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非遗”保护进入数字化时代

[日期:2011-12-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沈嘉)“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验收完毕。一期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开发应用,数字化标准规范初步制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主持该项国家级项目的中国艺术研究院25日下午在此间召开了验收展示会,并披露了上述信息。

据介绍,“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已完成非遗资源数据库的项目库和专题库建设。其中,项目库收录了1219项国家级名录和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信息,专题库收录了传统戏剧、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的相关信息。

同时,制定了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标准和工作规范草案7项,包括3项基础类标准和4项业务类标准及工作规范等。

上述成果,被认为将为今后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整体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并为非遗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搭建重要框架与模型。

来自项目验收组专家的意见称,“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以较高的工作效率,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结构设计、功能实现和技术操作等方面显示出国家级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水平和实力。

会议现场还进行了秦腔、高密扑灰年画、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三个国家级非遗名录试点项目的数字化资源采集示意及专题展示。

记者看到,在对非遗项目的信息采集方式上,一期工程使用了不少高质量的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及先进的测绘手段进行记录、整理,保留了大量“基因式”的信息,令观者可对非遗艺术和技艺产生十分直观的理解。

据知,“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作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规划项目,将按工程整体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非遗资源数据库也将继续丰富。(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