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体和时间的维度
荻野昌弘著 李修建 译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日本国,兵库县西宫市 622-8501)
摘要:我们制造自己的风俗文化遗产,只是为了满足被神圣化的欲望。一切皆可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目前需要反思这一概念。我试图诉诸身体和时间两个概念对其重新加以理解。
关键词: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时间;身体
近20年来,艺术的概念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首先是艺术和文化的关系。依照现代美学的定义,艺术是某种卓越特出之物。伟大的艺术家要受到社会的尊崇。相反,人类学对艺术的定义颇为宽泛,将其囊括在文化的疆域之内。“艺术品”是文化的一部分,表明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
这两种对立的艺术定义背后,隐含了“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之别。民间文化被潜在地视为缺少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来所评估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免于这种区分。它指的是“族群和社区从先辈传承而来的活态表现形式和传统”。“文化”似乎发现了乡村传统的价值,尤其是非西方国家的。不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是文化传统的承袭而非文化生产自身的价值。一个老套的案例就是“法国美食”(gastronomie fran aise),此乃法国乡村和家庭中共同进餐的饮食传统。实际上,不惟法国,世界上所有社区皆有其饮食传统。不过,一种普通的习俗,因着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被制度性的神圣化了,如中国的京剧和日本的能剧。我们制造自己的风俗文化遗产,只是为了满足被神圣化的欲望。一切皆可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目前需要反思这一概念。我试图诉诸身体和时间两个概念对其重新加以理解。
一、两种保护体系
日本存在两种不同的保护体系。第一种是演员—观众体系。能剧和歌舞伎的演员面对观众在剧场里表演,他们需要大批公众对他们的艺术和表演感兴趣。
他们积极地应用“人间国宝”的概念。“人间国宝”最初是一个新闻学的术语,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颁布之后得到推广。这一概念表明了日本独特的保护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针对的是重要无形文化财或人间国宝。文化财保护法选用了“重要无形文化财”这一概念。两个概念经常互换使用,不过意义非常不同。法律中应用的术语指的不是“活着的”人,而是对无形的工艺模式或技艺的保护。相反,新闻学术语“人间国宝”特指的是艺术家。演员和新闻工作者喜欢选用后者,因为公众更易理解。
人间国宝的观念使得诸如陶器等商品的市场得到复兴。由于人间国宝重视的是创作技巧,而非单个艺术品的价值,陶瓷艺术世界藉此得以重新组合。那些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的陶瓷作品的市场价值迅速攀升。三轮休雪、清水卯一和山本陶秀在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之后,其作品的估价稳步增长。清水在1985年被认定之后,作品的估价增长得尤为迅猛,超过了晚于他两年认定的山本。三人之中,三轮在1983年最早得到认定,1994年,他的作品在日本的所有陶艺家中估价最高。无论何时来看,三位陶艺家作品的估价都与他们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有关。
陶瓷行业使用重要无形文化财体系和新闻学上的更为通行的术语“人间国宝”,是由于他们像歌舞伎和能剧一样,同样需要公众欣赏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市场。
第二种体系拥有自己的制度保护传统,这就是家元制度。创始人的后代垄断着向其子弟颁发毕业文凭的权力。花道与茶道即是如此。他们不需要人间国宝,因为家元制度以家元之间的关系,即创始人的家族、教授和子弟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明治维新之后,武士失权,茶道和花道的创始人家族丧失了保护人。于是,他们发展出了一套适当的学习体系。他们向那些意欲成为教授的人颁发证书。持证教授有自己的学校,以传授那些传承自身技艺,能够成为教授的弟子。许多女子高中也设有相关课程,介绍茶道或花道。
茶道包括主客之间的多重交流互动。茶道的所有参与者都要遵循含蓄而优雅的规则。弟子向教授学习礼仪,他们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家元选择这种制度,是因为茶道只存于亲朋好友之间,而不向公众开放。茶道本质上是交互的,因此家元不会依靠公众的证明,他们不需要使用重要无形文化财制度。
这两种保护制度都由一个单一的逻辑所支撑。我们称之为现实化逻辑(the logic of actualization)。现实化是指试图在当前复兴曾经存在或据信曾经存在的事物。传统表演艺术如能剧和歌舞伎,即受“现实化逻辑”所支持。戏剧表演在演员和表演者演出时才被初次赋于“形式”。如果没有有血有肉的表演者,这些传统就不可能得到传承。就此而言,传统的意义不在于忠实地传承过去的遗产,而重在当前将某种特殊表演理解为传统。①
二、后现代的时间概念
这与西方将一个固定的传统从过去传到现在再传到未来的方法似有不同。传统本身是不可见的,只有通过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技巧,才能鲜活地存在于当下。这两种方法之间有明显的对立吗?
我们至少可以假定,在现实化逻辑中存在一种密切的时间观念。这种观念被界定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提出者是法国哲学家利奥塔。利奥塔(1988)提出,现代性规定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历史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他认为现代性必须在解放哲学之下被赋予形式,亦即,人类被解放的观念。当然,这一解放哲学——“宏大叙事”——可以用多种方式加以建构:从马克思主义所称的剥削和异化中解放,从资本主义的技术和工业所导致的贫穷中解放,通过基督之爱得到救赎,这些都是解放哲学在现代的复现。
不过,在利奥塔看来,处于支配地位两个世纪之久的西欧现代哲学思想已经开始走向崩溃。这是由奥斯威辛引发的。如果历史沿着人类解放的道路前行,那么现代哲学无法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犹太人遭到屠杀。因此,当现代哲学已经无能为力的观念变得深植人心,它那隐藏的薄弱部位便逐渐浮出水面。现代性的两面性是后现代主义最典型的特征之一。由此,后现代主义(就像多次指出的那样)并非指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的时代思潮。实际上,在现代主义之后会出现一种新的时代思潮,这种观念正是现代主义者的历史观。将后现代主义仅仅视为一种时代思潮,便剥夺了这一概念的最典型特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现代意识将过去视为被当下超越的时代。相反,后现代主义放弃了在线性历史观下对离散事件和元素的排序。换句话说,在现代主义者看来,过去是由当下界定的,当下又是由未来界定的,后现代主义摒弃了这种历史观,它转而寻求意义,或者表现意义产生的过程。利奥塔认为,这类似于精神分析。在治疗过程中,精神分析师对患者费力压制的、没有意识操纵的泛滥的记忆进行排序,力图理解它们,以之作为识别混乱的方法。应该说,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历史意识,就像精神分析对过去泛滥的图像的处理方式,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历史意识所抛弃的复现的记忆的定位。
现实化的逻辑和后现代的时间概念具有某种共同之处。首先,这两种思想模式都强调记忆而非线性历史。记忆被视为复现的。其次,所复现的东西被“相信”存在于过去。因此,这些思想模式并不关心传统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它看上去像“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
三、身体和时间
这些特征将我们引向了另一个我们感兴趣的概念:身体。无形文化财指的是身体。那些被假定为存在于过去的事物是通过无形文化财的持有人的身体现实化的。在日本,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被新闻媒体奉为“国宝”。秘而不宣的技艺和知识仅为某些杰出的个人所掌握,通过他们的表演得以实现。在许多案例中,这些个人在像歌舞伎剧院这样的世袭制度中受训。这好像是他们的传统性的一个证据。不过,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所提出的“习性”概念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世袭制度。根据这一概念,理解和认识艺术价值的社会性的技巧和知识早在家庭中就开始酝酿了;它无意识地嵌入到身体之中。因此,习性保证了文化的传承。
我们的结论是,文化的传承本质上依赖于现实化的逻辑。时间的现代概念,历史的和线性的,与艺术家们所真正具有的时间观是不相容的。法国美食,很奇怪地注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并不满足被认定的必要条件,因为它只是一个社区里简单的风俗的遗存。
事实上,这一选择是无意识地以现代时间概念为基础的。现代艺术,被先天地排除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候选者之外。伟大的芭蕾舞演员永远不会被归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芭蕾舞被视为由伟大的表演者不断地加以革新,它属于“高雅”文化,而非民间风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的,从前现代社会留传下来的,如果不进行法律保护就会消失了的。这一标准表面上认可了文化多样性,实则深植于现代时间概念。因此,我们需要用现实化的逻辑反思文化的传承,以改变不合理的标准。
注释:
①关于现实化逻辑的深入研究,可以参看拙文《有形与无形:现实化逻辑》,载《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蔡玉琴译,李修建校。
Introsp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Body and Time Dimension
Written by Masahiro Ogino Translated by LI Xiu-jian
(Faculty of Society of the <?JapanKwanseiGakuinUniversity, Hyogo, Nishinomiya, Japan 622-8501)
Abstract: we build our own custom culture heritage, just to satisfy the desire for sanctification. Everything can be turned in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us, the concep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ll become meaningless. We now need to reconsider this concept. I have tried to re-understand it appealing to the body and time concepts.
Key words: introspec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time;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