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春分。由北京市朝外街道主办的第四届“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在北京市日坛公园圜丘举行。“春分朝阳”的创意出自北京民俗专家赵书先生,当日,赵书先生接受了中国网的采访,谈了策划这一民俗活动的初衷。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农历二十四节气”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当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的赵书认为北京应该首先对此作出响应,弘扬中国的节气文化。他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大家都不吭声,谁来保护这些文化。”
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赵书说这句话原本是“地域的就是世界的。”而一个国家 的文化复兴,也该是从地域开始的。赵书选择了北京城最基础的地域单位――街道社区。根据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民俗传统,赵书让这些节气分别落户于相应的社区街道,如东城建国门街道的立春舞春牛活动、南锣鼓巷的惊蛰活动,东城和平里的和平夏至活动等等。那么春分为何选择了日坛呢?
春分 太阳的生日
3月20日,北京城迎来强烈的沙尘暴天气,“春分朝阳”的主办方都在为恶劣的天气担忧,可到了21日,“老天爷”就给了他们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咱是给老天爷过生日,他能不给面子吗!”有人这样说笑道。
“老天爷的生日”?这正是赵书选择日坛的原因。据赵书介绍,春分原本是一个节日,被定在农历二月初一,名叫中和节。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它与农历二月二的龙抬头、二月初三文昌节(民间信仰中主管文化的神文昌帝君的生日)一起,形成了一种崇尚太阳、崇尚文化的传统。赵书介绍说,中华民族是个崇尚太阳的民族,中国人喜欢红色,这些审美情趣都来自对太阳的崇拜。在过去,帝王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太阳的仪式,而明清两代帝王祭日的地点正是北京日坛。
然而,“春分朝阳”并未像许多民俗活动一样,去刻意复活帝王祭日的仪式,取而代之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与文艺表演。对此,赵书认为这才是还原了这一民俗的原状。他介绍说,帝王只是历史的一个阶段,皇家祭日也是如此。最初,在春分祭祀太阳的活动都是人民自发的行为,至秦始皇时才开始被皇家垄断。他说,“民俗是人民的创造,现在我们做的就是把节日还给人民。”
让春分成为中国旅游日
“春分、二十四节气,这些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人最先发现了二十四节气,这是中国人对整个世界的一大贡献。”赵书就是要通过举办这些民俗活动,扩大节气文化的影响力,通过二十四节气让民俗深入人心,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朝阳春分”不仅吸引了附近的居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朋友。赵书已经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现在,赵书与北京朝外街道正致力于将春分申报为中国旅游日。赵书介绍说,春分还是个踏青游艺的节日,四川地区的踏青节、满族的柳树节、哈萨克族的那吾鲁兹节,这些节日都选择了春分这个日子。相比起人们热议的“徐霞客生日”、“徐霞客出行日”、“毛主席生日”等日子,赵书更看好春分,他说:“徐霞客、毛主席都是中国的,而春分属于全世界。”历史是民族的根、哲学是民族的魂、文艺是民族的脸面,而民俗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赵书希望通过努力,让二十四节气,让我们的民俗文化受到更多的重视。
相关阅读:您所不知道的春分习俗
太阳钱粮
春分是个关于太阳的节日,祭祀太阳,吃太阳糕,这些与太阳有关的活动构成春分的习俗,在老北京,还有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叫烧“太阳钱粮”。在春分,人们会将春节期间贴的福字、红纸等等迎着太阳烧掉,这就是烧“太阳钱粮”。按照民间的说法,烧福得福。据民俗专家赵书先生介绍,春节过后,春节期间所贴的福字等等需要处理,春分烧太阳钱粮便是一种处理方式。过了春分,人们就该告别春节的节日氛围,开始学习、工作了。赵书说,这种风俗也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节奏感。
踢球打杆逛二闸
“小孩小孩跟我玩,踢球打杆逛二闸。”这是老北京关于春分的歌谣。据赵书先生介绍,春分是个踏青游艺的节日,这首歌谣所说的就是老北京人的春分游艺项目。所谓踢球,是指踢石球,也叫蹴球,它与我们常说的蹴鞠不同。这种活动是在一块十米见方的场地中围一圆圈,中间放红色、蓝色各两个石球,选手踩着石球互相踢,击中对方的球即可得分。赵书说,随着柏油路的普及,这种运动渐渐消失。现在,蹴球运动已成为北京民运会的正式项目,在卢沟桥、顺义等地的农民中,这种运动依然流行。所谓打杆,是一种打花棍的游戏。手持两根杆子击打一支花杆,让它在空中翻飞不落地。此外,抖空竹、踢毽子等等也都是春分时节不可缺少的游艺项目。而逛二闸则是指北京当时最著名的春分游艺庙会。
(来源:中国网/作者:任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