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还是富裕的?
——论格罗托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及其影响
潘 薇
(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 波兰戏剧大师格罗托夫斯基创立了贫困戏剧理论与一套系统的演员训练方法,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当代欧美许多先锋剧团的表演实践。贫困戏剧不过是艺术的载体,格罗托夫斯基及其追随者真正要追求与实现的恰恰是精神上的富裕。
关键词:波兰戏剧;格罗托夫斯基;贫困戏剧;富裕戏剧;戏剧影响
分类号: J805.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838 (2011)02-0100-03
18世纪中期之前,波兰舞台一直是外国戏剧的天下,民族戏剧在夹缝中艰难地前行。18世纪后期虽有所发展,但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直到20世纪中期,耶日·格罗托夫斯基 (Jerzy Grotowski,1933—1999)以他的贫困戏剧实验及理论创新,使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波兰。可以说,当代欧美许多先锋剧团的表演实践,都受到了格罗托夫斯基贫困戏剧 (Poor Theatre)①>理论与演员训练方法的撼动与影响。
格罗托夫斯基早年曾在前苏联和波兰学习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表演艺术和导演艺术。此后,他又研究了布莱希特戏剧理论、法国戏剧家杜兰的面部表情技巧和节奏练习方法、戴尔萨特的外向反应和内向性反应、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的生物动力学训练技巧、瓦赫坦戈夫的综合训练法等优秀表演方法。同时,他还部分地继承了法国戏剧家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以其探索实验发展了阿尔托将观众卷入剧场的理论实践。东方的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京剧、日本能乐、印度卡塔卡利舞剧等也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1962年,格罗托夫斯基曾到中国进行过短期访问,回国后著文盛赞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技术精湛,并特别提到了京剧演员的独特的呼吸和发音方法以及造型方法。
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格罗托夫斯基创立了一套演员训练基本方法,包括形体训练、造型训练、面部表情训练、发声训练等方面。格罗托夫斯基的表演训练方法致力于把演员的心身完全剥开,对演员本人内心深处施加压力,使其发挥出自身的全部潜力和才能,以形成心理力量与形体力量的巨大合力,达到一种所谓的“催眠状态”。这样,演员在表演时,才会达到不是想要那样演,而是不得不那样演的境界。为此,格罗托夫斯基特别强调演员对戏剧艺术的献身精神,指导他们通过刻苦的形体训练来消除其身体器官对心理作用的阻力。
之所以会如此强调演员的表演,是因为格罗托夫斯基认为演员的个人表演技术是戏剧艺术的核心,戏剧的本质是朴素无华的,因此,主张排除戏剧中那些非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舞台布景、道具、灯光、音乐、化妆、服装、隔离的表演区等所谓富裕的成分,甚至可以连剧本都不要,只保留演员与观众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因为只有演员与观众间活生生的交流关系才是永远的、直接的、有生命力的,没有演员与观众,戏剧就不能存在。为此他创立了贫困戏剧理论,以反对那些大量运用技术手段的富裕戏剧。
格罗托夫斯基领导的演出活动以考察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为主要探索目标,目的是建立两个“整体”,即演员与演员之间的整体表演,以及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整体演出。
剧团先后演出了英国诗人拜伦的《该隐》、印度作家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西班牙作家科尔德隆的《忠诚的王子》、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剧,以崭新的演出方式与空间结构突破了传统经典。比如,他根据德国作家歌德的名剧导演了《浮士德博士》,表现浮士德在死亡来临之前的一个小时里,邀请宾朋参加最后的晚餐。这部戏不但布景少、道具少,就连参加晚宴的嘉宾们都由在场的观众来扮演,他们穿着自己的日常服装坐在两张大桌子后面。而主人浮士德和魔鬼则穿着白色和黑色的修士服。虽然,这部戏在观演双方共同占据、共同存在的物理空间上可谓贫困,但它所构建的观演双方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心理空间方面却堪称丰裕。在剧团刻意营造出的中世纪修道院氛围中,演员和观众 (也因参与了演出而成为演员)打成了一片,实现了演员与观众整体演出的效果,不但给观众、也给演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与心灵撼动。
格罗托夫斯基的贫困戏剧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受到西方戏剧界的普遍重视。英国戏剧家彼得·布鲁克曾给予格罗托夫斯基以极高的赞誉,“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后,像格罗托夫斯基那样全面而深入地对表演的本质、表演的现象、表演的意义以及表演的心理——形体——情感过程的本质与科学性进行探索,这样的人世界上还未曾有过。”[1](1)>1968年,意大利戏剧家尤金尼奥·巴尔巴收集了格罗托夫斯基的论文、访问记和有关资料编辑出版了《迈向质朴戏剧》一书,使格罗托夫斯基的戏剧理论与训练方法得以更广泛地流传,英国《泰晤士报》把这本书的出版称为20世纪“最引人注意的戏剧宣言之一”。
此后,从不同角度追随格罗托夫斯基的方法进行贫困的戏剧演出的剧团,在当今欧美不胜枚举。比如英国O剧团演出的黑色幽默戏剧《三个黑故事》。该剧由三个故事——“狄波先生的梦” “阿米莉娅·萨斯的不幸遭遇”和“弗兰克的衣柜”组成,剧中反映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困惑与不幸。剧团别出心裁地把每个故事都演了两遍,每一遍都对人物的生活做了不同演绎。“狄波先生的梦”表现的是狄波先生由于生活拮据、地位低下而经常受到别人的揶揄,每天,他都要开着破旧的奥托车、拎着破旧的公文包去上班。在第一遍演出中,狄波先生在上场时是被人一脚踹进门的,还被强行套上花围裙,忍受别人的呼来喝去;在第二遍演出时,狄波先生虽然还是原来的身份和地位,却换了一种活法,一派志得意满的胜利者姿态,这次轮到他捉弄别人了。“阿米莉娅·萨斯的不幸遭遇”反映的是少女阿米莉娅生活没有自由,一切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每天靠金鱼陪伴打发无聊的时光。她的故事也是在一遍演出结束后重新开始。阿米莉娅感到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告诉她活不多久了。于是,她潜意识里的反抗精神突然爆发,一改唯父母之命是从的生活方式,还打了父母的耳光。“弗兰克的衣柜”表现的是已到不惑之年的弗兰克备受养育子女和家庭琐事的折磨,不堪重负,心情沉重痛苦。在第二遍演出中,弗兰克活出了新的自我。这种重新演绎的演出方法,很容易使观众从两两对比中思考人性与人生,总结生活的真谛。该剧的舞台布景少到不能再少,舞台上只有一个柜子、两个衣架和三把椅子,演出时根据剧情需要一物多用。其他道具和音响都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演或模拟出来。该剧的“贫困”可见一斑。然而其所引发的人的深层精神思考贫困吗?显然不。
美国外外百老汇的生活剧团 (The Living Theatre) 演出的都是近乎贫困的戏剧。代表作《秘密接头》采用集体创作形式,剧情就是演员同前来看戏的观众聊天,可看似毫无准备的轻松闲聊却借由演员的带引,实现了观众对当今社会政治的深度思考。
曾在生活剧团中做过演员的约瑟夫·柴金,自起炉灶创建开放剧团(The Open Theatre)后,进行非理性的和本能的形体表演的实验,以此来表现创作者 (尤其是演员)所体验到的生活的深层真实。柴金的吸纳能力很强,受到过格罗托夫斯基演剧主张的影响,他的艺术观点是:创造一种演出环境,使每个演员都能在一种相互意识的集体中进行表演;探索只有在表演中才能存在的戏剧的独特魅力。因此,开放剧团把演员而非角色放在表演的中心地位。
如在创作《蛇》剧时,柴金与剧团演员们一起对《创世纪》一书进行讨论和改编。在格罗托夫斯基来访后,剧团对自己的心理——形体实验方法进行了艺术革新。剧中除保留了圣经中的人物以外,还加入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的情节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金被暗杀的情节,场景则多半源于《创世纪》中。比如,女演员扮成合唱队,回应夏娃的思想,五个男人扮成蛇引导夏娃去摘食苹果。夏娃吃过苹果后,找到亚当,并劝他吃苹果。当亚当也吃了苹果时,场上所有演员组成了一条蛇。然后这条蛇分开来,从袋中取出苹果分送给观众们。这样,观众也集体参与了对禁果的偷食和对上帝的背叛。这种集体的背叛与现实中的肯尼迪遇刺和马丁·路德·金的被暗杀一经被置放在一起,便产生了一种不寻常的韵味。《蛇》剧不但在加强观演关系、精简布景和道具等方面有所创造,在形体语言和戏剧表演方面也做出了有价值的贫困式探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先锋戏剧不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新的形态。戏剧的概念已经与传统意义有所不同,取而代之的是表演艺术或是表演性的行为艺术。导演的艺术不再唯剧本为是,而是从剧本的选择及体现中进行新的阐释和再创造。不同于单向度的教化或取悦于观众,创作者把观众作为剧场的一个有机因素,调动观众主动参与到戏剧中来,从而使剧场不再是空间意义上的场,而是在观演的互为主体中,在多种力量的协调下,形成情感交流互动、充满诱惑力与解放性的艺术场。这一切都与格罗托夫斯基贫困的艺术开拓与探索努力分不开。事实上,所谓贫困戏剧不过是一种艺术载体,格罗托夫斯基及其追随者真正要追求与实现的恰恰是精神上的富足与丰裕。在此种意义上说,贫困的即是富裕的。
注 释:
① 佐临先生称之为“穷干戏剧”,也有人将其译为“质朴戏剧”。
参考文献:
[1](波兰)耶日·格罗托夫斯基.迈向质朴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彩娜】
收稿日期: 2011-02-11
作者简介:潘 薇(1972-),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Poor or rich? ——On Grotowski's Drama Theory and Its Impact
PAN Wei
(Institute of the <?ArtsFilmSchoolJilinArtCollege, Changchun 130021, JilinProvince)
Abstract: Polish theater guru Grotowski created the poverty dramatic theory and a system of actor training methods. His theor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many pioneers of contemporary European theater performance practice. Poverty drama is only the carrier of art, and what Grotowski and his followers really want to pursue and achieve precisely is the spiritual wealth.
Key words: Poland drama; Grotowski; poor drama; rich drama; dramatic 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