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组辞旧迎新会纪要
二、 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总体报告书大纲
三、课题最终成果出版形式
课题组辞旧迎新会纪要
时 间:2004年月12月24日下午
地 点:中国艺术研究院西部人文课题组办公室
主要内容:一、2004年工作总结;二、2005年工作安排。
主持人:方李莉
与会人员:任大援、马盛德、刘文峰、刘 托、赵权利、萧 梅、杨 阳、康玉岩、包澄洁、何玉人、胡晶莹、王 涛、员雪梅、王英瑞、张 欣、杨 群、孙江宁、杨 秀、蔡玉琴、付京华、张登峰、孟凡行。
2004年12月24日下午,在西部人文课题组办公室,召开了一个课题组全体在京学者的辞旧迎新茶话会。大家聚集一堂,回顾一年来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探讨下一年的工作安排。
课题组组长方李莉首先代表课题组总结了一年的工作。归结起来,2004年课题组主要有两次大的活动:一是6月份组织了第一期阶段性成果汇报;二是9月份召开了“西部人文资源论坛”学术研讨会,反映不错。《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已基本整理完成。今年最大的收获是和民族出版社协作出版8本书,书稿现已全部交给了出版社。目前已经整理好的书稿有:一本是《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是“西部人文资源论坛”的论文中选出来的;一本是《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是大家在收集数据库资料的过程中写成的考察报告(笔记、日志),内容较多;一本是根据“西部人文资源论坛”会上展览的资料,整理出一本图册,书名暂定为《我们走过的西部》;还有一本《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是西安美术学院学生在考察、收集关中民间工艺数据库资料时写成的考察报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关中农民生活的变迁过程;另外还有学者的系列考察笔记。以上是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部分。
2005年的工作计划大致如下:
一、继续完成数据库的采集工作,每个组的数据库采集编写工作争取在2005年5月以前全部完成。现在有的组工作进展较好,已经交上来不少研究成果,但有的组进度较慢,希望大家抓紧,努力跟上。稿子收齐了以后,我们还要请专家审稿看稿,并进行后期录入、扫描,最后建数据库。
二、出版社很看重我们的最终成果,即《西部人文资源丛书》。现在考虑是分省还是分专业出,认为各有利弊。我们的计划是2005年上半年数据库的资料无论如何要全部交齐制作,再在数据库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丛书,争取2005年年底审稿,2006年交给出版社,和数据库同时结题完成。
三、2005年除完成数据库外,还计划做一些成体系的考察,因为课题研究的数据库部分只是西北人文资源的整体梳理,最后研究的成果还必须要有理论的总结与对策的讨论。而这些理论的总结与讨论离不开对现实的调查研究,以前我们虽然也做了一些考察和个案研究,但还不足以完全说明问题。我们还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为此,课题组将在2005年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考察目标。现在由于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导向影响,大家关注更多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实际上非物质与物质是结合的,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非物质部分,而是要把非物质与物质糅合在一块,尤其是民间工艺部分,其中有关当地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但这恰恰是一切文化的基础。由于时间、经费和方言等问题,课题组选了一些现在中央民大就读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作为调查员,由他们提供数据等相关资料。明年可能还会做一个新疆和青海的民间器具与牧民生活考察,一个地方一本,新疆的由新疆艺术学院完成。估计到课题做完,会有100个个案研究报告出来,这些个案研究报告非常重要,可能要在总体报告书里附上。
课题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关于西部人文资源保护开发的总体报告书,内容包括:一、什么是人文资源,它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研究它,它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整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二是西北人文资源的专项分述,分述由各组写,注明负责人和撰写人的名字。三是西北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分析综述,这个就是我们做的100个个案的研究和综述。四是国外的经验与国内的对策,最后是结语,结语部分包括:理论与实践,现状与问题、总结与建议,接下来是一个田野考察报告的索引,然后再有一个文献资料的索引,一共有9个部分,全书共约50多万字,各专业组的分述写2-3万字左右,各个组的组长、副组长作为报告书的编委。报告书的写作需要一个助理,由杨秀担任。
现在有几个专业的分述已交来了,大家写的方法不一样,舞蹈组写得不错,符合格式要求,把西北五省的舞蹈情况、沿革、特点分省大致描述了一下。最后对舞种做了一个统计,又描述了目前的现状,这个很重要。如果出书的话,可以附上各组的考察日志。在交上来的分述中,有的是分省介绍,有的是分种类介绍,是分专业写还是分省写好需要讨论。还应该附上五省的地图,是五个省的分布图还是要一个总的分布图合适,也需要讨论。总体报告书是课题最精华的部分,也是带有理论研究的部分,不仅仅是一个资料的堆积,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没有太大价值了。现在我们设计了一些考察问卷,包括统计性的表格,这样我们的研究会更有针对性。总体报告书的目录还要翻译成英文,这样才能和国际接轨,影响更大。
在会议上,课题组成员还就总体报告书的提纲展开讨论。康玉岩认为:“我个人的看法是分省写。比如舞蹈,同一个民族分布在两个地区、两个省份,同一个舞,但跳法却不相同,如分民族描述的话里面交叉的东西很难理清楚,所以以往研究舞蹈都是按省各说各的,这样容易说清楚。”马盛德接着说:“分类本身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舞蹈的分类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分类不是我们的课题的重点,我们怎么样在体例上有所统一就可以了,也可以从各个学科的特点的和它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角度来写。写清各省舞种的分布没有问题。”刘文峰根据西北戏曲的分布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戏曲只是分省写概述,戏种的分布图不太好办。”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方李莉总结说:“戏曲的分类可以按地区分。各组采取的方法不一定统一,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决定。”
最后,方李莉又介绍了总体报告书的任务分配情况:前面的概述和结束部分由方李莉执笔,各专业的分述由各组组长执笔,个案的分析与综述和个案的浓缩由杨秀负责,田野报告的分析由方李莉来做,文献索引由任大援和付京华负责。课题组还准备进一位专门研究文献的同志,把以往有关西部研究的所有的文献、包括十大集成、五十年代的民族大调查的研究资料、二三十年代外国人对西北的调查资料、各组的参考文献等编排一下收到数据库里面,这样数据库的资料才比较齐全,也说明一下这个课题虽然前人也一直在做,但我们有原来没有的新的东西。所以说个案的研究也很重要,比如过去就没有对各地区的现实文化变迁的考察资料,这就是本课题的一个贡献。我们现在完成的考察报告有五六十个,课题组计划再接着做五十个左右,其中包括对西部旅游点的考察,大约考察10个村庄。我们的研究必须要有田野考察与个案分析,通过考察与个案分析可以了解到旅游点的开发对当地人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比如说生态方面、生活方式方面、劳动方式方面的影响。还有所有权的问题,到底是村民所有,还是当地政府所有。再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在与工业文明的接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都是我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总体报告书包括分析、梳理、个案研究和总结等部分。
辞旧迎新会结束后,学者们兴致犹浓,在接下来的晚宴中继续着“西部人文”话题,谈到尽兴处,有些学者干脆歌之舞之以助兴。包澄洁先生的《走西口》唱得哀婉真切,马盛德老师则献上了深情悠扬的撒拉语兼汉语版本的《花儿》。学者们简单而有韵致的即兴表演,使得这次晚宴的主题也更“西部”、更“人文”。
又是一年春光好。我们祝愿身在西部的学者,忙过了有辛苦有收获的2004年,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潜心西部,继往开来。
最后,恭祝课题组全体成员新年吉祥!
“西部人文”课题组
“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总体报告书撰写大纲
一、人文资源的定义与概述(撰写人:方李莉)
二、人文资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撰写人:方李莉)
三、西北人文资源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撰写人:方李莉)
四、西北人文资源的专项分述(每组2万字左右)
(一)西北的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分述(撰写人:朱士光)
(二)西北人文景观分述(建筑部分撰写人:刘 托,民居部分撰写人:顾 森)
(三)西北人口与人文教育分述(撰写人:任大援)
(四)西北宗教文化分述(撰写人:李利安)
(五)西北民俗文化分述(撰写人:郝苏民)
(六)西北民间音乐分述(撰写人:乔建中、萧梅)
(七)西北民间美术分述(撰写人:陈绶祥、赵权利)
(八)西北民间戏曲分述(撰写人:刘文峰)
(九)西北民间舞蹈分述(撰写人:马盛德)
(十)西北民间工艺分述(撰写人:方李莉、杨阳)
(十一)西北文物与考古分述(撰写人:赵朝洪)
五、西北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个案研究与分析综述(撰写人:方李莉 杨 秀)
六、国外经验与国内对策(3万字。撰写人:色音)
七、结语(撰写人:方李莉)
(一)实践与理论
(二)现状与问题
(三)总结与建议
八、田野考察与个案研究索引(负责人:杨 秀)
九、文献研究索引(负责人:任大援、付京华)
课题最终成果形式:
一、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总体报告部分50万字)
二、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田野考察个案研究,共出版6本考察报告书,每本约3-40万字,500张图片,目前已交给出版社2本)
三、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主体叙述部分,西北五省每省1-2卷,每卷约80万字,共约600万字)
四、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考察笔记部分,本数不限,每本约10万字,200余张图片,目前已交给出版社4本)
五、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论文部分)
六、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图册部分)
七、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约600万字,2万张图片,30小时的音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