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文化立国的中国期待

[日期:2012-03-05] 来源:  作者:方李莉 [字体: ]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中国将会用一把土打败美国。土的含义就是文化,在以高科技立国的时代,美国人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在未来以文化立国的时代,中国将会超过美国

在未来以文化立国的时代,中国将会超过美国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的竞争是以物的制造和消费以及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但当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以后,文化开始成为一种软实力,许多国家纷纷打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中国也不甘落后,国家领导人不仅把文化看成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还提出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战略目标。

但中国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文化大国,如何才能在下一轮人类社会转型和发展中取胜?笔者认为,首先要发展文化,但发展文化必须要有文化基础,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大家都知道,中国具有五千年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史,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拥有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虽也历史悠久,但其文明都曾被中断,唯有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的记载到今天,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古文献,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基础最雄厚的国家。

记得在十五年前,一位非常有学识的韩国朋友告诉我,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中国将会用一把土打败美国。当时笔者不明白其含义,后来他解释道,土的含义就是文化,在以高科技立国的时代,美国人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在未来以文化立国的时代,中国将会超过美国。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在文化的发展方面有着雄厚的根基。十五年过去了,虽然我们还没有明显地看到他所说的迹象,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的确提高了,文化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加强和显现。

如何利用和发展中国的文化基础

中国的文化发展有基础,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但有基础也要看你如何利用。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要看你如何去利用、发展和整理这些财富。所谓的“文化自觉”,首先就是要如何去认识这些财富,去研究和整理这些财富,知道中华文明是怎么一回事,哪些智慧和哪些财富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当今整个人类社会所需要的。

中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过许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孔子、老子、包括孙子(兵法)的思想至今仍在被世界所关注。15、16世纪到19世纪前中国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丝绸、家具、金银器至今还闪烁在欧洲及美国的各大博物馆中。但在中国的故宫博物院除了一些皇家的奢侈品,我们很难看到这些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是我们选择的眼光有问题,还是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些财富?不仅是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

文化需要积累,也需要不断地整理与研究;文化不是静静的不动的等在那里,让我们很轻易地去摄取、去占有,它需要我们去解读、去探究、去挖掘,去找出我们今天所需要的精华。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在大量地探究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开始的,同样,中国的文艺复兴,也需要我们去读懂,去认识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韩国人说,中国能用一把土打败美国,那是在中国人达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把中华文明的精髓理解透彻,把中国历史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以后才行。

但非常遗憾,纵观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根本就没有机会和没有时间好好做学问。从清末到鸦片战争,到后来的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一直没有安定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本来以为国家安定了,可以坐下来做学问了,但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搞得人心惶惶。到后来,好不容易改革开放了,国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团结,经济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原以为知识分子们可以安定下来做学问了,但物质的诱惑力太大,官本位的思想太严重,而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有人静下心来做学问。

所以,要想文化崛起,要想文化立国、文化自强、文化自信,都离不开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深刻理解。如果我们连古文都看不懂了,连历史上的重要典籍都没有时间看了,我们还能称得上自己有文化吗?

以“非遗”保护为例谈中国文化的研究与梳理工作

近年来,国家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是一个全面认识中国文化的契机。因为要将这项工作做好,不仅需要田野考察,也需要阅读典籍,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同样,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现成的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纪录、去整理和去保存的,其也有一个逐步地去理解、认识和发掘的过程。

过去我们常认为文献记载的精英文化和口头传授的民间文化没有什么关系,但通过长期的田野考察作业,笔者认为关系非常大。古人说:“礼失求诸野”,许多文献记载的历史文化及风俗,在精英阶层和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消失了,但在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农村,却被保存了下来。我们今天看它是民间的,但在若干百年或千年前它却是精英的,甚至是宫廷的。我们今天看它是口头传授的,但在若干千年或若干百年前却是有文字记载的。如2001年到2004年期间,笔者在陕西的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做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关中一带的农村,由于临近古代的长安城,其婚丧嫁娶的许多礼俗,仍然遵循周代古俗。在考察的过程中还了解到,西安附近的一个村庄,千余年来一直在许多民俗活动中演奏着唐代的宫廷音乐,还保存着非常完好的唐代宫廷乐谱。因此,我们在研究它的历史时,只有利用唐代的宫廷古籍才能说得清楚。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应该对其进行认定、纪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还必须对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挖掘,说清楚其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从而做到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来历发展及文化核心。中国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从甲骨文的纪录到今天的文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是任何国家都难以与之匹敌的珍贵财富。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它,利用它,把它和今天还存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结合起来,那么重新认识中国的历史,推动中国的文化复兴,达到中国的文化自觉,进而做到文化的自信与自强,就有了很深的研究基础。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资料链接

“文化大国”如何可能?

可以肯定,用钱堆,是不行的。那只能叫“纹银大国”。光演戏,也是不行的。那只能叫“文艺大国”。把别人偷的,地下埋的,都找回来、挖出来,同样不行。那只能叫“文物大国”。纹银大国、文艺大国、文物大国,都不能叫“文化大国”。文化大国得能“化”,得能影响别人,影响世界,甚至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这就必须有“干货”,有拿得出手、站得住脚、经得起历史检验,让他人由衷钦佩、赞美、学习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有体现出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

那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一要实干,喊口号是没有用的;二要智慧,打官腔是没有用的;三要理性,唱高调是没有用的。动不动就“不高兴”,更是无聊。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是吼叫出来的。那样的垃圾制造得越多,我们离文化大国就越远。

更何况,文化大国,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成为“文化大国”,也不应该是少数精英的一厢情愿,而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追求。国民活得有尊严,中国才有尊严;国民活得有文化,中国才有文化。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能产生出有影响力的人物、思想和作品。因为人民的实践,才是文化的源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