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昆曲要唱“青春腔”――访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

[日期:2010-02-04]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作者: [字体: ]

1990年的一天,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员杨凤一被院长王蕴明叫住谈话。尽管毕业来到剧院已经8年,杨凤一更多的时间却是在外面接拍电影。王蕴明对她说:“你是个优秀的青年昆曲演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昆曲上,奉献给昆曲的舞台。”杨凤一点了点头:“院长您放心,只要您给我演出的机会,我一定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干。”20年过去了,履新院长不久的杨凤一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不已:“我是从年轻演员中间出来的,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声,他们是渴望演昆曲的,我就应该为他们创造机会。”

看到了北昆的希望

2009年8月7日,杨凤一正式履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昔日的刀马旦成了今日的“大当家”。剧院的许多事情等待着她重新铺排,她将“出人出戏”作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2009年国庆期间,杨凤一上任后剧院的首次亮相选在了文化氛围浓厚的北京大学。“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员展”在北大百周年讲堂小剧场拉开帷幕,《关汉卿》、《义侠记》、《牡丹亭》、《西厢记》四部大戏连续上演。此次演出最大的亮点是主要角色绝大部分由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5岁,尤其是杜丽娘和崔莺莺两个角色的扮演者,比20多年前首演这两个角色的昆曲名家蔡瑶铣还年轻许多。北大沸腾了,演出得到了来自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的好评。一位观众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对杨凤一说:“我看到了北昆的希望,看到了年轻人的希望,他们的实力很不错。北昆将年轻人推出来,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能让年轻演员有更多的演出机会,杨凤一在昆曲类型上也尝试着开拓。2009年11月28日,以传统戏见长的北方昆曲剧院在北京市宣武区文化馆推出了第一部现代题材小剧场昆曲《陶然情》。这部戏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者高君宇、石评梅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为素材,将红色经典、京城故事和昆曲腔音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了革命者崇高的理想和纯真的爱情。这部戏从排练到演出仅用了19天,在青少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剧院在发展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多演出才能多挣钱

然而,北方昆曲剧院的那些经典大戏还是没有办法与观众经常见面,有些戏因为长期不演,戏装戏服都残缺破旧了,演员天天在排练厅内练功,难免枯燥乏味,丧失积极性。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剧院没有自己的剧场。这一问题困扰了北昆多年,杨凤一上任以后便为剧场的事奔波。终于,她与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的老朋友、梅兰芳大剧院总经理余声达成了合作意向。杨凤一看上了梅兰芳大剧院高雅的品位和良好的观众基础,决定将《长生殿》、《牡丹亭》等经典剧目在此复排上演。在与梅兰芳大剧院签订40场演出协议的同时,杨凤一又和新开放不久的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商谈合作事宜。

“青年昆曲演员待遇很低,一个月最多也就1500元,这样怎么能留住人才呢?所以我们只能多演出,多演出才能多挣钱,同时也能让青年演员得到锻炼,这将是双赢的。”杨凤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北方昆曲剧院目前是差额拨款单位,70%国家给,30%靠演出收入。而对于昆曲,北京市文化局有特殊照顾――演出所挣收入,政府补贴同等的金额。因此,演出越多,补贴就越多。针对目前剧院演员收入偏低的问题,杨凤一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9年,北昆基本扭转了以往演出“只赔不挣”的局面,几乎每场都能实现盈利,使剧院在演出中获得了生机。同时,杨凤一也在行政管理上进行了改革,完善岗位定编,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进行裁撤,组建起新的中层干部团队。

北方昆曲剧院的工作环境也是令历任院领导头疼的事情。由于历史原因,北昆的院址已十分破旧,不仅排练场地缺少良好的供暖、卫生间等配套设施,甚至连办公楼都被居民住户占用了一层。一位领导在剧院考察时曾对杨凤一说:“你总说北昆破旧,我来了给你加一个‘更'字,我真的没有想到北京市还有这样困难的艺术团体。”近年来随着昆曲地位的提升,北昆的对外交流多了起来,剧院的环境问题就更为突出。杨凤一表示,她已经通过北京市人大作了议案,正在通过积极的沟通解决这一问题。
“2010年将是北昆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杨凤一深感责任重大。

这是昆曲界最努力最团结的10年

杨凤一的办公桌上放着许多演出计划书,这些孕育中的演出将成为北昆在2010年的崭新亮相,也将检验着杨凤一“新官上任”的改革成效。在今年,北昆将与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合作,在正义祠驻场演出。同时,还策划将李渔名作《怜香伴》搬上昆曲舞台。北昆还将尝试用现代手法诠释古代经典的《牡丹亭畅想》。此外,与怀柔区政府合作的原创昆曲大戏《红楼梦》也在排演之中,年内将上演。

明年,是昆曲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10周年。在这10年中,昆曲无疑得到了发展和复兴机遇。杨凤一对此感慨良多。她认为,10年来昆曲界空前努力和团结。每年,全国各昆曲院团的负责人都要举行一次论坛,共商昆曲发展大计。各个院团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剧目,如江苏省昆剧院的《1699?桃花扇》、北方昆曲剧院的《西厢记》、苏州昆剧院的《牡丹亭》、浙江昆剧团的《公孙子都》等,昆曲艺术迎来崭新的气象。杨凤一希望届时由北昆牵头,在北京组织全国的昆曲展演。“10年来无论北昆还是昆曲界,都付出了很多,壮大了很多,我对昆曲的未来有信心。”

(来源:文化传播网/作者:成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