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断层的文明古国,更应该保护好我们的文化,保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从消费社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释,伴随着各种物象符号生成、情感体验与实践活动。文化消费不仅满足非遗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承载着消费民俗文化的经济运作,它还像鲍德里亚所言它以一种符...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兼论刘锡诚对于民间信仰的文化思考 邢 莉 作者简介:邢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民间信仰研究是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领域所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民俗学领域内它成为研究的重要核心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五四以来在认识上要区分科学与“迷信” 的经纬分明的...
2016年国庆之际,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的“苏州造物”——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开幕。本次展览是恭王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开展至今,首次举办的“苏作”家具传统...
宣纸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手工制作纸,作为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优良载体,宣纸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宣纸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宣纸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有关对策。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在中国依托革命化与国家化的历史而建构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传统”,推动了民间文化在革命、社会运动语境下的改造、重构与复兴。进入21世纪,国家从文化行政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本书在综述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根据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思路,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实践篇,按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历史线索,以分专题的形式,梳理2003年至2013年中国非物质...
本次论坛属于民间学术与文化、艺术交流的一种尝试,搭建东北亚国际交流的学术平台。顺应2014年北京APEC会议的精神,配合“亚太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大好局面,通过进一步推进和促进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学术界的合作,加强该区域各国间经济、文化与学术的多向交流。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对于增进区域内各国间相互了解与达成共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人们热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话题之下,选定大连庄河市孙秀英剪纸艺术为研究对象,站在艺术人类学的视野中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为此,笔者于2011年10月和2013年8月,前后三次到庄河市文化馆、孙秀英家中进行调研,采用召开座谈会、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直观孙秀英的剪纸艺术以及庄河市非物质文化遗
摘要:少数民族与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文化看似比高科技文化落后,但有一天我们可能需要这些文化来拯救我们,因为他们可以不需要电、不需要机器就存活下来,而现代文化一旦失去这些外在的人造设备就无法存活。因此,这些传统人类的传统文化,就像是那些野生植物的基因,对于整个人类文化的生态圈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化的中国以城镇化为发展的楷模和目标。城镇化的中国,迎来了村落时代的终结。乡土中国正在被城镇化改造。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和中华传统文明载体的传统村落,在一轮又一轮的城镇化改造中,从衰败走向消亡。在现代化的今天,这些传统村落将何去何从?这是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转型过程中面对的时代命题。