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管彦波:《中国民间色彩民俗》评介

[日期:2010-06-11] 来源:作者惠赐  作者:管彦波 [字体: ]

《中国民间色彩民俗》评

管彦波[1]

大概是3月下旬,周星兄来到办公室,捎来了健吾的大作——《中国色彩民间民俗》[2],同时也告知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健吾走了。一个多月以来,常常翻阅健吾的遗著,总想写点纪念性的文字,但每当坐到电脑前,总是被种种思绪困扰,始终找不到一个踏实清明的心境。

我和健吾兄是在1991年相识的。记得是那年的10月份,我们共同参加了一个由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和世界山地学会组织的学术考察,从云南昆明出发,经元谋进入四川攀枝花,再由攀枝花到宁蒗、永宁、丽江、大理,经过近20天的接触、交流,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后来,除偶有书信和邮件的往来外,我们再也没有见面,但在我的心底,厚道、质朴而又博学的健吾,一直是我做人和为学的榜样。

健吾给我们留下最后一笔学术遗产——《中国民间色彩民俗》离开了人世,作为生者,于逝者的纪念,对其凝结生命中最后十年心血之作向同行、读者作一个简单的评介,我想应该就是最有意义的纪念吧。

《中国民间色彩民俗》一书的写作,酝酿于上个世纪末期,最初列入周星主编的《中国民俗丛书》,选题的设计原本是一个短小精到的专题研究,但在健吾的学术视野下,竟做成了一部鸿篇巨制。说其是巨制,一层基本的意思是,支撑这部著作的资料,包括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考古资料、民族学调查资料,可谓厚重而翔实,广博而全面。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我们将来继续从事色彩民俗的研究,在资料的积累、梳理和可查寻的源头上,似乎不能绕过这本著作的铺垫。另一层意思是从这部著作的整体而言的,强调的是其内容的丰富性。

在著作的开篇,作者把中国色彩民俗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置于中国历史的宏观进程中,就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色彩民俗的走向和流变过程,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勾勒出了中国色彩民俗发展的基本脉络,为我们客观、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民间色彩民俗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历史版本。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对各种不同色彩的认识与理解千差万别。从功能和属性的视角切入,考察色彩民俗所内隐和外显的社会文化意义,并进而探讨色彩民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渗透与影响,是《中国色彩民俗》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仔细通读这一篇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把色彩民俗放在中国古今各民族的生产与生活、社会与人伦、思维与心理、神话与哲学、信仰与宗教等不同的时空范畴和文化层面上,分31个小的类目,深入地揭示了色彩民俗的稳定性、渗透性、民族性、区域性、等级性、象征性、审美性、职业性、礼仪性、记叙与阐释性等多维的属性和社会功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繁复多样的色彩民俗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视角。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色彩作为一种可感知、可触摸的生活元素,穿缀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然而,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认识,或喜欢或厌恶,普通的民众关注的只是表层的认识,并不一定知道色彩民俗背后隐藏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中国色彩民俗》一书,以清新的笔触、平实而又流畅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红的鲜艳、黑的深沉、黄的灿烂、白的纯洁,穿插于文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的是历史,传递的是知识,解读的是人生,展示给我们的是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

色彩民俗的产生与演变,源于人们的观念、信仰、审美与实际需要。基于各种不同的观念与信仰而发展起来的宗教,无论是人文宗教还是原始宗教,在其发展、起源和传播过程中,无一不受到色彩民俗的影响。许多宗教建筑、仪式活动乃至人们的宗教思维,大都会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意义、传递不同的信息。所以,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对待某种颜色的态度,它既涉及对某种宗教文化含义的理解,也关系到宗教活动的开展和宗教信徒的思想感情。在《中国色彩民俗》一书中,作者专门安排了一个章节,从人们的物质文化现象与精神文化现象相互融合、渗透的分析视角入手,详细地探讨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中,色彩民俗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作者指出,宗教色彩民俗不仅影响广大信众的观念、行为乃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某种色彩的好恶与臧否,同时一些外来宗教的色彩取向还对中国民间色彩审美观念和习俗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中国民间色彩民俗文化的框架与结构。

同其他任何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一样,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色彩民俗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既包括历时性的演进,也包括色彩民俗在当代的流变。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对中国色彩民俗进行历时研究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色彩民俗在现代流变的关注,并通过一些鲜活的材料,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人对色彩民俗的运用与理解。这种历时与共时、横向与纵向、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趋向,使得该书极具逻辑性,不仅对促进民俗学的新学科——色彩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民间文化爱好者、文史爱好者及普通大众了解色彩民俗的相关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是一本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中国民俗学、人类学的学术积累具有重要贡献的著作。


[1]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2] 本书由重庆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发行。

 

(《中国民间色彩民俗》,杨健吾著,重庆出版社2010年1月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