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周和平: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日期:2012-08-27] 来源:文汇报  作者:周和平 [字体: ]

演讲者:周和平

地点: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

演讲者简介:周和平1949年出生,河北沙河市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2001年3月起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任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3月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兼秘书长,2007年4月任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2009年12月起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事业形态。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可能。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形态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和通讯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信息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相继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建立信息网络,支持国家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快步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在此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的形式应运而生。

一些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陆续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和国家级的战略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和开发,世界图书馆事业全面进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时期。1990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启动关西数字图书馆计划;1993年,英国启动电子图书馆计划;1994年和1998年,美国先后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先导研究一期和二期计划;2000年,法国启动“文化精品数字化”项目;2005年,欧盟启动欧洲数字图书馆计划;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开通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2010年,中日韩三国国家图书馆共同启动了亚洲数字图书馆计划。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的实践已经经历了资源大规模数字化、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和集成服务系统建设等阶段,进入了较为成熟的稳步发展时期。

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不断深入。虽然今天对于数字图书馆是什么有着近百种定义,但对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本质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即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新的发展形态,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分布、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整体,通过各种媒体提供友好、高效的服务,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知识。具体来说,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海量的资源规模。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局限,形成了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在内的海量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形态不同,组织方式各异,既包括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也包括各种类型的原生数字资源,还包括其他虚拟馆藏。

其二,有序的资源内容。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统一标准对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处理。同时,数字图书馆还利用了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整理与组织方法,对数字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并基于知识组织和知识挖掘技术,将知识单元按统一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

其三,基于多种媒体的服务。数字图书馆基于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依托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媒介,遵循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的新规律,提供用户深度参与的、交互式的开放信息交流环境,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智能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体渠道,将数字图书馆服务推送到千家万户,推送到用户身边,人们得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信息与知识。

其四,高度共享的平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具有易于复制、易于传播的特性,基于网络平台和开放协议,使数字图书馆能够为更大范围的用户同时提供可共享的服务。通过对多个分布式异构资源库的无缝连接,能够方便地实现不同数字图书馆系统之间的用户双向认证和资源双向访问,其共享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传统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当前,以我国城市图书馆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

一是覆盖全国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后,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2952个,文化馆328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390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6.97亿册(件),数字资源总量已超过600TB,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达0.52册;各地结合实际,探索了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一卡通”、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新的服务模式,为依托各级图书馆进一步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事业基础。

二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环境逐步完善。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以光网络和3G为核心的下一代通信网络、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迅猛发展,三网融合加快推进。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3%,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3.56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亿户。同时,数字信息增长迅速,截至2011年底,中文网页数量达866亿个,年增长率达44.3%;截至2010年底,中国电子书总量已达115万种,年新增18万种;单独出版的数字报已达700份以上,电子期刊已近万种。人们置身于一个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环境中,这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内容。

三是信息与知识获取途径日趋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与阅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多媒体的新特点。数字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日益普及,2011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38.6%,其中27.6%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搜索引擎及各种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4.07亿,博客用户达到3.19亿,微博用户达到2.5亿,对图书馆开展基于全媒体、多终端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是国内数字图书馆探索与实践基本成熟。我国自1995年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研发,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网络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由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行业性数字图书馆和各区域数字图书馆组成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积累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资源,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针对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围绕数字资源制作、管理、组织、存储、访问、服务的技术支撑环境,为进一步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事业形态。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可能。

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图书馆事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加速融合,向复合图书馆转型,一个新的服务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建立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性协同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当今世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新趋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一个覆盖全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正在形成。最近,文化部和财政部又下发文件,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其目的是搭建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以省、市、县各级图书馆为节点的虚拟网,帮助各级图书馆建立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从而全面提升各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使数字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身边便捷、高效、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平台,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建设标准化的硬件平台

标准化的硬件平台是搭建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的载体,是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和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设施基础。为此,推广工程根据各级图书馆的建设规模及其在全国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中承担的不同职责,按照省、市分别确定硬件的配置标准;各地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建设规划,为县级以下基层图书馆确定硬件配置标准。硬件配置包括必配硬件和选配硬件,其中必配项为各地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中的设备,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

二是建设开放互联的软件平台

目前,国家图书馆已经围绕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建设了一系列应用系统和业务系统,推广工程将以此为基础,为全国各级图书馆建立规范、易用的业务软件平台。为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总体功能要求,工程将为各省、市馆提供必配软件,各馆还可以根据本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安装选配软件。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对于各馆已经建设的、满足功能需要的类似系统,将提供开放接口,支持各馆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与工程平台的无缝连接,共享平台资源与服务。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的搭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网络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先行实现双向功能,其他地区可先以接受资源、提供服务为主,逐步完善功能。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信息化工程,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还要充分利用各地区规划建设的其他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强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数字书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数字电视、移动服务等数字化平台的整合,一方面充分利用其网络设施、数字资源和服务渠道,另一方面要按照开放建设的思路,充分考虑与这些平台的对接。

三是建设高度共享的资源体系

资源建设始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推广工程将联合全国各级数字图书馆,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各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登记、联合建设和协同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将进行数字资源的统一登记,搭建统一揭示平台,以掌握已建资源的具体情况,支持各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将对国家图书馆和地方各级图书馆的各类型已建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有序的资源集合;与此同时,还将全面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根据需求牵引的原则,建设一批优质特色资源,到“十二五”末,极大丰富各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保有量,形成全国数字资源分级保障体系。

四是建设覆盖全媒体的服务平台

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还将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高度集成各级公共图书馆所能够提供的各类型资源和服务,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多网络平台和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多媒体终端提供惠及全民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在这个平台上,各级数字图书馆之间将逐步实现用户的双向认证和资源的双向共享,从而最终实现全国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内的用户统一认证和资源一站式获取,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在此基础上,借助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不断优化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建设互动式知识服务环境,实现人机的良好交互,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与知识服务。

五是建设基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也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保障。为了实现全国各级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互联互通,首先要统一“交通规则”,本着“联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围绕数字资源生命周期,构建从资源创建、描述、组织管理、服务到长期保存各环节的推广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工程还将结合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实际需要,围绕核心业务流程建立操作规范。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致力于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进程,优先采用国际已有成熟标准,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应用指南。同时,希望进一步加强与ISO、IFLA等国际组织的联系,将经过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检验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六是建设高度集成的业务管理平台

数字图书馆虽然是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但仍然承担着人类知识有序化的基本功能,其基础业务仍然是采、编、阅、藏。因此,在规划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工程按照“基于图书馆业务全流程”的思路,希望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整体提升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水平。过去十几年中,我国各级图书馆积极开展合作,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围绕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发展,陆续建立了联合编目、古籍普查与保护、民国时期文献普查与保护、立法决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社会教育服务等业务管理平台。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已有平台的优势,在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工程将进一步加强统一规划,充分整合这些平台的资源和服务,并利用新的网络平台,为这些业务的管理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和资源支撑。

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城市”建设

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城市化率已达到51.27%,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今天,城市现代化建设正在逐步进入“智慧城市”的崭新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存城市历史,传播城市文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目标愿景,即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向社会公众提供普惠均等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手段,全面提升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职责。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打造传播内容更为丰富、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传播方式更为多样、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服务网络,使人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媒体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身边的图书馆,成为嵌入人们生活的图书馆。特别是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升城市图书馆发展水平,发挥城市图书馆对区域图书馆事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形成全面覆盖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

二是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对图书馆的需求

今天的图书馆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文献借阅场所,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开放公共空间,既为城市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日常交流和文化休闲的场所,一个提高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场所。为此,图书馆正在积极通过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支持人们在这里交流信息、分享知识,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新的文化关系。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图书馆进一步拓展职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它使图书馆得以渗透到用户日常工作、学习和交往的虚拟空间中,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支持市民和社会群体的终身学习与事业发展,从而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城市化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是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转型

当前,图书馆正处于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体,以到馆服务为主要形式,而数字图书馆则将以数字资源为主体,以网络化服务为主要形式。这个转型非常复杂,它涉及到图书馆采、编、阅、藏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在许多图书馆,传统业务与现代业务之间依然是两张皮,互不相干,各自运行,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之间缺乏整合,到馆服务与网络化服务之间缺乏联结。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使我们能够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重新设计图书馆,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充分整合各类型信息资源,提供基于全媒体的信息与知识服务,从而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四是有利于图书馆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全球信息量每两年翻一番的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图书馆能够收集人类所生产的所有信息资源,也没有任何一个图书馆能够独自满足用户所有的信息需求。面对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不断增长带来的挑战,图书馆选择了广泛的协调与合作,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竞争能力。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效整合一个区域内所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经费投入和软硬件技术平台,在建立区域内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各馆能够在统一规划下共建资源,协调服务,使各级图书馆的资源都能够为区域数字图书馆系统提供资源支撑,使各级图书馆都成为区域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服务节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图书馆群,有效支持城市的管理服务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创新,为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