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至7日,“纸之路”第四届东亚纸张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180余名来自中、日、韩、朝、蒙等国的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交流本国传统造纸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与会者不约而同地表示,“后继无人”成为困扰东亚各国传统造纸术流失的关键因素。
由于东亚各国年轻人普遍认为,传统造纸术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纷纷选择离开,致使古老的技术面临消亡的窘境。
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彭银说,贵州至今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造纸技艺,但由于过度砍伐,传统造纸周期长导致原料不足和经济效益过低,受到世人忽视,从而被迫隐退“江湖”。这种古老的技艺所剩无几,除几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都化作遗址。
“传统造纸术已成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的‘副业’,甚至只是源于祖业难舍的情节”,彭银说,目前掌握传统造纸技术的基本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继承,只因这项技术几乎毫无经济价值。
日本国宝修理装潢师联盟理事长冈兴造则称,日本国宝联盟成立近51年,专业资格制度建立也有10年时间,但依然面临“后继无人”的困扰,虽然30年前已为女性敞开大门,目前女性已超过总人数的60%,但依然满足不了更多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
韩国装潢研究会会长朴智善无奈地表示,虽已对传统造纸术的传承与保护付出很多努力,但在韩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不足10人。
与会专家均认为,传统造纸术是东亚文明的象征和标志,不应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而消亡或泯灭。东亚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在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寻求一条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传统造纸工艺发展之路。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主任詹长法说,针对东亚各国面临的传统造纸术受“后继无人”的困扰,中日韩欲联手进行“‘丝路’沿线人才培训” 计划,以缓解此领域人才匮乏的窘境。(冯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