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凤翔木版年画:从大众到“小众”

[日期:2010-12-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曹洋 [字体: ]

不久前,在山东省举办的一次非遗博览会上,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展位吸引了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让凤翔木版年画的第20代传人邰立平百感交集。这些年画曾是农耕时代年节里祈求家宅平安不可缺少的存在,如今只能在民间美术品的领域里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提到凤翔木版年画,不能不说凤翔南肖里的邰家,凤翔木版年画有文字可查的历史便见于邰家的西凤世兴画局家谱。据家谱记载,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最盛时期,凤翔地区有3个村、100多户人家做年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设计、雕刻、印刷、彩绘、发售的作坊生产,其中以凤翔邰氏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早在明正德二年(1507年),邰氏家族已有8户从事年画制作。此后历经数代,从“万盛画局”到“荣兴画局”再到“世兴画局”,传至邰立平的祖父一代达到顶峰。邰立平说:“我爷爷是1893年出生的,他把世兴画局做到了一个高度。当时我们家有上千套年画版,其中有200多套是我爷爷原创的,在西北五省影响很大。”

凤翔木版年画跟其他年画在门类上大致相同,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但在造型和用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凤翔木版年画的造型比较夸张,人物的头部占整个身体的1/4到1/3以上,整体感觉粗犷威猛。用色多用大红大绿,全部用手工套印完成,色彩对比强烈,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邰立平说。

除了凤翔,陕西的木版年画还有汉中和长安县两个产地。“文革”期间,三地的年画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到1978年开始恢复时,凤翔成为仅存的硕果。之后的十年,凤翔木版年画迎来了行业发展中的又一个春天,100多家作坊从事年画刻印,年产量达上千万张,主要销往西北五省和川北地区。可惜好景不长,1988年,机器胶印年画开始兴起。在胶印年画成本低廉、生产高效、不易褪色的强大攻势下,延续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的木版年画难以抗衡,只能“退避三舍”,开始从大众走向“小众”。邰立平说:“为了在市场上求生存,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用宣纸制作,将套印与手工填染相结合,印制更加精良细致。传统手工很难跟机器竞争,只能靠提升年画的品质,走高端路线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