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洛秦:“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6
张士闪:新时期中国田野研究反思——以民俗学为脉络的考察 37
向丽:艺术中的变形问题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实验性对象 72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中国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反思 95
曾金华:文化自觉意识在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启示——以云南省镇雄县以古镇小米多村为个案 109
方李莉:论“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 169
王杰、石甜:现代民歌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中国陕北民歌的现代传唱为例 190
牛乐:文化基因的地域性流变与活态传承——以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
李立新:一种被忽视的工艺史资源转换方式——非延续性工艺的再生产研究 210
陆苇: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昆剧创新——以江苏省昆剧院为思考主题 255
李雨婷:香云纱文化品牌现状考察及分析——香云纱文化品牌保护和品牌开发系列之一 273
胡玉福:民间艺术“艺术”的再发现与技术变革——以山东省郯城挂门钱为例 281
罗俊杰:旅游开发后的文化自觉境况——以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为例 291
卢芳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观察——以塔吉克民间音乐传承为例 303
赵宇光:赵县柏林禅寺当代重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的启示 310
邓佑玲:多维视角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时代解读——兼论艺术经典的生成与意义 354
石裕祖、石剑锋:西南少小民族的大智慧与信仰坚守——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及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调查研究 361
叶笛:性别因素影响下羌族舞蹈的审美与认同——基于舞蹈人类学的视角* 372
高众:浅谈古典舞的舞蹈身体语言审美判断——兼谈“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现状 378
徐梅:艺术人类学视阈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发展的必要性探析 391
王晓莉等:田野中的舞蹈人类学——以西藏萨迦寺普巴密宗金刚法舞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为例 401
李北达:人类文化进程中的活态传承——河北地秧歌的动作解读 440
彭小希:龙舞在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中的审美特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为例 468
熊术新、普川:从神坛迈入世俗——哈尼棕扇舞的艺术人类学思考 475
王蕙: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舞蹈个案研究——大理白族佛教法舞调查研究 495
吴绍良:民间乐舞在云南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以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个案 511
林东旭:多民族文化交融中的云南花灯舞蹈艺术——以嵩明花灯歌舞为例 545
李启福、罗艳平:论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的艺术特色 570
闫桢桢:拼贴·融合·蜕变——艺术“跨界”视野中的舞蹈 596
张玉玲:剥离:土家族“撒叶儿嗬”当代转型的境遇与阵痛 630
杨明刚:清代书迹“象”质考辨与本土艺术哲学的当代重构 646
王宁宇:木版图画与人类之根----以陕西一些遗存作标本的文化分析 660
李雪艳:功能性转换与拙朴之美的强化——论荣昌传统夏布工艺文化及其当代创新发展 686
郑红、崔荣荣:浅析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风格特点及其成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为例 709
卢杰、崔荣荣:基于“传习馆”的童帽造型艺术及造物思想研究 714
韩潮:《琼州海黎图》民族资料研究价值——《琼州海黎图》图文对照信息探究 747
石剑锋: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的活态传承发展与创新 760
谢琳:象征·造型·符号——乳源瑶族“鹿纹”的象征与符号性探析 782
闫铭砚、徐亚平、张毅:云南西盟地区佤族青年女装演变及缘由 796
石庆秘:仪式场域与惯习: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的生态空间 801
邢楠楠:人类学视角下的巨野农民画的田野调研与发展思考 829
武文丰:“渔樵耕读”木雕解读——以宜宾夕佳山民居为例 839
薛俊丹:论当代传统视觉表现语言的传承与创新——以洛阳“三彩艺”旅游纪念品为例 861
薛慧志:邱双炯陶瓷雕塑人文精神与艺术创新的研究——艺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田野考察报告 874
沈国明:演员的肉身——以舞台剧《心向太阳》男女主角行动研究为例 887
单泰陆:纯净之音:朝尔呼麦笛——Yan-Eg乐谱的佛教考察 901
吴昶:师徒名分缺失状态下的文化遗产传承——从利川“肉连响”表演技艺的传承方式问题说开去 933
胡绍宗、杨明:民间信仰与乡村娱乐——对黄州唐家渡村“五龙奉圣”灯会的考察 949
王萍:民间祭祀演剧空间的构建——以明清甘肃庙台戏场为例* 959
石裕祖、余春凤、石剑锋:培育跨境民族经典节日示范品牌构筑西部少数民族精神家园——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傣族“男人节”调研报告 971
齐易:一个在城市化背景下复兴的民间乐社——对霸州市南头村“音乐会”的考察与思考 983
王馨:苗族古歌的文化诗学考察——以《洪水滔天歌》为例 1006
朱永强:现代仪式中的多元文化体现——一次纳西东巴婚礼纪实 1011
常俊勇:赣南采茶戏“以丑为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 1028
李启福、李上:人类学视角下的江西客家跳觋仪式比较研究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