地学习葡语,从而了解和认识葡萄牙,同时增进对澳门的文化及社会经济情况的了解,促进各地学生间的交流。课程当中就包括为期一个月的葡萄牙土风舞课程,当众介绍与学习葡萄牙土风舞,在课程结束前还进行汇报演出。
1999年澳门回归的日益临近,澳门社会各界都有意在回归当日组织一场大型的庆祝巡游活动,专为此项巡游活动,组织500人的葡萄牙土风舞表演队伍。(见图16、图17)
(三)回归后葡萄牙土风舞于澳门的发展
近年来,这种表演(这里指的是葡萄牙土风舞)同时受到华人小区的欢迎,节假日都邀请舞团前来表演,极具葡国民间风味的土风舞音乐,就随着这种舞蹈,在澳门到处回响。[5](1321)正是这种独特性,带给了澳门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澳门的回归,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不断发展,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球化大趋势的影响下,在地化的文化符号(即能够代表本地文化特色的内容)逐渐得到了社会及政府的重视。公职人员协会于2000年成立了葡萄牙土风舞蹈团。[7](1355-1382)
自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起,经过了15年的发展,澳门取得的成就使之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回归后的澳门社会及政府对于葡萄牙土风舞作为澳门特色文化的代表符号的认同度很高,很多大型的活动都离不开葡萄牙土风舞作为澳门的代表标志,比如:1999年庆回归巡游葡萄牙土风舞500人的表演队伍、2001-2009年上海国际旅游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9年上海世博会澳门主题周大巡游等等。作为澳门特色表演节目,澳门周、活力澳门推广周,以及各类澳门为主题的会展及大型会议,葡萄牙土风舞表演都会作为必不可少的特色表演频频上演。每个周末在澳门世界遗产的景观地,同样会为游客上演葡萄牙土风舞表演。(见图18)
三、澳门“葡萄牙土风舞”创新发展及特色
澳门是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缩影,这个旧式葡萄牙殖民地是一个拥有多语言与多文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多元化都结合并掺杂在一起:文化多元化,社会政治多元化,语言多元化以及政体多元化。澳门已经是一个在文化方面高度多元化的社会,今后也将是这样。我们发现,澳门文化多元化是由多种元素混杂的:中国文化、南方习惯与习俗、澳门特殊的文化特征、葡式管理文化、香港的经济文化等等。澳门的身份特征不是抽象的,它融汇在澳门人的生活质量中,澳门的花园里、建筑中、食物中,以及四海一家的价值观里。[8]在澳门有专门的土风舞团体,由十几位土生葡人青年男女组成,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手风琴、口琴、吉他、简易小敲击乐等),在热情的葡萄牙风味乐曲中,欢快起舞。[3]
正是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使得葡萄牙土风舞在推广方面有了极大的便利,例如:教青局于骏箐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的土风舞兴趣班,利用课余时间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暑期活动分为6-11岁年龄组以及12-18岁年龄组分别开设两期兴趣班;而澳门理工学院以及旅游学院也增设了兴趣班,除此之外还不定期举办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以推广葡萄牙土风舞相关的知识。由此也可以发现,以澳门政府及教育单位层面来说,对于推广葡萄牙文化是给予相当重视以及鼓励的。
作者通过加入其中,并不断学习研究,总结以下四个葡萄牙土风舞在澳门独特的方面:
1.参与人员方面。
澳门葡萄牙土风舞其本质仍然是葡萄牙传统的土风舞,无论从舞蹈的动作身形,形式特色方面都依然保持传统的特色。随着澳门的回归,基本法所提出的“澳人治澳”思想方针的指导,在澳门葡国人,土生葡人以及华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作为澳门人对于保留在澳门的独特的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感情。于是澳门的葡萄牙土风舞表演者中,出现了华人的面孔。之后就是越来越多各式的面孔,不仅有澳门当地的华人,还包括前来澳门读书或者工作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葡萄牙土风舞在澳门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入了不同族群的人士共同参与其中,这不仅是推广澳门独具特色中西文化的活动,更是凸显利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活动。
2.舞蹈类型方面。
澳门葡萄牙土风舞在舞蹈编排和表演方面,不局限于葡萄牙某一个地区为主,而是将葡萄牙各个地区的精华,包括特色的舞步舞蹈,美观的服饰,特色道具,标志性的动作等等提取融入到表演的一部分中,使一个完整的表演包括了葡萄牙几个不同地区特色,观众从一个表演中能够领略不同氛围的展示。不同地区包括不同服饰以及配套舞蹈动作的配合,同时舞者伴以当地传统的民歌音乐翩翩起舞。
3.表演场合方面。
葡萄牙土风舞演出场合多种多样,其本身源于欢庆丰收或其他喜庆节日的欢庆活动,而现在在澳门不仅晚宴、嘉年华会表演葡萄牙土风舞,更将其推向会展活动的助兴演出,同时也参加各类的舞蹈节或旅游节活动,甚至还特别为大巡游活动编排了适合巡游活动的舞蹈。
4.澳门本土化方面。
随着在地化越来越被接受及重视,在澳门的葡萄牙土风舞也越来越多的融入澳门的特色,比如:有的民歌旋律没有改变,但歌词部分融入了澳门本土的元素;有的歌曲歌词是用土生葡语(Patuá)写成;还有的歌曲甚至在葡文歌词的基础上,另填了中文的歌词演唱,歌曲同样朗朗上口,又极具澳门中西特色。例如:在澳门有一首非常著名的《AssimSamMacau》(意为澳门就是这样),是一首用葡语演唱的歌曲,它有另一个以土生葡语(Patuá)演唱的版本,名为《MacauSAAssi》(意为澳门就是这样),同时它还有由邓思平填写中文歌词的版本,名为《美食天堂》。
“葡萄牙土风舞作”为澳门特色文化符号,具有历史和传统特色文化的内涵,具有独特的、多元化的以及周围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既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有深度的发掘整理工作,这也是保护澳门本土文化工作非常重要的任务。
对“葡萄牙土风舞”相关文化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以及创意处理,使得其在保留、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锦上添花,在澳门这块土地盛开出独特的艺术之花。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保存自己独特文化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使得“葡萄牙土风舞”在澳门文化这个大环境中更具内含价值与文化个性,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澳门葡萄牙土风舞成为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同时也希望更多青年能够加入其间,亲身体会由它传达出的那份喜悦,分享那份快乐,体会独具特色的中西文化。
注释:
①谱例来自Grupo de e Cantares do Clube de Macau.Música Tradicional Portuguesa[M].澳门:东方基金会.
②本文除图15、18外,其余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③该图片拍摄于2014年,感谢“心在澳门”葡萄牙土风舞蹈协会提供照片。
④同“注释①”。
⑤同“注释③”。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市: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张庆三、陈芳枝.土风舞之路[M].台北市:弦歌图书出版社,1970.
[3]邓思平.澳门知识丛书澳门土生葡人[M].香港:三联,2009.
[4]霍志剑.澳门土生葡人的宗教信仰 从“单一”到“多元混融”的变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穆欣欣.澳门史新编——第四册[M].澳门:澳门基金会,2008.
[6]Abel Moura.Cancioneiro de Música Tradicional Portuguesa[M].澳门:东方基金会.
[7]戴定澄.澳门史新编——第四册[M].澳门:澳门基金会,2008.
[8]B. Santos.总督府礼堂公共演讲稿[A].199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tuguese Folk Dance in Macau
Cai Xiao-yu1; Cai Shu-ben2
(1.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000853;
2.QingDao University Fine Art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
Abstract: The Portuguese Folk Dance (PFD) embraced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represents a distinctive staple of Macau. It originated from Portugal and then was introduced to Macau in the old Portuguese Macau Government times. The folk dance needs a group of people to perform, but it varies from each other since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This study focused on declaiming the specialties in PFD, briefly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obing into how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it well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he Portuguese Folk Dance; Macau; Development History;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