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 出版时间:2012-12-01 |
作者:崔鸿飞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2-12-01 |
定价:58 | 页数:287 | 印次:1 |
ISBN号:978756600325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1 |
编辑推荐语
《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由崔鸿飞著,作者对秀山花灯的百余首乐曲节奏类型做了统计,讨论了其固定的舞蹈模式和不规则节拍与节奏类型的原因。透过这些节奏与旋律的变化和艺术持有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的关系,她从民间音乐曲体和文化特征、审美习惯的关系探讨,认识到秀山花灯音乐的曲体明显受当地方言和语言习俗的影响。它多用衬词、衬腔等手法用以点缀和扩充曲体结构,正是这种“语言化”的表达特征,使短小的乐句得以扩展和规整化,同时又不乏散乐句结构乐段和附加乐段,以此完成了她的花灯音乐曲体结构的文化与乐理分析。秀山花灯不仅是地方人民精神支柱,也成就了他们的世代情感需求。
内容提要
《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由崔鸿飞 著,主要内容:行走于田野,观察艺术在民间的生存 状态,体会民间文化之“意味”;揭示秀山花灯发生 与发展的变化过程以及与“外部场域”的互动:探讨 艺术何以被宗教所利用,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穿 梭于仪式过程中,而仪式中的“人”又是如何表达情 感诉求和被塑造的;走进艺术本体,解析音乐与舞蹈 是如何把人们的行为观念组合成为特定的“场”,发 现艺术本体之外的文化表达。《灯神乐舞——秀山花 灯人类学研究》以民间艺术的表现形态为阐析对象, 旨在解读在特定语境中,民间艺术何以如此表现以及 这样的表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崔鸿飞,满族,人类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艺术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从民间艺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艺术研究
二、民间艺术的人类学视角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与评述
第二章 我的田野
第一节 民歌《黄杨扁担》之争让我初识秀山花灯
第二节 走进秀山,走近秀山花灯
第三节 重识秀山花灯
第三章 秀山花灯的空间描述
第一节 追源记忆语境中的起源多说
一、本土说
二、外来说
三、本土外来结合说
第二节 民间花灯班的“交往”
一、远离“中心”的分布
二、“静态”的花灯班
第三节 “静止”与“固守”中的多流派
一、多流派形成
二、“同宗同族不同姓”的花灯班
第四节 村村寨寨跳花灯
一、村寨需求
二、承载愿望
第四章 秀山花灯的灵魂:仪式
第一节 不变的仪式
一、多神的盛宴:请神
二、与神同在:跳灯
三、辞神
第二节 花灯仪式的隐喻
一、花灯中的“灯”
二、具有符号意义的“灯”
三、仪式隐喻及理解
第三节 仪式的社会功效
一、宗教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娱乐审美功能
第四节 独一无二的会灯仪式:龙缠灯
第五节 仪式的表征
第五章 秀山花灯外在表现:歌舞
第一节 音乐表现
一、不敲锣钹不跳灯:花灯伴奏乐器的“控制”与“引领”
二、生活场景的音乐化制作
三、“语言化”的旋律线
四、富有动感的节奏
五、曲体结构
第二节 花灯舞蹈
一、舞者
二、舞形
三、舞“神”
第六章 结构性“叙事”:历史重建与文化解读
第一节 记忆与“历史”重建
一、最早的记载
二、消亡的花灯会
三、“文革”遭重创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恢复与重建
第二节 历史谱系恢复与传承
一、从三位数到一位数
二、从符号展演到艺术表演
三、两个时间,两种感受
四、杨家班谈传承
五、开小车跳花灯的人
第三节 花灯歌舞剧团个案分析
一、从“辰河戏剧团”到“花灯歌舞剧团”
二、华丽转身:辉煌与失落并存
三、观望与徘徊:近20年的起伏变化
第四节 第二次华丽转身:政府主导下的“非遗保护”
一、列人首批“非遗”名录
二、当地政府主导下的花灯保护与传承
三、“非遗”保护与文化自觉
第七章 深描:时代重构中的“花灯人”
第一节 能唱能跳的花灯人
第二节 一堂生动的花灯课
第三节 编“花灯大全”的人
第四节 花灯舞蹈专家眼中的“宗教”
第五节 三获“五个一工程”奖的花灯人
第六节 写花灯故事的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